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尔雅通识课答案课后习题 下载本文

1、商早在建立国家政权之前已经有了长时期的发展,商人最早活动是在东方渤海沿岸以及河南、河北、山东、辽东半岛等地。 (20.00分) 是 否 2、西方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向着一统性的发展态势,而中国社会最终都会走向分裂。 (20.00分)

是 否

夏商周历史(七)作业

单选题(60分)

1、商人始祖叫“契”,其母亲为简狄。学术界认为契生活在父系氏族时期,而简狄则生活在下列哪个时期:() (20.00分)

A.父系氏族 B.原始社会 C.母系氏族 D.奴隶社会

2、目前基本拟定的商与周之间的替代的年份是公元前()年。 (20.00分) A.1600 B.1046 C.841 D.781

3、周人起源于西部,之后向东发展。这里的西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20.00分) A.甘肃东部 B.陕西北部 C.甘肃南部 D.陕西西部 判断题(40分)

1、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 (20.00分) 是 否

2、对于商人为何取代夏在夏朝地区发展的原因,学术界认为夏作为文明发展的核心,成为商人发展的首要目标。 (20.00分) 是 否

夏商周历史(八)作业

单选题(60分)

1、()标志着商朝由一个移动性的状况转变为相对定居的状态。 (20.00分) A.契建立商 B.商朝战胜夏 C.商纣王的继位 D.盘庚迁殷 2、下列对商人为何放弃自己的发源地而向内陆发展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20.00分) A.人类的一种文明,一种力量的象征和力量的强盛,它有一种向周边扩张的姿态。 B.商人经济、政治权利的不断扩大,意味着现有地区已无法容纳,向周边地区四散扩张称为发展的必然。

C.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总是向着容易生存,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D.上述三项都对 3、商朝攻打夏并取代之,极有可能是由于()。 (20.00分) A.桀的暴虐 B.商人的侵略性 C.商的政治经济发展需要夏的优良环境 D.夏朝内部矛盾 判断题(40分)

1、楔形字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中国的最早的文字。 (20.00分) 是 否 2、商人趁着夏朝的内乱,联合许多其他部落一起攻陷了夏朝。 (20.00分) 是 否

夏商西周历史(九)作业

单选题(60分)

1、目前基本拟定的商与周之间的替代的年份是公元前()年。 (20.00分) A.1600 B.1046 C.841 D.781

2、由于后期考古发现商朝墓葬中出现大量的人殉葬,因此学术界将商朝的社会性质划分为下列哪个阶段:() (20.00分)

A.母系氏族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 3、武丁时期商王朝处于顶峰时期表现在:() (20.00分) A.稳定的经济基础 B.稳定和发展的政治的运作 C.完备的司法和军队制度建设 D.上述三项都是 判断题(40分)

1、目前认定的商朝统治的时间大约是650年左右。 (20.00分) 是 否 2、学术界学者将夏商周归属于中国王朝时代的中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点是王朝没有实现大一统,国家统治实行分封制度。 (20.00分) 是 否

夏商西周历史(十)作业

单选题(60分)

1、商王朝的发展处于中国王朝发展的早期阶段,国家结构中存在封建等级制度。在这一等级制度中,处在诸侯和士之间的阶层是:() (20.00分) A.天子 B.平民 C.大夫 D.奴隶 2、周原指的是现在陕西的:() (20.00分) A.扶风 B.武功 C.旬邑 D.宝鸡

3、我们把成熟的国家发展阶段定在()之后。 (20.00分)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西周迁都 D.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 判断题(40分)

1、甲骨文是具备六书的较为成熟的文字。 (20.00分) 是 否

2、商朝人喜欢饮酒,说明相对来讲粮食是比较富余的。 (20.00分) 是 否

夏商西周历史:周朝(一)作业

单选题(60分)

1、武丁时期商王朝处于顶峰时期表现在:() (20.00分) A.稳定的经济基础 B.稳定和发展的政治的运作 C.完备的司法和军队制度建设 D.上述三项都是 2、统计阶级腐朽没落的表现,下列哪个不是()。 (20.00分)

A.周边力量的崛起 B.对百姓剥削过度 C.贵族之间的矛盾 D.商朝王室内部矛盾 3、周人起源于西部,之后向东发展。这里的西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20.00分) A.甘肃东部 B.陕西北部 C.甘肃南部 D.陕西西部

判断题(40分)

1、从甲骨文和其他文献记载看,商朝人具有浓厚的宗教信奉。 (20.00分) 是 否

2、“倒放电影”是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是从前往后推。 (20.00分) 是 否

夏商西周历史:周朝(二)作业

单选题(60分)

1、商朝人早期,即先商时期主要是在()区域。 (20.00分) A.陕西、甘肃 B.黄河流域 C.环渤海 D.长江流域 2、周朝最后一位王是()。 (20.00分) A.周宣王 B.周武王 C.周文王 D.周幽王 3、中国早期的专制现象,据新的研究发现,可能是归属于()。 (20.00分) A.君主 B.宦官 C.大臣 D.臣民 判断题(40分)

1、研究历史问题的重要观察线索的“倒放电影”是说研究者容易发现一些当时当事人未能注意的事物之重要性。 (20.00分) 是 否

2、楔形字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中国的最早的文字。 (20.00分) 是 否

夏商西周历史:周朝(三)作业

单选题(60分)

1、公元前771年被申候和犬戎所杀的西周君主是:() (20.00分) A.周宣王 B.周穆王 C.周幽王 D.周厉王 2、西周的国姓是:() (20.00分) A.嬴 B.姬 C.姒 D.夏

3、西周的土地制度为()。 (20.00分)

A.井田制 B.私有制 C.公有制 D.承包制 判断题(40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0.00分) 是 否

2、从甲骨文和其他文献记载看,商朝人具有浓厚的宗教信奉。 (20.00分) 是 否

春秋(上)作业

单选题(60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20.00分)

A.《诗经》 B.《易经》 C.《论语》 D.《山海经》 2、下列关于宗法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20.00分) A.宗法制是国家统治王朝延续的体制。

B.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C.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但两者的性质一样。 D.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

3、分封诸侯王的主要依据是()关系。 (20.00分) A.同姓 B.血缘 C.能力 D.威望 判断题(40分)

1、“春秋”这一名称来源于《春秋》这一部书。 (20.00分) 是 否

2、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和宗法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0.00分) 是 否

春秋(中)作业

单选题(60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20.00分)

A.《诗经》 B.《易经》 C.《论语》 D.《山海经》 2、西周时期国家统治王朝延续的体制是:() (20.00分)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3、春秋时代政治权利的构造线索包括:() (20.00分)

A.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关系,天子权利下降,诸侯权利上升。 B.诸侯王之间权利的对应关系,通俗来说就是弱肉强食。 C.A、B都是 D.A、B都不是 判断题(40分)

1、商取代夏,周取代商,而不是自己在自己的势力范围里面发展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建立了王朝的地区的文明和体制建立比较完善,更适合发展。 (20.00分) 是 否

2、春秋时期虽然诸侯争霸,但并没有脱离的原来王朝发展的轨迹。 (20.00分) 是 否

春秋(下)作业

单选题(60分)

1、春秋中后期,逐渐强盛的诸侯国不包括:() (20.00分) A.燕国 B.秦国 C.楚国 D.齐国

2、下列对春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0.00分) A.分封制导致地方诸侯做大。 B.春秋时期未脱离了王朝发展的轨迹。 C.分封体制中蕴含了权利构造的变化。

D.分封的诸侯王的力量逐渐强大形成了对天子权威的挑战。 3、下列哪一部书是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20.00分)

A.《诗经》 B.《易经》 C.《尚书》 D.《春秋》 判断题(40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0.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