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教学背景与设想: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是一个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和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和人生中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的能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从应用的角度讲,这篇课文属于议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对同时期正在进行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也是一种指导。从审美的角度说,这篇课文具有文学性和哲理美,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探究的角度说,这篇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和学生密切相关,更利于学生和文本对话,并进一步去探究这些问题。
有着半年高中经历的高一学生,高中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对于这一类文本的阅读还有一定的阅读障碍,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的引导和细致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尽管学生从小就学习了不少关于母爱和父爱的文章,但从哲理的高度、从理论上来分析父爱、母爱的文章还是第一次接触,加之这篇文章又是外国人写的,作者的西方思维方式,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学生可能十分陌生。鉴于此,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如细致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文中难解的句子,专门解决;还可以提供一些参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父母之爱对于学生来说关系密切,他们对父母之爱都有较深的体验,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联系自己、同学乃至同龄人的实际阅读本篇文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教师作好学情调研,掌握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确定教学的目标任务及方法措施。倡导教师由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1 提取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 2解读重要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重要段落,体会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4合作探究,懂得爱,学会爱,创造爱
教学方法:激趣——感知——品读 赏析——讨论——拓展
圈点勾画、研读重要句段、交流探究 问题探究法 点拨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爱
1、幻灯片播放视频音乐《让爱住我家》
2、观看图片:(1)高考考场外父母殷切的期望;(2)月台上父母的翘首以盼。 3、 师提问:听了音乐,看了图片,同学们一定百感交集。请同学们思考,你们对父爱与母爱的感受是什么?(生答……)是的,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让家充满爱与馨香的——那也是父母,关于对父爱与母爱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母爱是细腻的,父爱是粗犷的;母爱着眼于现在,父爱着眼于未来等等。这些感受都是具体的和感性的,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回馈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们今天准备站在理性的高度上,去重新审视它。请大家打开教材47页,走进美国哲学家、精神学家弗罗姆先生的作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速读,感受爱
1、审读文题,了解课文整体构思及主要内容。
提问:文章题目为何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为何不叫《父母对孩子的爱》?
提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相互的,题目明确告诉我们文章写了三类爱,父爱、母爱、孩子对父母的爱。
2、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标明段落,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或目的)的一段,理清行文思路。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特征,从文章结构入手整体把握。
a.明确答案为最后一段:“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b.针对这一段继续思考:(1) 本段由几个分句组成?(2)理清句间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答案)
c.教师小结:该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其句间关系应和文章结构思路相对应。引导学生依据段落去推断印证。
文章思路为(投影显示):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 (承接)1------3 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 (承接)4------7 最后达到综合 (诠释)8------9 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10
2
投影: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一)(1--3) 爱的能力发展(体验母爱) (二)(4--7) 爱的对象发展(感受父爱) (三)(8--10)爱的成熟标志(完善自我)
d.由文章最后一段的一般作用,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段也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明确探究作者观点的突破点也在这一段。
思考:(1)本文的重心是什么?(2)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是什么?
明确:由该段句间关系可知本文的重心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该基础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文章第一、二两部分一点,第三部分一点。然后把握住关键词“成熟”,引导学生确定答案分别为第三段中的“成熟的爱”和第九段中的“成熟的人”。进而结合学生课前预习疑难分两方面去把握作者观点。
三、细读,理解爱
文本探究:
探究一:不成熟的爱与成熟的爱原则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 1、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能结合自身体悟解读课文,正确认识“爱”的内涵。 提示:我爱,因为我被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接受与索取 (幼稚) 我被爱,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给予与奉献 (成熟) 2、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与辨析: a.会爱上你,因为我寂寞 b.因为你有钱,所以我爱你
c.初来九中读书,我很想爸爸妈妈 (幼稚的爱) d.爱人者,人恒爱之
e.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成熟的爱)
小结: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因为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强调先付出再获得,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可见,幼稚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更加复杂的,也更加美好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