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关系到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决定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关乎于学生身心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教师能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要求教师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促进者,也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不仅要排除学生心理的苦恼,还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每个学生遇到挫折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可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如:由于学习压力大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
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三、学校要创设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校是综合性的教育机构,有许多工作要做。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复杂性,个体间的差异性和家庭生活、环境影响的多样性,因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视,工作要细致,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能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但是也会有少数或个别小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就要求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以及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并能随时与有关家长取得联系,提供建议,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和治疗。只要及时发现,善于识别,及时送医疗性心理咨询、治疗机构,接受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调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有效地加以排除,得到根治,愈后效果良好。
四、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合作。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成为孩子无话不说的益友,
使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要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的问题在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使之在学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样才能减少和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