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课程标准 考纲要求 考纲解读 学习方法 学习用具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型 复习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到元中央官制的变化;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思考、教师点拨 导学案 【体验高考】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2014·浙江文综·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① ② ③ ④ 《山阴志》 《临安志》 《四明志》 《绍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知识梳理】 一、 中央官制--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一) 早期:秦汉 秦朝实行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设__________与三公相制衡,东汉___________取代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出现,但是尚未构成中枢机构。 (二) 隋唐时期:实行______________制(重点掌握) [探究]: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它是如何运行的? 名称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职责 作用 1、三省之间既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 ______。 2、相权被______,避免了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 3、对后世国家体制产生了深渊影响。
(三)宋朝:二府三司制 设置_______,其长官为_______,但相权被分割,___________掌管军政;财政归__________掌管;宰相只有___________权。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作用:相权进一步被分割,皇权进一步加强。 (四)元朝 废除_________,实行_________制,只设___________。 [探究]:为什么只设一省?其职责和唐朝中书省有何区别?其实行有何作用? 原因:提高行政效率;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唐朝的中书省只负责起草诏令。作用 :相权反弹。 二、 选官制度 1、建立选官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西周时期实行__________,战国时采用____________制度;(血缘) 汉武帝时实行_________和_________制度。(孝廉)其含义(了解)评价(一分为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_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门第出身)南朝时,士族走向末路。 隋朝0开始采用_________,隋炀帝设立________。科举制到_______日臻完善。(才学) 科举制的评价? 利: ①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中华帝国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② 把选拔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事加大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 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弊:到明清时期束缚了士人的创新精神,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 发展,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因素之一。 拓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②选拔形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 ③选官基础:日益扩大,素质不断提高。 ④选官趋势: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⑤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三、 监察与谏议 1、监察指对_______进行监督的制度,秦代________负责掌管监察;汉武帝为监督____________而设立_______;宋代地方设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高峰,中央设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是指对_______的言行决策进行监督。隋唐的_____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________。明清时期专门的谏议机构没有了,与皇权的高度加强是一致的。 4、评价监察与谏议制度? 四、小结: 以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_______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_________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_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又反映了__________的变化。是汉唐以
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五、尝试构建知识体系 朝代 秦朝 两汉 隋唐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演变 建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发展 高峰 顶峰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郡县制 郡国并行—— 州郡县 州县—— 道州县三级 路州县三级制 行省制 三司制(土司制度) 省道府县(“改土归流”) 【疑难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补充) (1) 以君权为中心,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并且通过分权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2)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没有任何独立性; (3)制度建设具有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等特点:从君主到各级官僚、从中央到地方,机构设置相当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4)人治高于法治,法律条文苛密,却只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5)以带有神学色彩的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巩固练习】 1.(江苏历史)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2007上海单科A,4)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3.(2009北京文综,4分)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4.(安徽卷)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5、(2012海南卷)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6、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