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公开课教案 (9) 下载本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复习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演示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缅怀烈士!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继续看文本,同学们开头和结尾又有什么关系呢?课件出示第一段和最后段,前后照应,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前后照应好处,提倡孩子们以后的写作尽量用上。

知道了文章的写作特点,再继续来看一下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下面又发生了什么情况。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过渡性语言:李大钊被捕后被关在牢房里,十多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看见父亲,有一天,警察叫我们过去,说是提审,李大钊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