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题库汇总 下载本文

46 元素缺乏症状出现的部位,一方面与各元素的作用部位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各元素易移动性有关。

--47 高等植物体内NO3→NO2是由硝酸还原酶催化的,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为这一过程提供NADH。 48 根部吸收的硝酸盐,可以在叶和根器官进行还原。

49 根部吸收矿质元素,其向上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渗透压。

50 栽培叶菜类应多施N肥,栽培块根、块茎作物在后期应多施P、K、B肥。 51 栽培番薯、马铃薯后期应多施些K、P、B肥,栽培蔬菜应多施 N 肥。 52 植物合理施肥的指标有长相,叶色,叶绿素和酶活等。 53 水稻孕稻期,芯叶中酰胺的有无常作为N营养指标。 54 水稻叶鞘中的淀粉含量过高,常是N营养缺乏的指标。

三、选择题

1. 下列植物材料中,2的含灰量最高。

(1)种子 (2)叶片 (3)树皮 (4)木质部

2. 下列元素中,3在组织充分燃烧时已部分挥发,因此它在灰分中的含量已相对减少。 (1)N (2)P (3)S (4)Mg

3. 占植物体干重2以上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

(1)百分之一 (2)千分之一 (3)万分之一 (4)十万分之一。 4. 一般说来,生物膜功能越复杂,膜中的1含量也相应增多。 (1)蛋白质 (2)脂类 (3)糖类 (4)核酸

5. 在旱作耕地上,多数非豆科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氮源是1态氮。 (1)NO3 –N (2)NH4-N (3)N2 (4)尿素。

6. 新叶绿色,老叶发黄并有死斑或焦边,一般与缺3有关。 (1)Zn (2)P (3)K (4)Mg

7. 新叶正常或色新,老叶暗绿有时带紫红色,一般与缺2有关。 (1)N (2)P (3)K (4)Mg

8. 植物缺乏4元素时,会引起蛋白质代谢失调,导致胺(腐胺与鲱精胺)中毒。 (1)P (2)S (3)N (4)K 9. 新叶正常,老叶脉间发黄(叶脉绿色),结果成网状脉,这是缺3的症状。 (1)N (2)S (3)Mg (4)P

10. 缺元素4会使豆科植物的根瘤发育不好。 (1)铁 (2)铜 (3)锌 (4)钼 11. 缺元素Zn,会影响 2 的合成。

(1)丙氨酸 (2)色氨酸 (3)蛋氨酸 (4)脯氨酸 12. 萝卜黑心、甜菜心腐,往往与缺B有关。 (1)K (2)Ca (3)B (4)P

13. 花粉内2含量较高,因为它有利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 (1)Cu (2)B (3)Mo (4)Zn 14. 硅、钠、硒等元素,属于3元素。

(1)大量 (2)微量 (3)有益 (4)稀土

15. 引起黄瓜开裂、花椰等心腐等,一般与缺3有关。 (1)K (2)Ca (3)B (4)Mo 16. Co、Se、Na、Si等元素属于3。

(1)大量元素 (2)微量元素 (3)有益元素 (4)稀土元素。 17. 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时,二者在吸收的数量上4。 (1)正比 (2)正相关 (3)负相关 (4)无相关 18. 下列化肥中,2是生理酸性盐。

(1)NH4NO3 (2)(NH4)2SO4 (3)K NO3 (4)KH2PO4 19. 下列化肥中,3是属于生理碱性盐。

(1)NH4NO3 (2)(NH4)2SO4 (3)K NO3 (4)NH4H2PO4 20. 下列化肥中,3是最强的生理碱性盐。

(1)(NH4)2CO3 (2)KNO3 (3)NaNO3 (4)(NH4)2HPO4 21. (NH4) 2SO4 是一种1。

(1)生理酸性盐 (2)生理碱性盐 (3)化学中性盐 (4)生理中性盐

– –

22. 根系对Cl和NO3的吸收,两者之间 3。

(1)相互对抗 (2)相互促进 (3)存在着竞争性抑制 (4)不存在竞争性抑制。 23. 离子扩散取决于3梯度。

(1)化学势 (2)电势 (3)电化学势 (4) 浓度

24.3是指细胞不消耗能量能够逆浓度积累矿质离子的过程。

(1)离子泵 (2)自由扩散 (3)道南扩散 (4)载体运载 25. 钠一钾跨膜运输主要是依靠3。

(1)自由扩散 (2)道南扩散 (3)主动运输 (4)被动运输 26. 下列几组元素中,2组是容易再利用的。

(1)P、K、B (2)Mg、K、P (3)Ca、Mg、P (4)N、K、S

27. 矿质元素中的硫、钙、锰、铁等元素很少参与循环,它们往往集中分布在1。 (1)老叶 (2)新叶 (3)茎杆 (4)树皮

28. 在维管植物的较幼嫩部分,缺乏下列2元素时,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出来。 (1)K (2)Ca (3)P (4)N

-29. 在4,叶片中常不易测出NO3来。

(1)晴天 (2)多云天气 (3)阴天 (4)雨天 30 硝酸还原酶含有下列1矿质元素。

(1)Fe和Mo (2)Mg和Mo (3)Mn和Cu (4)Mo和Zn。

31 高等植物的硝酸还原酶总是优先利用下列物质中的4作为电子供体。 (1)FADH2 (2)NADPH2 (3)FMNH2 (4)NADH2。

32. 植物体内大部分的氨通过 2催化而同化成氨基酸的。

(1)谷氨酸脱H酶 (2)谷氨酰胺合成酶 (3)转氨酶 (4)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33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向植物地上部运输时主要通过4。 (1)韧皮部 (2)质外体 (3)转运细胞 (4)木质部。 34植物叶片的颜色常作为3肥是否充足的指标。 (1)P (2)S (3)N (4)K

35缺绿病是指3引起的叶片失绿症状。

(1)阳光不足 (2) 缺水 (3) 缺必需元素 (4) 气温过低 36植物组织内如酰胺含量极少,可能原因之一是土壤1肥不足。 (1)N (2)P (3)K (4)Mg 四、问答题

1. 何谓溶液培养?它在管理方面应注意什么?(6分)

把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适宜的pH值配成溶液,用来培养植物的方法,称溶液培养。应注意的问题:a.选择合适的培养液;b.定期更换培养液;c.注意通气,以提供足够的O2,增强根系吸肥吸水的能力。

2. 氮肥过多或不足,会引起植物发生哪些变化?(7分)

N是植物体内很多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包括核酸、蛋白质、叶绿素、植物激素等等;同时它也参与了物质和能量的代谢。

因此N肥充足时枝叶繁茂,叶色浓绿,生长健壮,籽粒饱满。N肥过多会使茎叶徒长,易受病虫危害和倒伏,贪青迟熟。

不足时,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受阻,发育停滞,植株矮小,分枝或分蘖少,根系老化细长,叶、果实、种子少而小,开花、结实提早;又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而且N素容易在植物体内转移,所以缺N植物老叶失绿发黄,导致全株颜色较淡,不过一般无斑点。

3. 缺氮与缺铁为什么都能引起缺绿病,二者症状区别在哪里?(6分)

因为氮和铁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元素,所以两者的缺乏都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导致缺绿病。

由于N素易在植物体内移动,所以症状先出现在老叶上,从老叶逐渐向上扩展,下部的老叶易早衰、脱落。 而Fe不易在植物体内移动,所以症状首先出现在幼叶上,表现为脉间失绿,但叶脉信为绿色,整片新叶变为黄白甚至灰白,叶薄而柔软,表面茸毛很少。

4. 怎样才能证明某种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应注意些什么?(7分)

证明某种元素是植物的必需有三条标准:1.完全缺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完成生活史;2.出现专一的缺素症状,并不能由其它元素的加入而消除,而只有加入该元素后植物才以恢复正常。3.此元素的功能必须是直接作用于植物的,而不是通过改善土壤或者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应。 只有符合以上三条准则才是植物必需的元素,可以采用水培法或者沙培法有目的地缺少一种元素来对比出现的缺素症状,按照准则来判断其是否是必需元素。

5. 植物组织内的酰胺含量高低,为什么可做为施氮肥的指标之一?(5分)

+

因为,植物体吸收的N素NH4被同化主要是通过谷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途径,首先利用水解ATP产生的

-能量推动谷氨酸和NH4+合成谷氨酰胺。而吸收的NO3经硝酸还原酶还原为NO2-,又经亚硝酸还原酶还原为NH4+,通过以上途径合成谷氨酰胺。虽然谷氨酰胺还会经过其它的途径转化为其它的氨基酸,但是植物组织内的酰胺的含量高低代表了植物N素营养水平,当植物组织内含N时,则代表了N素充足,反之则缺乏。

6. 为什么说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既相对独立,又有密切关系的生理过程。(6分) 水分和矿质元素的相对独立的:

水分的吸收区域主要是根毛区,矿质离子的吸收区域是根毛形成区。

水分的吸收主要是渗透式的被动吸收,而矿质离子的吸收主要是主动吸收,逆浓度的,并且具有选择性。 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不成比例。 水分的矿质密切相关的:

根系吸收养分后使组织水势下降,促进根系水的吸收。

水分沿木质部向上运输,把矿质也带向植物各部分,降低了根部离子的浓度,有利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 矿质离子如K+还直接参与了气孔的开闭,调节蒸腾作用。

7、植物组织内的淀粉含量高低,为什么可做为施氮肥的指标之一?(5分)

N肥不足会使叶片中淀粉积累,所以可以根据叶鞘中所含淀粉的多少作为施氮肥的指标。

8. 植物缺氮和缺硫的表现症状有何异同?为什么有这种异同。

缺氮时,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受阻,发育停滞,植株矮小,分枝或分蘖少,根系老化细长,叶、果实、种子少而小,开花、结实提早;又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而且N素容易在植物体内转移,所以缺N植物老叶失绿发黄,导致全株颜色较淡。

缺硫时,植株矮小,新叶失绿,容易脱落。

两者都影响了植物所需要的主要物质,如蛋白质等的合成,使细胞分裂受阻,从而导致植株矮小。

区别主要在于症状的部位,缺N使老叶失绿,缺S在新叶失绿,那是因为前者易在植物组织中移动,而S则不易移动。

9. 叶面施肥有何优点和缺点? 优点:

补充养料:幼苗根系不发达,或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此时叶面施肥容易被吸收。 节省肥料:叶面喷肥所用的肥料数量远比根部施肥少。 见效迅速:叶面喷肥的效果比根施来得快。 利用率高:减少肥料的损失,充分提高利用率。 缺点:

浓度不能过高,容易引起”烧苗”。

由于叶片的角质层亲水力不强,所以肥料中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沾湿剂增加其在叶面上的吸附能力。 挥发性强的肥料不能用于根外追肥。 追肥时间要以傍晚或阴天为佳。

10一些块根(茎)作物施 N肥过多,为何只长根,不长块? 书(P61)不确定

11.如何理解“麦浇芽”、“菜浇花”?

养分临界期Nutrition critical period :植物对缺乏矿质元素最敏感,缺乏后最易受害的时期,称为营养临界期——“麦浇芽” 。

养分最大效率期Nutrition maximum efficient period :施肥效果最好的时期,这个时期对矿质营养需要量大,吸收能力强,若能满足肥料要求,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称为营养最大效率期——“菜浇花” 。

12.浅谈矿质营养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

(1)径向运输:根系吸收的矿质离子经质外体和共质体径向运到中柱,但是质外体运输会受到内皮层凯氏带的阻隔。而共质体途径可以通过村南平衡、胞饮作用和主动运输来实现。

(2)纵向运输:矿质离子能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也可以从木质部活跃地横向运输到韧收部中。 (3)叶片吸收的矿质元素的运输:可以是双向的,但是是以韧皮部的筛管为主,还可以从韧皮部中横向运输到木质部,再向上运输。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与再利用:

(1)矿质元素进入导管后,随着蒸腾上长到地上部分,除硅外,其它元素大部分运到生长点、幼叶、幼枝、幼果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少部分运至功能叶与老叶中。

(2)可再利用元素的重新分配也表现在植株开花结实和落叶之前。而不可再利用元素因为开成了永久性的细胞结构物质而不能移动,只能随器官脱落。 13.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如何?

结构:根据流动镶嵌模型: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两层磷脂分子,疏水端向内,亲水端向外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

? ? ? ? 首先,生物膜可使细胞区室化,使各种代谢活动能在不同的细胞器区域内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重重叠叠的膜系统也大大地增加了膜的作用表面,加速了各种反应和物质交换进程。

第三,膜既是物质进出细胞器必要的屏障,也是许多内外信号的感受器。如多种载体或运转器; 光感受器光敏素,植物激素受体及以受精识别反应,抗病原生物的过敏性反应等. 此外,生物膜还可以分泌和内吞的方式使物质大分子如病毒等出入细胞。

14.外界条件怎么影响矿质营养的吸收?

(1)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根系吸收矿质元素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是,土温过高或过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均下降。因为温度影响呼吸速率,进而影响主动吸收。

(2)O2 通气良好,有利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效地防止无氧呼吸及强还原性造成的有害物对根系的毒害。如H2S和Fe2+ --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剂,水稻黑根;有毒的有机酸。 (3)pH 影响到根系的带电状况和离子有效性。 (4) Interaction between ions

? 协同作用Synergistic action: 一种离子的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的吸收,从而提高了后者的有效

性称协同作用。

? 如在光下NO3-促进K+的吸收,NH4+促进PO43-的吸收;

? 竞争作用Competition:一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植物对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 离子水化半径K+=5.32,Rb+=5.90,Cs=5.05。

(5)溶液浓度:在较低浓度下,离子吸收的数量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浓度增到一定后离子的吸收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

(6)有毒物质:这类物质存在于土壤中,往往对根系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些有毒物质除了植物无氧呼吸产生的乙醇,以及根系分泌的有机酸以外,大多是强还原性条件下,土壤含有的物质转变而来的。

-15. 简述植物NO3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书P58)硝酸盐的还原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光合作用中形成的磷酸丙糖可以通过磷运转器由叶绿体输送到细胞质,在细胞质内经糖酵解产生NADH,为硝酸盐提供还原力。光合电子传递产生的还原态Fd又为HNO2还原为NH3提供还原力。

16.怎样用实验的方法确定植物必需元素?

? 采用溶液培养法设计对比试验,一个用完全培养液,一个用缺素培养液,在同样的适合的条件下

进行培养,如果该元素满足以下条件则为必需元素

? (1) in its absence the plant is unable to complete a normal life cycle.

? (2)that element can not be substituted for any other element and plant shows a specific

deficient symptom in its absence.

? (3)that elements is part of some essential plant constituent or metabolite。 17.溶液培养应注意哪些问题?有何应用价值?

? (1)choosing optimum cultural solution;

? (2)renewing cultural solution and adjusting pH in time ; ? (3)Airing;

? (4) keeping root in darkness。

? Theory:Study for function of the elements and mechanism of its absorption.

? Application: production for vegetable, flower and food in greenhouse, desert etc. 18.简述N、P、K的生理功能及缺素症。

1.N functions in physiology ——Life element

1) Components of many essential compounds.核酸、蛋白质和酶、磷脂、叶绿素、光敏素、植物激素(如IAA、CTK)、维生素(如B1、B2、B6、PP)、生物碱(alkaloid)等都含有氮; 2)Participation in metabolism of substance and energy in plant。

高能三磷酸化合物(ATP、UTP、GTP、CTP、ADP等)、辅酶(CoA、CoQ、NAD(P)、FAD、FMN等)和铁卟啉等。 N main deficiency symptoms:

1)growth stun,roots show thinner and longer,less branches and tillerings (2)老叶发黄,新叶色淡, (3)基部发红

(花色苷(anthocyanin)积累其中)。 2. P functions in physiology

1)Components:nuclear acids, lipids, coenzymes and energy substance,etc.

2)Energy metabolism:directly participates in OSP and PSP and forms ATP(ADP+Pi →ATP)。 3)Metabolism and transportation for sugar。 4)Regulation to enzymes activities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5) Participation in synthesis for protein, fat and starch 。

6 )As a buffer。

P deficient symptoms: extremely stun,young leaves appear dark-green in color and older leaves and base of stem exhibit reddish.

水稻缺P大麦生长矮小,叶色深绿。 油菜缺P,老叶呈紫红色 大麦缺P,老叶发红

玉米缺P,茎叶发红缺P:新叶色深,呈墨绿色 3.K functions in physiology

1) Regulation to water relationship:渗透势, 气孔,蒸腾作用.

2)Activator for enzymes:60多种酶的激活剂,如丙酮酸激酶、谷胱甘肽合成酶、淀粉合酶等。 3)Increase in resistance: resist to lodging, pests and diseases.

4) For sugar transport: K+ as a counterion of H+ participates in sugar loading 5) For synthesis of proteins and polysaccharose。 6)For energy metabolism:OSP and PSP K deficient symptoms。

1)stem weak, lodging easily, less resistance to stresses。 2)Older leaves develop mottling or chlorosis, followed by necrotic lesions at the leaf margins.——“焦边”。 3)“Cup leaf (杯状叶)”。K-deficient results in leaf like cup in soybean

19.植物细胞怎样吸收矿质营养?

根系吸收矿质离子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一是离子有外部进入根部表观自由空间,这是快速阶段,而且是不需要代谢能的物理过程,二是离子由表观自由空间通过质膜进入细胞内部,这是缓慢过程,而且是以消耗代谢能为主的主动吸收过程。

20.盐的生理酸、碱性是怎样引起的,并举例说明。

由于根系对养分的选择性吸收,致使同一种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所谓吸收速率不同造成的,例如,硫酸铵,植物吸收氨离子较多,根据离子泵学说,必然引起质子排到溶液中,导致溶液PH下降,由于植物选择吸收。引起阳离子吸收大于阴离子吸收的而使溶液变酸的叫生理酸性盐。相反,由于植物吸收阴离子大于吸收阳离子使溶液PH上升的叫生理碱性盐,如KCl 21..影响生物固氮的因素有哪些?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固氮提供物质和能量

2.遗传因子 有一些遗传因子控制豆科植物的产量和固氮能力

3.生长期 最大的固氮速率是开花后,种子和果实发育是需氮最高的时期 4.土壤氮状况 氮含量高抑制固氮

22. 如何提高植物养分利用效率? 合理施肥???不确定

第三章 植物光合作用

一、名词解释(写出下列名词的英文并解释)

1.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阳光通过短波辐射到地表,使地面及物体温度升高,以长波辐射形式

返回散失热量,但由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不能透过长波辐射,使辐射出去的能量有反射回来,地球散失的能量减少,地球变暖。这种效应类似温室。 2. 集光(天线)色素(Light-harvesting pigment or antenna pigment)a kind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which only play roles in light absorption and transfer but does not undertak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It includes all Chlb, carotenoids, large part of Chla.

3. 作用中心色素 (Reaction center pigment) a kind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which can absorb

light energy (or accept the energy transferred from the antenna pigment) and then convert that into electric energy. It includes a few Chla. 4. 荧光现象(Fluorescence) 叶绿体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Fluorescence is light production accompanying rapid decay of electrons in the excited state. It lasts ~10-9s. 5. 光合膜(photosynthetic membrane) 即类囊体膜。因为类囊体膜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膜系统,光

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转化,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都在类囊体膜上进行,故称为~。 6. 原初反应 (Primary reaction) the beginning of the photosynthesis. It includes light absorption,

transfer and photochemical reaction. During primary reaction, ight energy is converted into electric one.

7. 光合链(Photosynthetic chain) A system consist of two photosystems and the other transporters

for electron (or hydrogen), which are exactly arranged in thylakoid membrane in the basi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