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 连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2、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
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算式接龙——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上面一道题都是加了又加,下面一道题都是减了又减;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法或者是减。 二、导学
(一)教学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 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3、揭示课题。
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 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3、交流。a.说说“8-2-2”的含义。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导疑导疏
“做一做”。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四、导评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由旧知识口算习题引入,为新知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