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教案设计 下载本文

(3)反常思维:反常思维具有偶然性的思维质变。这种思维方法是从事物的相反方面提出假设,依据事物间的对立关系而构成联想,把问题异化,用超出常理的构思去获取新的视觉形象。 (4)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把问题“点”引向问题“面”。由原创意点引出另一个或数个二次创意点,再以这些二次创意点为原点引出更多的创意点。循着向四周辐射的各种路线思考。 3、思维表达 (1)寓意和象征 ? 寓意:借其它事物来寄托本意。寓意的表达主要依靠借题发挥的手法。 ? 象征:通过某种具体可以感知的形象或符号,用以表现某一事物的本质或涵义以及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的表达主要依靠哲理和暗示性。 (2)想象和联想 ?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 联想:是从一事物的观念推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有人称之为“观念的联合”。 ? 图形创意思维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联想思维。 二、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 1、思维模式的建立 (1)思维过程和联想模式 a、准备、调查;整理、酝酿; b、构思、爆发 c、反复、求证 (2)再造想像模式 图形想像时脑中已有的表象的新联接,是对脑中已有的联想形象的再造。想像有助于打破原有联接方式的格局,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开拓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 (3)创造想象模式 创造性想象是在记忆想象基础上的意象的自由组合,它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新的形象和形象系统的创造,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图形创意的思维推演 (1)逻辑推演 ①功能推演:由拟表述的容找出与之功能相联系的形象,用这一形象的组织来表述功能。 ②词义推演:由主题词义推演出相关词义的表达,并形成形象 ③求证推演:根据表述容,确定一个概念或观念,用能代表本质的形象去证明和表达这个概念或观念 (2)联想推演 ①形象推演:用形象近似或外形相近以及某一角度或某种状态近似的形象去替代原形象,引发想象的延伸。 ②概念推演:由一个概念推演出相关物,由物推演出相关事,由相关事推演出用途、作用等容。 ③涵推演:由一个物形的表象特征,推演出它的涵 ④情节推演:由假想的情节推演出戏剧化的场景和结果。 ⑤色彩推演:由色彩的感情和色彩的象征意义,抛开色彩的表象,引出它所能表达的主题,再根据所述主题确定图形形象。 (3)新奇推演 ①“有”“无”推演:将生活中的事物从构造上作改变,巧妙地去掉一部分原来有的生理特征,或者增添原来没有的生理特征 ②反正推演:从既定的词义或概念中推出相反的词义或概念,可以将两个对立的概念同时表现于画面上,也可以用一个概念所转化的形象去表现另一个对立的概念。 (4)趣味推演

①拟人推演:将一些无生命特征的事物人格化,或赋予动、植物和物体人类的性格和动作。 ②比喻推演:以容为本体,有相同特征的相关联事物为喻体,去表现容的本质特征。 (5)幽默推演 ①形象的夸变形 ②形和意义上的矛盾冲突和对立 三、图形创意思维的发掘 1、思维的切入 (1)从时空的关系切入 ①由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切入:利用事物间在时空上的接近关系,唤起观者与此相近的想象。 ②从事物的形、义类比切入:利用人对某一事物感知时,会引起与这一事物在性质上、形态上或其他方面相似或者含义相近的事物的回忆的特点,实现形义转换,创造图形 ③从质和特点的关系切入: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所构成的关系必然有其相反面,切入构形时利用事物在某一种共同特性中存在的较大差异,寻求创新 2、思维的拓展 (1)发掘抽象的视觉语言 (2)发掘广义的视觉形象 3、思维的取向 (1)从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切合点导入:在进行取向时,设计师要提出一个假设的、不可能的结果,再从可能性的逻辑概念中引出联想的结果,看两种结果能否产生一种必然的联系。 (2)从文化特征的体现上导入 (3)从氛围营造和观念的建构上切入 (4)从主观和客观的协调统一上切入 (5)从象征和寓意上切入 第二讲作业:一、概念推演练习 以“复杂”“历史”“年轻”“灾难”“灾难”为题,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概念联想练习 作业要求 (1)规格:8开 (2)数量:5 (3)材料:自定

第 一 周,第 1 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三章 特定元素视觉想象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讲授( √ ) 实践(√ )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图形符号 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图形形式的创造。 素质目标 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需进行自学能力、倾听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资源 图形创意构形与转换 1.图形符号2.图形形式的创造3.构形与转换 教学 参考 资料 教学 手段 参考画册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引导式教学 理论+实践 3. 1 图形符号 3. 2 图形形式的创造 3. 3 构形与转换 教学组织 教学 过程 提要 作业 布置 课后 辅导 课后记

教学容 手的视觉想象和构成 旁注 手是人独具的,其它动物皆称为爪。 “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手的进化意味着人类的诞生与趋向完善。 “人手”一词,足以证明人的社会实践与基本特征均离不开手。 人类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制造工具,而一切工具无不是人器官的扩展、延伸、强化与再创造,其中特别是手的功能的扩展:从石器时期的石斧到龙门吊车,从筷子到阿波罗登月舱,莫不是手的功能的再创造。一双双有形的、无形的、变幻而更强有力的手在推动整个历史向前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手的世界,需要对手进行再认识、再创造与再设计。设计领域,是向人们热忱伸出双手的世界 手的符号意义

各个民族都有用手的形式表示数序的习惯,十进位制得以在世界获得共同的确认,是否源于此?以手指示数,手的符号意义首先得以确立,这是人类抽象思维的进化。每个民族有各自示数的符号方式,例如汉民族的“七”、“八”、“九”手势是借助象形方式;非洲的某些部落如新几亚锡比勒部族人,还用手势借助头、身等部位作为一到二十七的示意符号。“手势”不仅是数的符号,表示招呼、友好、否定或抗衡的手势符号也早就为群体所约定俗成。握手,最早是部落间相互坦手以示没有武器,相握以示联结,之后演变为礼仪。汉民族抱拳拱手,均是积淀了意味的形式,招手呼唤,扬手作别,一举手即是一个符号的传递。希腊人伸出二指作半手型意为 —“你下地狱去吧!”五指单一手型意为 —“你到地狱去吧!”双手二重手型意为 —“你到地狱去两次吧!”更有双手单足三重手型与双手双足四重手型等。 手势有“模仿手势”、“象征手势”、“形式手势”,手势符号是社交活动中最普遍、广泛、简捷、有效的交往方式。 “手语”不仅仅是哑语,在某些部落中迄今盛行以“手语”交谈。在特定的场合,人们需要用手语传递与暗示。异国人相遇,也以手比划代语。“释迦拈花,迦叶破颜”是创造性手语。警察指挥交通是公共性手语。裁判以手示意,是专业性手语。 教师上课,演员登台,不仅用口语,也必须以手语。音乐指挥是最值得研究的手语,此时手的形式符号意义,不仅是指挥,且具备了形式心理与美学性质,远远超越了音乐的畴。 当然,手势的符号性质离不开一定的习俗与文化背景。我们以拇指、食指构成圆形,一般直觉为圆形的事物,日本人则认为是金钱,英国人理解为“OK”,大部分法国人认为代表“零”,某些地区甚至表示猥亵。但意大利海报利用丘吉尔常伸出两根手指表示胜利的“V”的动作,使这个源于德国的地域性符号成为世界性符号。 现代设计量的标志(商标及路标、公共标志),特别是广告中充分利用手的形象及其符号意义获得了十分有效的视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