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ldflow的塑料吊环注射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下载本文

将实现设计的系列化,提高设计的继承性。设计工作中,系列零件、相似零件、相似结构、各种标准件在设计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决系列问题是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Pro/E软件的参数化功能可对任何尺寸进行相关约束,可在任何尺寸间建立关系。Pro/E软件有强大的族表功能,可对尺寸、特征、装配的元件、内部参数等建立系列族表,提高设计工作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推广有限元分析模块,将实现对零件和中小部件的强度控制。Pro/E软件的有限元分析功能不同于ANSYS等专用CAE软件,对于大部件的应力分析,功能不及专用软件,但Pro/E软件的应力分析模块是面对设计师的,不需专业的分析人员,因采用P单元划分网格,网格划分对运算结果影响相对较小,又具有和CAD交互处理的优点,将成为设计师用首要分析软件。

将实现自顶向下的设计。设计工作并非从零件开始,零件——子组件——组件——部类的顺序是装配顺序,设计工作的顺序刚好相反,从设计规划开始,沿目标产品——大部类规划——组件——子组件——零件的顺序展开的,利用Pro/E软件的TOP-DOWN模块和布局模块,实现分级对设计工作的控制。

五.Moldflow的概况

软件一直主导塑胶成型CAE 软体市场。近几年,在汽车、家电、电子通讯、化工和日用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利用 CAE 技术可以在模具加工前,在电脑上对整个注塑成型过程进行类比分析,准确预测熔体的填充、保压、冷却情况,以及制品中的应力分布、分子和纤维取向分布、制品的收缩和翘曲变形等情况,以便设计者能尽早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制件和模具设计,而不是等到试模以後再返修模具。这不仅是对传统模具设计方法的一次突破,而且对减少甚至避免模具返修报废、提高制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等,都有着重大的技术经济意义。从以上可以看出,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度,将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而Moldflow软件的强大功能,恰恰在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方面,为企业提高竞争给予了强大的后盾。

六.新兴特殊注射成型技术对模具制造的发展要求

注射成型技术作为塑料加工成型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经得到相当广

泛的应用。据统计,注塑制品约占整个塑料制品的20%~30%,而在工程塑料中有80%以上的制品是采用注塑成型加工的。但随着塑料制品应用的日益广泛,不同的领域对塑料制品的开头精度、功能成本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在

传统注塑成型技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许多特殊的新兴注塑成型技术,如低压注射成型、熔芯射击成型、装配注射成型、磁场定向注射成型、单色多模注射成型、气体辅助注射成型、薄壳注射成型技术等。因些必须改变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体系,才能够满足成型要求。

另外,随着微机电系统的产业生命线的进展,微细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随着MEMS产业化的进程,微注塑成型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微型注塑成型通常用于医疗、电信、计算机、电气等领域,医疗和电子器械越来越小型化,因此对人们希望制件可以做得越来越小。微型注塑成型有许多优点,如工模具的成本可以更低,而且原料的成本也大大的降低,研究适合微型注塑模具和微型注塑机的成型理论和制造方法,寻找和研制适合微型塑料制件生产的塑料原料,以及开发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七.结论

先进制造技术对注塑模具制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反过来,注塑成型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也对制造技术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应用于制造全过程,未来注塑模制造将是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导技术,以信息流畅作为首要备件的有极强应变能力与竞争力的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定标,向飒,郭茶秀.CAD/CAE/CAM 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矿山机械,2006,34 (5) : 115-118.

[2]李名尧.模具CAD/CAM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陈国权. 并行工程管理方法与应用 [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98 - 104 . [4]徐艺. 并行设计信息共享研究及其在基于模拟反馈的注塑产品并行设计中的应用[ 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1999 .

[5]单岩, 谢斌飞. Image ware逆向造型技术基础 [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 [6]Varady T. Reverse Engineering of geometricmodels : Anintroducti on[ J]. Computer- A ided Design , 1997 , 29( 4): 255268 .

[7]Xue Yan , P Gu . A review of rapid proto typing technlogies and systems[ J]. CAD, 1996,

28( 4): 307 318 .

[8]陈志扬. 基于三角曲面的逆向工程 CAD建模方法[ J]. 中国机械工程,2003 ,14( 8): 698 700 .

[9]?? 李军. 精通 Pro /ENGI NEER中文野火版?? 模具设计篇 [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

[10] 董祥忠(编译).热流道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J].国外塑料,2000(2). [11]中国热流道技术的发展现状,www.plas123.com.

[12]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展模具评定评述专家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及设备评述,模具工业,2006(9).

[13]杨卫民.微注射成型技术国际最新发展与应用[J].塑料制造,2009(8):49-56.

[14]SHAB,DIMOVS,GRIFFITHSC,etal.Packianather:In-vestigation of micro-injection moulding:Factors affectingthe replication quality[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7(183):284-296.

[15]王雷刚,倪雪峰,黄瑶,等.微注射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

[16]李海梅、申长雨《注塑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化工工业出版社材料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2

[17]黄锐《塑料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8]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9]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0]周永泰《中国模具产业的现状剖析和未来展望》[M]北京:中国模具工业协会 [21]李大鑫、张秀梅《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M]天津: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