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下载本文

2015届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训练一 一词多义

1.下列对加点词“道”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道路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C.于是废先王之道 主张,思想,学说 D.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说,谈论 2.下列对加点词“相”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互相

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察看,仔细看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辅佐

D.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3.下列对加点词“间”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机会 B.时时而间进 间或

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秘密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4.下列对加点词“伐”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坎坎伐檀兮 砍伐 B.十年春,齐师伐我 讨伐、进攻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战争 D.功大而不伐 自夸、夸耀5.下列对加点词“疾”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君有疾在腠理 病 B.君疾贫富不均 憎恨、厌恶 C.声非加疾也 大 D.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憎恨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诚”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山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E.不可定诚,使吏执而问之

7.下列对加点词“度”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谱曲 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 D.乃曰:“吾忘持度” 尺码 8. 解释下列加点词“爱”的意思。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 ) (2)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 )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 )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过秦论》) ( ) (5)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 ( ) 9.解释下列加点词“谢”的意思。

①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②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 ) ③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 ④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 ) ⑤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⑥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 ) ⑦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 ) 10.下面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 )

1

法度 A、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士兵 B、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 军队 C、纸上谈兵。 士兵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士兵 E、可汗大点兵。 士兵 F、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战争

训练二 通假字

1.下列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

③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段太尉逸事状》) ④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⑤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⑦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⑧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晏子治东阿》)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⑦⑧ D.③④⑥⑦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君子生非异也

C.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D.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名词,恩惠

C.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加倍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通“现”,呈现,露出来 C.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娶妻 D.是谁之过与 与:通“欤”,疑问语气词,呢 5.在括号里填写通假字的本字。 (1)五万兵难卒( )合。

(2)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 )一年矣。 (3)秦王必说( )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4)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亦无售者。 (5)满坐( )寂然,无敢哗者。

(6)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 )亲。 (7)属( )予作文以记之。

(8)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训练三 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可怜:可爱 B.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面容、脸色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指父母兄弟等亲属 D.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生人:陌生人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崤山以东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因此写作

D.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指品德低下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D.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闻道有先后 B.秋天漠漠向昏黑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D.既窈窕以寻壑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昼夜勤作息 ....

C.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

训练四 词类活用判断和跟踪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无乃尔是过与? C.刑人如恐不胜 D.年十七,好古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 D.道芷阳间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沛公军霸上 D.此其志不在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以愚黔首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头发上指 D.有泉侧出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火尚足以明也 D.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履至尊而制六合 C.谨庠序之教 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以弱天下之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素善留侯张良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序八州而朝同列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B.前辟四窗

C.沛公欲王关中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