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通用版(无答案) 下载本文

管仲、隰(xí)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rǎng).....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

选自(战国)韩非 《韩非子》 〔注释〕

①管仲:春秋时齐国齐桓公的大臣,曾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隰(xí)朋:春秋时齐桓公的一位有德才的大臣。②孤竹:古代诸侯小国。 〔文学常识〕

说林: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之典型实例汇聚如林。《说林》所汇集共有七十一则实例,分上下两篇,内容都是就侯国内政外交方面而说服人家接受自己意见的例子。这是韩非为论述其问题准备的事实论据,多采用历史传说或寓言故事,是《韩非子》寓言的一部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从 ②反 ③迷惑 ④行

⑤居 ⑥阳 ⑦阴 ⑧壤 ⑨圣 2、翻译: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根据短文内容,请写出一个成语 ,其含义是: 。

9.★★知度①

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②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

而情谕③矣;情者不饰.,而事实见△矣。此谓之至.治。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注释〕

①知度:要懂得做国君之道。此篇是尹文学派的学说。②故事:是两个词,故:所以;事:事情。③谕:使人知道。 〔文言知识〕

通假字。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

第 6 页

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意为聪明。上文“而事实见矣”中的“见”即为“现”,意为显露的意思。又,“无”可写成“亡”;“志”可写成“识”;“背”可写成“倍”;“弼”可写成“拂”;“何”可写成“曷”;“悦”可写成“说”;“叛”可写成“畔”,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明 ②执 ③行 ④省 ⑤治 ⑥说 ⑦饰 ⑧至 2、翻译:

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 3

要 。

10.★★★至乐①(节选)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②无有哉?今奚(xī)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③也;所下者,....贫贱大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声音;.若

为.形.也

愚.哉

选自(战国)庄周《庄子》 〔注释〕

①至乐:就是极大的快乐。“至乐”一文,主要是讨论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与人生在世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和死的问题。②活身者:存活身形的方法。③美服好色音声:华丽的服饰、绚丽的色彩、悦耳的声音。④贫贱大恶也:是贫穷、卑贱、夭折、恶名。 〔文言知识〕

说“奚”。 “奚”可作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意思是“什么、哪里或为什么”。 如,上文中“奚避奚处?”解释为“人们要回避什么又留意什么?”。又如,《商君书·外内》:“奚谓轻法?”意思为“为什么轻视法度呢?”除此之外,“奚”还可作名词用,一种解释为“奴役、奴仆”,另一种是指东胡种族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来源:ZXXK]第 7 页

①a、今奚为奚据 ( )b、其为形也亦愚哉( ) ..

②就 ③去 ④乐 ⑤恶

⑥厚 ⑦下 ⑧苦 ⑨形 ⑩愚 2、翻译:

①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 ② 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3

是 。

11.荀巨伯以德退敌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贼攻郡,友人语..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③败:毁弃。④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文言知识]

释“贼”。“贼”一词多义,从感情色彩来看,均为贬义。它除了解释为“强盗”外,还可解释为“暗杀”(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残忍”(端王为人贼戾)、“敌人”(夷吾与召忽,吾贼也)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值 ②语 ③去 ④一 ⑤义 2.翻译:

①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②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一郡尽空”的意思是 ,它在文中的作用

是 。

第 8 页

12.颜氏家训

不屈二姓,夷、齐之节也;何事非君,伊、箕之义也。自春秋以来,家有奔亡,国有吞.

灭,君臣固无常分矣。然而君子之交绝无恶声,一旦屈膝而事人,岂以存亡而改虑?陈孔章..④居袁裁书,则呼操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绍为蛇虺。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

巨患也,当务从容消息⑤之。 选自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

①二姓:指改朝换代中的前后两个王朝。因王朝更迭,多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姓氏之间。上文中的伯夷和叔齐为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两人争让王位,。纣王乱,二人奔周,周武王灭商后,两人以归顺周朝为耻,不食周粟,隐居到首阳山,后饿死山中。②伊:即伊尹。曾佐汤灭桀,封为宰相。汤死后,拥立汤的长孙太甲为商王,但太甲暴虐无道。伊把他放逐到桐宫,直到他改邪归正后,才迎回交还了政权。箕:商纣王的叔父。纣王暴虐,箕子进谏不听,又不愿彰君之恶而取悦于民,于是披发装疯为奴。后为周武王陈述了九条治国大法。

③分:名分,职位。 ④自专:自己作主 ⑤消息:斟酌

[文化常识]

话说“家”“国”。古代汉语中,“家”和“国”不能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国家”一词。奴隶社会中,诸侯统治的地方叫“国”,俗称“诸侯国”,而大夫统治的地方叫“家”。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事 ②固 ③绝 ④书 ⑤目 2.翻译:

①不屈二姓,夷、齐之节也 ②君子之交绝无恶声

3.上文中的“陈孔章”是小说 《 》中的人物。他思想性格上的最大特点是 。

13.高帝求贤诏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

第 9 页

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

⑦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

选自 汉·班固 《汉书》 [注释]

①伯:通“霸”,诸侯的盟主。②昌:指御史大夫周昌 ③下:向下传达。④意:思想。.⑤称:符合 ⑥行:行为,作为。 义:通“仪”,相貌。⑦癃(láng):驼背。

[文言知识]

释“士奚由进!”。文言文中,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经常会前置,如《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又如《种树郭橐驼传》中,“故不我若也。”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士由奚进!”,即“贤士们从哪里去进仕做官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特 ②尊显 ③诣 ④觉 2.翻译:

①皆待贤人而成名 ②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

3.“必身劝”中的“身” 的意思是 ,它和成语 中的“身”同义。

14.蔡洪赴洛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

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

王伐纣,迁顽民⑤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蔡洪:晋吴郡人。②幕府:官署衙门 ③仄陋:平民陋室 ④常处:固定的地方。⑤.顽民:刁顽之民。

[文化常识]

话说“清谈与中古辩风”。先秦时代的名家与纵横家开启了中古士人辩论的先河。西晋时代,

第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