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2020·温州高三检测)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0 mol·L1 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读数,读数为1.00 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读数,读数为11.00 mL。该学生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10.00 mL C.等于10.00 mL
B.小于10.00 mL D.等于11.00 mL
-
解析:选A。放液前仰视,放液后俯视,实际取出的体积大于读数体积。 2.(2020·金华东阳二中选考模拟)下列操作一定会引起实验偏差的是( ) A.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也无气泡 B.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接近滴定终点,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但不足半分钟又转为黄色,继续滴加盐酸,溶液颜色又转变为橙色,持续半分钟后颜色不变
C.某学生要配制0.1 mol·L
-1
的稀硫酸100 mL,当加蒸馏水到离容量瓶刻度线1~2 cm
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结果不慎使液面稍稍超过刻度线一点,将多余部分吸出,使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D.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
-1
的NaOH标准溶液因与空气接触吸收了少量CO2,用
此标准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
解析:选C。A中操作正确;B中操作正确;C中操作减少了溶液中的溶质,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中操作极容易引起思维的混乱,认为NaOH吸收了CO2后,溶质物质的量减少,再滴定HCl溶液,导致标准液体积偏大,结果偏高。但实际上,吸收CO2后的NaOH溶液混有的Na2CO3在滴定过程中也与HCl溶液作用,此时若用酚酞作指示剂,两个作用是等效的,因此,此操作不一定引起实验偏差。
3.(2020·平湖中学选考模拟)以下仪器,用蒸馏水洗净后便可立即使用而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的是( )
①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 ②中和滴定用的滴定管 ③容量瓶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用于称量的小烧杯 ⑤量筒(量浓硫酸用)
A.①②⑤ C.①③⑤
B.①③ D.②④⑤
解析:选B。①③有水存在不影响测量结果,因实验过程中还需加水。②④⑤有水存在影响实验结果。
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C.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导致读数偏小
解析:选D。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加待测液,易引起滴定误差,A项错;pH试纸不能润湿,润湿后会改变待测液的浓度,可能导致测定不准,B项错;锥形瓶不需要烘干,洗净即可,C项错。
5.(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硫酸的pH,测量值偏小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终点读数时尖嘴无气泡,所测体积偏大 D.用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所测ΔH偏大
解析:选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硫酸的pH,稀硫酸被稀释,导致测量值偏大,A项错误;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B项错误;用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测定中和热,由于浓硫酸被稀释时放热,导致反应放出的热量增多,故所测ΔH偏小,D项错误。
6.人的血液里Ca2的浓度一般采用g·cm
+
-3
表示,今抽一血样20.00 mL加入适量的草
酸铵[(NH4)2C2O4]溶液,可析出CaC2O4沉淀,将沉淀洗净后溶于强酸可得草酸,再用浓度为0.02 mol·L
-1
的KMnO4溶液滴定。当观察到溶液紫色褪尽时,共消耗12.00 mL KMnO4
+
溶液。则该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为( )
A.0.001 5 g·cm3 C.0.002 4 g·cm3
+
--
B.0.001 2 g·cm3 D.0.002 g·cm3
-
+
-
-
解析:选B。根据关系式5Ca2~5CaC2O4~5H2C2O4~2MnO4可计算出n(Ca2):n(Ca2
+
)=
5×0.02 mol·L1×0.012 L-
=6×104 mol,
2
6×104 mol×40 g·mol1--
20.00 mL血液中Ca的浓度为=1.2×103 g·cm3。 3
20.00 cm
2+
-
-
-
7.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A 实验 钠与水的反应 操作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 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 000 mL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流出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解析:选C。A项中,没有吸干钠表面上的煤油,且烧杯不能装满水。B项中,氯化钾不能在容量瓶内溶解。D项中,分液漏斗内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能从下端管口放出。
8.(2020·温州选考一模)某兴趣小组进行某补血剂中铁元素含量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补血剂研磨硫酸H2O2过量氨水红褐色多步操作氧化铁固体
――→――→滤液――→――→――→ ①过滤②10片悬浊液③w 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研磨时研杵应保持垂直,小心压碎或研磨试样 B.步骤②加入H2O2的作用是将Fe2 完全氧化 C.步骤③多步操作为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重 D.每片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7w g
解析:选D。将补血剂研细,向药片中加入稀硫酸,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发生反应2Fe2+H2O2+2H===2Fe3+2H2O,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红褐色沉淀,将红褐色沉淀灼烧得到红棕色固体Fe2O3。A.步骤①研磨时研杵应保持垂直,小心压碎或研磨试样,以防研磨时固体飞出研钵而损失,故A正确;B.步骤②加入H2O2的作用是将Fe2完全氧化成铁离子,便于沉淀,故B正确;C.步骤③多步操作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故C正确;D.w g固体为氧化铁,固体中m(Fe)=112 g/160 g·mol1×w g=0.7w g,每片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07w g,故D错误。
9.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
+
+
+
+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解析:选B。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为反应的CuO中O的质量,反应前后U形管的质量差为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Ⅰ、Ⅱ装置之间没有干燥装置,则使Ⅰ中反应带出的水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