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40页 下载本文

答: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电子传递给氧,并形成H2O或凡H202的氧化酶都称为末端氧化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抗氰氧化酶)、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黄素氧化酶等,也有把过氧化氢物和过氧化物酶列入其中。 14. 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答:(1)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2)在粮食种子贮藏方面的应用; (3)在果蔬贮藏和运输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一、名词解释

1.共质体 2.质外体

3.胞间连丝 4.压力流动学说 5.韧皮部装载 6.韧皮部卸出 7.代谢源 8.代谢库 9.代谢源 10.代谢库 11.P蛋白 12.转移细胞

13.源--库单位 14.比集转运速率 15.磷酸丙糖转运器

二、填空题

1.韧皮部装载过程有 和 两条途径。

2.光合细胞中蔗糖的合成是在 内进行的。催化蔗糖降解代谢的酶有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 3.有机物的长距离运输途径通过 。

4.胞间连丝有 、 、 三种状态。 5.解释筛管运输机理的学说

有 、 和 三种。

6.筛管中糖的主要运输形式是 糖和 糖。 7.韧皮部卸出是指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物输出到 的过程。 8.温度影响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方向,当土温大于气温时,则有利于光合产物向 运输。

6.当温度降低时,呼吸作用相应 ;导致有机物在机体内运输速率 。

9.影响同化产物运输的矿质元素主要

有 、 、 。 10.影响有机物的分配有3个因

素: 、 和 ;其中 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11.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外界条件

有 、 和 。

12.同化产物在机体内有3种去路,分别

为 、 和 。

13.韧皮部中同化物卸出有两条途径,即 和 。

三、单项选择题

1.植物有机物运输的主要部位是

A.韧皮部 B.本质部 C.微管 D.导管 2.植物体细胞间有机物运输的主要运输途径是

A.共质体运输 B.质外体运输 C.简单扩散 D.协助扩散 3.韧皮部装载时的特点是

A.逆浓度梯度、需能、具选择性 B.顺浓度梯度、不需能、具选择性 C.逆浓度梯度、需能、不具选择性 D. B.顺浓度梯度、不需能、不具选择性 4.叶绿体中输出的糖类主要是

A.磷酸丙糖 B.葡萄糖 C.果糖 D.蔗糖 5.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为

A.蔗糖 B.果糖 C.葡萄糖 D.核糖

6.在细胞质泵动学说和收缩蛋白学说中,都认为有机物运输需要 A.充足的水 B.合适的温度 C.能量 D.光照 7. 摘去植物的繁殖器官后,其营养器官的寿命会

A.延长 B.缩短 C.变化不显 D.无一定变化规律 8.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白天一般比晚上

A.快 B.慢 C.一样 D.不能确定 9.对同化物运输有明显调节的作用激素是

A.CTK B.IAA C.GA D.Eth 10.有机物在植物内运输的最适温度一般为

A.10℃—20℃ B.20℃—30℃ C.25℃—35℃ D.30℃—40℃ 11.油料种子发育过程中,首先积累

A.油脂 B.可溶性糖和淀粉 C.蛋白质 D.淀粉和油脂 12.促进筛管中胼胝质的合成和沉积的植物激素是

A.ETH B.IAA C.GA3 D.IAA和GA3 13.在筛管中含量最高的离子是

A.Fe2+ B.Cl-1 C.Ca2+ D.K+ 四、问答题

1.如何证明高等植物的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是韧皮部? 2.蔗糖作为同化物的运输形式具有哪些特点? 3. 简述同化物在韧皮部装载的过程。 4. 简述同化物从韧皮部卸出的途径

5. 如何理解库强在决定同化物分配中的重要性。 6.简述胞间连丝的结构特点和生理作用。 7.简述同化物分配的一般规律。

答 案

一、名词解释

1.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2.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及导管等。 3.胞间连丝:是贯穿胞壁的管状结构物,内有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接。

4.压力流动学说:又叫集流学说,是德国人明希提出的。该学说认为从源到库的筛管通道中存在着一个单向的呈密集流动的液流,其流动动力是源库之间的压力势差。

5.韧皮部装载:指光合作用产物从叶肉细胞输入到筛分子一伴胞复合体的整个过程。 6.韧皮部卸出:是指装载在韧皮部的同化产物输出到接受细胞的过程。

7.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成熟的叶片。

8.代谢库:指植物接受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正在发育的种子、果实等。

9.代谢源:产生或提供同化物的组织或器官。 10.代谢库: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组织或器官。

11.P蛋白:即韧皮部蛋白,位于筛管的内壁,当韧皮部受到损伤时,它可以在筛孔周围积累并形成凝胶,堵塞筛孔以维持其它部位筛管的压力,减少同化物外流。 12.转移细胞:也叫传递细胞,在共质体与质外体交替运输中起吸收和转运物质的特殊薄壁细胞,其细胞壁和质膜向内突起,形成许多皱褶,扩大了细胞内质膜的表面积,从而增加物质运输面积,促进囊泡的吞并、分泌或吸收。

13.源--库单位: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以及它们之间的疏导组织合称为源--库单位。

14.比集转运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截面积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量。

15.磷酸丙糖转运器:叶绿体被膜上的一种运转磷酸、磷酸丙糖、磷酸甘油酸等的转运蛋白质,又叫磷酸转运器。 二、填空题

1.共质体;质外体 2.细胞质;转化酶;蔗糖合成酶 3.韧皮部筛管 4.正常;开放;封闭

5.压力流动学说;胞质泵动学说;收缩蛋白学说 6.蔗糖;寡聚糖 4.库细胞 5.根部

6.降低;减慢 7.硼;磷;钾

8.供应能力,竞争能力,运输能力,竞争能力 9.温度,矿质元素,植物激素 10.合成贮藏化合物,代谢利用,形成运输化合物 12.共质体;质外体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A 5.A 6.C 7.A 8.A 9.B 10.B 11.B 12.A 13.D 四、问答题

1.如何证明高等植物的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是韧皮部?

答:(1)环割试验 剥去树干(枝)上的一圈树皮(内有韧皮部),这样阻断了叶片形成的光合同化物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而导致环割上端韧皮部组织因光合同化物积累而膨大,环割下端的韧皮部组织因得不到光合同化物而死亡。

(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让叶片同化14CO2,数分钟后将叶柄切下并固定,对叶柄横切面进行

14

放射性自显影,可看出CO2标记的光合同化物位于韧皮部。 2.蔗糖作为同化物的运输形式具有哪些特点?

答: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韧皮部运输物质的主要形式,其具有以下适合进行长距离的韧皮部运输的特点:

(1)蔗糖是非还原糖,化学性质比还原糖稳定,运输中不易发生反应。

(2)蔗糖的糖苷键键能高,运输中不易分解,但水解和氧化时能产生相对高的自由能,因而蔗糖是很好的贮能物质。

(3)蔗糖分子小、水溶性高、移动性大,运输速率高。 3. 简述同化物在韧皮部装载的过程。

答:同化物从周围的叶肉细胞转运进韧皮部SE-CC复合体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装载途径: (1)质外体装载途径 光合细胞输出的蔗糖进入质外体后通过位于SE-CC复合体质膜上的蔗糖载体逆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最后进入筛管。

(2)共质体装载途径 光合细胞输出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蔗糖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或中间细胞,最后进入筛管。

第七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信号转导 2.G 蛋白 3.细胞受体 4.第二信使

5.钙调素 6.第一信使 7.双信号系统 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途径可分四个阶段 、 、 、 。 2.植物体内的胞间信号可分为 、 两类。 3.植物细胞的表面分布 和 两类受体。

4.到目前为止在植物细胞中的第二信使系统主要是 、 和 。 5.G蛋白参与跨膜信号转换是靠自身的 和 状态来完成的。

6.作为信号分子IP3是通过调节胞质 而传递信息的,其作用位点是 。 7.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分别由 和 催化完成。 三、选择题

( C )1.植物信号转导中胞间化学信号有:

A.水杨酸 B.乙烯 C.脱落酸 D.丙酮酸

( A )2.植物信号转导中胞间物理信号有:

A.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 B.光 C.声 D.触摸

( C )3.属于肌醇磷酸信号系统的信号分子是:

A.Camp B.ATP C.IP3 D.Ca2+

( D )4.下列不是植物胞间信号的物质是:

A.植物激素 B.电波 C.水压 D.淀粉

四、问答题

1. 扼要说明 G 蛋白的生理功能。

2. 简要说明细胞如何感受内外因子变化的刺激,并最终引发生理生化反应。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信号转导:是指偶联个胞外刺激信号(包括各种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2.G 蛋白:全称为 GTP 结合调节蛋白。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 GTP )的结合以及具有 GTP 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在受体接受胞间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往往要进行信号转换,通常认为是通过 G 蛋白偶联起来,故 G 蛋白又被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3.细胞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表面或亚细胞表面组分中的天然物质,可特异地识别并结合化学信号物质—配体,并在细胞内放大、传递信号,启动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特定的细胞反应。 4.第二信使:又称次级信使,由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植物中的第二信使主要是cAMP、钙离子、DAG和IP3。

5.钙调素:是最重要的多功能Ca2+信号受体,为单链的小分子酸性蛋白,具有4个Ca2+结合位点。当外界信号刺激引起胞内Ca2+浓度上升到一定阈值,Ca2+与CaM构象改变而活化CaM,后者与靶酶结合,使其活化而引起生理反应。目前已知有十多种酶受Ca2+-CaM的调控。 6.第一信使:能引起胞内信号的胞间信号和环境刺激,亦称为初级信使。

7.双信号系统:是指肌醇磷脂信号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