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最新毕业论文选题大全 下载本文

-

以下我给大家提供了 3 个部分:《一》当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二》对金融本科学生选题的几点建议 ,《三》最新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这次给大家分享下金融专业的毕业论文要如何去写好, 如果大家

还有什么不懂,或想了解其他专业的可以找我 。下面我也有最新的论文题目可供同

学们参考和选择 《但必须与本专业有关方可》

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选题是否恰当, 决定着论文

的成败和质量。 但在实际教学中, 金融学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 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 或者由于选题不当导致论文不能如期完成 或质量低下, 因此探讨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十分必要。 金融

学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金融学生所学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 全面考核,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在教育部下发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

学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成为评估中的关键性指标。

《一》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大而泛”的宏观性课题,导致写作中难驾驭

-

-

宏观性研究的往往是一领域, 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根据金融本科生的学识水平和对本科毕业论文篇幅的要求, 本科生缺乏研究这样的选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 不仅收集材料存在困难,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 如“关于我国货币

政策的目标

选择”、“论金融风险和监管”、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等,就属于太宏观、太大的题目,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近期目标,涉及财政政策、 利率、货币政策等等问题;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

风险、操

作风险等等; 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 表外业务等。就每个具体问题就是一篇文章, 所以最好就其中一个问题写作,如: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选择 ( 是以利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 。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选题随意性强

在实际教学中, 一方面不少老师存在“重研究生论文, 轻本科论文”的思想, 对本科论文的指导欠认真, 指导次数少, 与学生交流少,对学生的选题不重视, 往

往是让学生自行选题, 而没有给

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或者是拟定的参考选题多年不变, 早已失去选择价值另一方面,

本科学生“重工作, 轻论文”, 整天忙于应聘 、实习、

考研,认为自己的学业已经完成, 毕业论文只是走过场, 因此论文选题很随意, 欠缺思考, 只为应付了事。 本科论文的开题报告

-

-

本应是学生初步确定选题和教师对之提出建议的关键环节, 但在教学中,存在不少

学生迟迟不交开题报告甚至论文完成才填写开题报告的情况,论文开题流于形式。

(三)不注意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 选择已经过时淘汰的题目

论文选题应注重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避免选择已经

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之中, 金融体系不断变革, 许多新政策、新机构、新工具不断出现, 应该说金融体制改革为金融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论文选题空间。但一些学生不关注经济发展动态和金融改革创新的动向, 对新事物视而不见, 在毕业选题时, 查找的资料过于陈旧,如 26 年还有学生选择“加入 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 “引进外资银行,提高银行竞争”等早已过时的题

目, 这反映出学生没有关注外面世界的变化,抄袭几年前的文章。

(五)选择范围大宏观性课题,导致写作中难驾驭

宏观性研究的往往是一领域, 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根据金融本科生的学识水平和对本科毕业论文篇幅的要求, 本科生缺乏研究这样的选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 不仅收集材料存在困难,而且写出来的东西往往缺乏深度。 如“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

-

选择”、“论金融风险和监管”、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等,就属于太宏观、太大的题目,货币政策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近期目标,涉及财政政策、 利率、货币政策等等问题;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

风险、操

作风险等等; 商业银行业务包括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 表外业务等。就每个具体问题就是一篇文章, 所以最好就其中一个问题写作,如: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选择 ( 是以利率还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 ) 。

(五)选题不切合实际,提出一些空而高的口号

有些学生在选题中不切合实际, 盲目求“新”。 如“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问题”、“组建跨行业战略联盟”、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等。 商业银行国际化无疑是方向, 但目前乃至长期不能实现,因为银行国际化的前提是企业国

际化,

企业实现跨国经营。 目前全球 5 强,几乎都是跨国性的, 进入我国的就有 3 家,所以外资银行纷纷登陆中国占领市场。 而我国规模大、跨国性企业不多, 进入世界 5 强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所以银行谈何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 在我国金融期货的推出一直审慎,尚在试点中, 探讨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战略不符合我国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