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试题 下载本文

E正常时期

16.神经纤维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的时期大致相当于: 17.阈值最低的是:

18.动作电位幅度最小的时期是: 19.神经纤维锋电位时期约相当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20.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Na+内流和复极相的K+

外流是属于:

21.神经递质的释放是属于:

22.肌细胞的肌浆中Ca2+移到肌浆网是属于:

ANa+ BK+ CCa2+? DCl- EMg2+?

23.细胞外液中哪种离子浓度低,可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

24.终板膜上化学依从式通道开放时,可允许哪种离子内流,而形成终板电位?

25.触发骨骼肌细胞收缩的离子是:

A阈电位 B锋电位 C正后电位 D负后电位 E静息电位

26.何种电位是锋电位之后一段时间的超极化状态? 27.形成再生性钠流的重要条件是膜的去极化达到: 28.何种电位的时间过程大致与绝对不应期相当?

X型题

1.下列关于离子平衡电位(E)的论述,正确的是:

A是用来平衡该离子的浓度梯度所需要的膜电位 B该电位所形成的电场力与该离子跨膜移动的浓度差驱动力相平衡

C如果膜变成对该离子可自由通透,则膜电位将与它非常接近

D当膜两侧该离子的浓度相等时将等于零

E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化结束时膜电位接近Na+平衡电位

2.下列生理过程需要消耗ATP的是:

A维持细胞膜内外Na+、K+

的正常比值 B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的Na+内流 C骨骼肌舒张过程中的Ca2+转运 D骨骼肌收缩过程中的Ca2+转运 E以上都对

3.下列关于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内外两侧相比,内侧为正

B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C纤维直径越大,其值越大

D依赖于细胞内外K+

的浓度比值 E膜内外两侧相比,内侧为负

4.下列各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为:

AO2、CO2和NH3属于单纯扩散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主动转运

C复极化时细胞内K+

向细胞外移动为易化扩散

DNa+从细胞内移到细胞外同时伴K+

从细胞外移到细胞内为主动转运

E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属继发性主动转运 5.钠泵:

A可造成离子势能贮备 B活动时耗能

C活动时泵出Na+和泵入K+

是同时的

D是Na+-K+

依赖性ATP酶

E活动时泵出Na+和泵入K+

数目相同 6.局部兴奋 :

A是一种“全或无”的现象 B有电紧张性扩布的特征 C可产生时间性总和 D可产生空间性总和 E没有不应期

7.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有:

A特异性高 B有饱和现象C有竞争性抑制 D需要消耗ATP

E需要Ca2+?

8.Ca2+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有:

A异搏定 B哇巴因C四乙(基)胺 DMn2+?E河豚毒素

9.细胞膜上参与物质转运的蛋白质有:

A通道蛋白 B载体蛋白C泵蛋白 D受体蛋白E酶蛋白

10.主动转运的特点有:

A逆浓度梯度转运 B需要消耗ATP C需要载体蛋白帮助

D逆电位梯度转运E主要转运无机离子 1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的特点有:

A双向传递 B需传递物质,即递质C传递延搁 D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E不衰减 12.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有:

A双向传导 B不衰减C可以总和 D传导速度与刺激强度有关

E有延搁现象

13.骨骼肌细胞中收缩蛋白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球蛋白C原肌球蛋白 D肌动蛋白E细胞内骨架蛋白14.兴奋-收缩耦联的步骤有:

A兴奋通过横管传向细胞深处B终末池释放Ca2+? CCa2+触发肌丝滑行D肌浆网回收Ca2+?E收缩蛋白空间构型的变化

15.肌肉收缩的形式有:

A单收缩 B等长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 D等张收缩E不完全强直收缩16.兴奋性低于正常的期为: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 D低常期E正常期

17.有关细胞膜功能的论述,正确的是:

A是细胞和环境之间的屏障,有保护功能

B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有物质转运功能 C膜上特异抗原可以和特异抗体结合,有识别功能 D在受到刺激时可能会发生生物电变化,有兴奋功能 E膜上的某些受体与特定激素结合后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具有受体功能

18.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

A易化扩散 B单纯扩散C主动转运 D出胞E入胞 19.终板电位的特征有:

A是“全或无”的 B无不应期C呈电紧张性扩布 D可以总和

E可呈跳跃式传导

20.对后负荷的叙述, 错误的是:

A有后负荷时,肌肉收缩总是张力增加在前,肌肉缩短在后

B其他条件不变时,后负荷增大,可使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缩短速度变慢

C其他条件不变时,后负荷增大,使开始收缩时肌肉初速度减慢

D后负荷为零时,肌肉缩短速度为无限大 E后负荷过小或过大不影响肌肉作功 21.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为:

A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加大时,肌肉张力随之加大 B当超过最适前负荷时,肌肉张力随之减少 C最适前负荷使肌肉收缩效果最好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处于最适初长度 E最适前负荷使肌肉收缩的张力最大,收缩速度可无限大

22.有关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传导的速度与电流一样B可呈双向传导 C在有髓纤维呈跳跃式传导 D呈不衰减传导 E无髓纤维传导速度比有髓纤维快

23.神经冲动由神经末梢向骨骼肌细胞传递时可发生:

A神经末梢去极化B释放AChCACh与神经末梢的受体结合

D产生以局部电流形式向远处传播的终板电位 E终板电位很容易引起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 24.横桥的生理特性是:

A可与肌纤蛋白分子作可逆性结合B与肌浆中Ca2+

作可逆性结合

C具有ATP酶活性 D使原肌凝蛋白的分子构型发生变化

E使肌钙蛋白的分子构型发生变化 25.下面有关Ca2+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ATP酶B它占肌浆网膜蛋白总量的60% C其激活依赖于Ca2+和Mg2+?D可分解ATP,主动转运Ca2+?

E以上都不对

26.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论述,正确的是:

A是由膜电位减小到一个临界值所引起的 B与神经细胞膜的电阻降低有关

C在轴突上使用不同的强度的阈上刺激时,其幅值是恒定的

D是膜对Na+通透性瞬时的增加以及对K+

通透性减少的结果

E具“全或无”特性

27.神经-肌肉接头处信息传递的特征是:

A双向传递B有时间延搁C不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D化学信息作用于受体―膜通道系统E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3.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4.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5.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6.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7.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8.钠-钾泵(Na+-K+ pump)

9.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10.去极化(depolarization) 11.兴奋性(excitability)

12.电紧张性传播(electrotonic propagetion) 13.电压依从性通道(voltage dependent channel) 14. “全或无”现象(“all or none” phenomenon) 15.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 16.宏膜电位(macroscopical current)

17.被动电学特性(passive electricity character) 三、填空题

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_________ 的标志。

2.局部兴奋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3.细胞内的第二信使物质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等。

4.细胞膜上的通道主要可分为________ 门控通道、________ 门控通道和________ 门控通道。

5.以最适强度的连续脉冲刺激骨骼肌时,随着刺激__________,肌肉将从分离的单收缩逐渐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6.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 等5种。 7.影响骨骼肌收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

8.从能量消耗的角度看,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形式有_____和_____两种。

9.CO2和O2等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内是通过_____转运形式进行的。

10.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是通过_____的方式进行的。 11.静息电位是_____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称超极化。

12.神经细胞的阈电位是指能使膜对_____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3.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_____,使终板膜主要对_____的通透性增加。

14.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Ca2+升高,其主要来源于_____。

15.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_____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

16.使肌肉在收缩前处于被拉长状态的负荷称为_____。 17.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_____,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称_____。

18.兴奋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_____的能力,其能力大小与_____呈_____关系。

19.由化学因素控制开闭的通道称_____;由电位因素控制开闭的通道称_____。

20.在神经纤维上给予有效刺激,要产生一连串冲动,必须使两个刺激之间的间隔大于_____,如果刺激之间的间隔恰好等于_____,则只能传送一次冲动。

21.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初长度成

_____,肌肉在某一初长度时收缩产生最大张力,此时的前负荷称为_____。

22.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_____的和逆_____梯度的转运过程。

23.主动转运是一种_____ 过程,它把物质从膜的_____浓度一侧转运至_____浓度一侧。

24.当膜内外电位差变小或消失,即膜内负电位变小成为零的现象称为_____。

25.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_____。

26.由神经干记录到的动作电位通常是复合动作电位,其

幅度取决于兴奋的神经纤维的_____ 。故当刺激神经干时,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就_____。27.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的内流属于膜转运方式中的______。

28.肌肉收缩是______肌丝向______肌丝滑行的结果。 29.在静息状态下,膜对______有较大的通透性,所以静息电位又称______的平衡电位。

30.在锋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膜两侧还表

现有缓慢的电位变化,先后称___和

______。

31.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跨膜转运属于______的转运形式,脂蛋白进入内皮细胞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______的转运形式。

32.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传导机制是通过兴奋部位与_______部位之间产生的_____作用的结果。

33.Na+泵是一种_____酶,它能分解ATP释出能量以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______的正常分布状态。

34.兴奋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称为______,其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______得多。

35.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______,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______浓度。

36.肌肉在最适前负荷条件下,当进行等长收缩时产生的______最大,如果进行无负荷收缩,产生的_____也最大。 37.横桥的主要特性有二: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_______分子呈可逆性结合;二是它具有______的作用。

38.粗肌丝主要由_______分子组成,分子的球状部裸露在粗肌丝主干的表面,形成______。

39.在骨骼肌细胞中,每一横管和来自两侧肌小节的纵管终末池构成的结构称______,它是骨骼肌_______过程的关键部位。

40.肌肉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大,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收缩前肌肉的初长度更接近或处于_______ 状态,也可能是由于肌肉________的提高。

41.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的促速G蛋

白(GS),则GS与GTP的复合物可以增

强_______的活性,后者可使胞浆中的ATP迅速转化为

______。

42.细胞内cAMP可以激活一种依赖于cAMP的_____,后者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_______ 反应。

43.与cAMP生成相关的G蛋白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它和GTP的复合物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一种是______,它和GTP的复合物可减弱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44.细胞膜中的______可使膜结构中的磷脂酰二磷肌醇分解生成两种第二信使物质,即_____。

45.美洲箭毒可以与乙酰胆碱竞争结合终板膜上的______,因而可以______接头传递。

四、问答题

1.何谓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如何?

2.试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 3.论述电刺激坐骨神经时引起腓肠肌收缩的过程及机制。 4.论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作用机制。

5.要引起组织或细胞反应,刺激必需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6.神经细胞受到一次阈上刺激发生兴奋时,其兴奋性会发生哪些规律性变化?

7.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8.试比较以载体为中介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

9.试述Na+-K+泵的作用及生理意义。 10.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不同。

1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原理。 12.什么是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试述其过程。 13.什么是前负荷和后负荷?它们对肌肉收缩各有何影响?

14.什么是肌肉的最适初长度?为什么说在最适初长度时,肌肉收缩的效果最好?

15.简述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并比较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动作电位传导的差别。

16.与兴奋在单根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何特点?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B 2A 3 A 4E 5B 6 E 7 C 8 D 9 A 10 E 11A 12B 13A 14C 15A 16B 17D 18B 19B 20C 21C 22E 23 C 24 E 25 D 26B 27D 28B 29C 30A 31B 32C 33D 34C 35D 36B 37A 38B 39C 40C 41D 42B 43D 44E 45A 46A 47B 48B 49A 50E 51 D 52E 53B 54 E 55B 56E 57D 58D 59B 60C 61C 62E 63C 64E 65D B型题

1 B 2C 3E 4D 5B 6 D 7C 8B 9A 10C 11E 12B 13D 14B 15A 16A 17C 18B 19A 20B 21E 22C 23C 24A 25C 26C 27A 28B X型题

1ABCDE 2AC 3AC 4ACDE 5ABCD 6BCDE 7ABC 8AD 9ABC 10ABDE 11 BCD 12AB 13BD 14ABC 15ABCDE 16 ABD 17ABCDE18 AC 19BCD 20DE 21 ABCD 22AE 23 ABE 24AC 25ABCD 26 ABCDE 27BDE

二、名词解释

1易化扩散:指水溶性的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膜上载体或通道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主动转运:指细胞膜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的耗能过程。

3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无张力变化的收缩形式。

4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

收缩形式。

5兴奋-收缩耦联:把肌膜电兴奋和肌细胞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6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7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8Na+-K+泵,又称Na+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逆浓度梯度把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同时把细胞

外的K+

泵入细胞,它还具有ATP酶的活性。

9在细胞或组织接受一次有效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它无论再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10去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负值向减小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11兴奋性:细胞受刺激时能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

12阈下刺激在细胞膜所产生的局部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电位,虽不能延细胞膜向远处传导,但可以向临近部位细胞膜作短距离的扩布,在它邻近的膜上也会有较小程度的去极化电位,而且这种变化将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以至消失。局部反应的这种递减性的传播属于电紧张性传播。

13由膜两侧的电位差决定功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电压依从式通道。例如,可兴奋细胞的钠通道就是一种电压依从式通道。在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多数处于关闭状态;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这个电位变化就会激活Na+通道,使之处于开放状态,于是引起锋电位上升支的出现。

14 “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经出现,其幅度就达到一定

的数值,不因刺激的增强而随之增大,动作电位的这一特性称为全或无现象.

15 局部兴奋:如果一个使膜内电位变正的电紧张电位(即在膜外负电极下的电紧张电位)达到了激活某些离子通道的阈值时,就会引起由于离子通道开放而产生的跨膜离子电流和膜电位的变化,并叠加于电紧张电位之上,产生局部兴奋.

16 宏膜电流:即电压钳记录的膜电流,是由细胞膜上大量离子通道的单通道电流叠加而形成的,说明膜电导变化的实质是众多离子通道开、闭的总和效应.

17 被动电学特性:细胞膜作为一个静态的电学元件时所表现的电学特性,包括静息状态下膜的电容、电阻以及它们所决定的膜电流和膜电位的变化特征. 三、填空题

1 可兴奋细胞兴奋

2 反应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表现“全或无”的

特征 在局部形成电紧张传播 可以叠加

3 环-磷酸腺苷(cAMP) 三磷酸肌醇(IP3) 二酰甘油(DG)

环-磷酸鸟苷(cGMP) Ca2+

4 电压 化学 机械 5 频率的增高

6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入胞作用 出胞作用 7 前负荷 后负荷 肌肉的收缩能力 收缩的总和 8 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 9 单纯扩散

10 胞吐作用(又称出胞作用)

11 K+

增大

12 Na+

13 乙酰胆碱 Na+ 14 终末池 15 肌动 16 前负荷

17 阈强度 阈下刺激 18 兴奋 阈值 反变

19 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 20绝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21正比 最适前负荷 22耗能的 电-化学 23耗能 低 高 24去极化 25复极化 26数目 越大 27通道易化扩散 28细 粗

29K+、K+

30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31 出胞 入胞

32未兴奋部位 局部电流

33Na+-K+依赖式ATP K+

和Na+ 34跳跃式传导 快 35蛋白激酶 Ca2+?

36Po(最大张力) Vmax?(缩短速度) 37肌纤蛋白 ATP酶 38肌凝蛋白 横桥

39三联管 兴奋-收缩偶联 40最适前负荷 收缩能力 41腺苷酸环化酶 cAMP 42蛋白激酶 磷酸化

43促速G蛋白(Gs) 抑制G蛋白(Gi) 44磷脂酶C IP3和DG

45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阻断 四、问答题

1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钠泵主

动转运造成的膜内、外离子的不均匀分布.细胞外的Na

浓度比细胞内高十倍左右,而细胞内的K+

比细胞外高几十倍.因此,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是电化学驱动力(浓度差

和电位差).假定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则K+

受到浓度差的驱动力向膜外扩散,而扩散后形成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又会阻止它的进一步扩散.当达到平衡状态时,电位差形成的驱动力恰好对抗浓度差的驱动力,两个作用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电化学驱动力为零.此时膜电位称为K+

平衡

电位.则此时的静息电位就相当于K+

平衡电位.以用

Nernst方程式进行计算.但是实测的静息电位值略小于K

平衡电位,说明细胞膜并不是像原来设想的那样只对K+

通透性,而可能对其他离子也有一定的通透性.如Na+

和Cl-.

2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是通过膜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和第二信使等一系列存在于细胞膜和胞质中的信号分子的活动实现的.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1.受体-G蛋白-AC途径:参与这一信号转导途径的G蛋白属于Gs和Gi家族,如果活化受体耦联的G蛋白属于Gs家族,则激活型的Gs可进一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后者是位于细胞膜上的G蛋白效应器酶之

一,它的催化活性部位位于胞质侧,可催化胞内的ATP生成cAMP.细胞膜上的一个受体-配体复合物可激活多达100个Gs蛋白分子,一个激活型Gs蛋白可激活一个AC分子,而后者又可催化生成许多cAMP,因此,细胞外的一个信号分子可经此途径诱导胞内产生至少几百个cAMP分子,从而产生放大效应.与此相反,如果活化受体激活的G蛋白属于Gi家族中的某一亚型,则后者被活化后可抑制AC的活性,从而降低胞质内cAMP的水平.2.受体-G蛋白-PLC途径 许多配体与受体结合后,可经Gi家族或Gq家族中的某些亚型激活磷脂酶C(PLC),PLC可将膜脂质中含量甚少的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迅速水解为两种第二信使物质,即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IP3是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它在生成后离开细胞膜,与内质网或肌质网上的IP3受体结合. IP3受体是一种化学门控的钙释放通道,激活后可

导致内质网或肌质网中Ca2+的释放和胞质Ca2+

浓度升高.二酰甘油生成后仍留在细胞膜内,它与膜磷脂中的磷脂酰丝氨酸共同将胞质中的蛋白激酶(PKC)结合于膜的内面,

并使之激活.Ca2+

和PKC可进一步作用于下游的信号蛋白或功能蛋白,实现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3该过程分为2个过程: 1.兴奋传递,2.兴奋-收缩(肌丝滑行)耦联.

刺激坐骨神经,激活坐骨神经膜上的离子通道,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以局电流的形式沿细胞膜传道至神经末稍,使神经末稍对Ca2+通透性增加 Ca2+内流入神经末稍内, 接头前膜内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释放ACh入接头间隙,使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受体构型改变,使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终板电位(EPP), EPP引起肌膜动作电位(AP),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Ca2+进入肌浆,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原肌凝蛋白发生位移暴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激活ATP酶作用,分解ATP,横桥摆动,牵拉细肌丝朝节中央滑行,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从而使腓肠肌收缩.

4 有机磷中毒的症状:慢性中毒:多见于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所致。一般症状较轻,主要有: 神经衰弱, 腹胀,胸闷,多汗,偶有肌束震颤、瞳孔缩小。

急性中毒: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的吸收所致。主要有:三流(流泪、流汗、流涎) 症状,抽搐痉挛,烦躁瞻望,心肺脑功能下降。 生理机制:

有机磷农药中毒 ↓

胆碱脂酶活性↓ ↓

胆碱能受体持续兴奋

M受体 N受体 ↓

平滑肌和腺体兴奋性↑ N2受体 N1受体 ↓ ↓

消化道 呼吸道 腺体 扩约肌 骨骼肌+ 交感节后纤维释放NE↑ ↓

恶心 呼困 流汗 缩瞳 面、舌肌,四肢肌 心传导系 血管缩 中枢

呕吐 咳痰 流泪 尿失禁 痉挛颤动,呼吸肌

腹泻 肺水肿 流涎 麻痹 心率↑ Bp↑ 头痛头晕 流涕 心律失常 烦躁谵妄 抽搐昏迷

5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除能被机体或组织细胞感受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足够的强度:任何性质的刺激只有足够的强度,才能引起生物体的反应。

(2)足够的作用时间:不管多强的刺激,作用于细胞或生物体都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引起反应。时间过短,不能引起反应。

(3)强度的时间变化率:强度的时间变化率指单位时间内强度的变化幅度。变化率过低,不能成为有效刺激。 6组织或细胞在每一次感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兴奋性就要发生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变化的顺序为,首先出现的是绝对不应期,此时组织或细胞的兴奋性降低到零,在此期间给予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引起第二次反应。紧接着是相对不应期,兴奋性开始回升,但仍低于正常的兴奋性,因此阈值增大,即需用大于正常阈值的强度,才能引起组织发生第二次兴奋。此后出现的是超常期,组织兴奋性不但完全恢复,而且高于正常(兴奋前),阈值减小,即给予阈下刺激就可以引起第二次兴奋。在超常期之后,组织兴奋性又低于正常,阈值稍高,即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第二次兴奋,即低常期。最后又重新恢复正常。

7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产生的机制为:①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顺浓度梯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②Na+通道

失活,而K+通道开放,K+

外流,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③钠泵的作用,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同

时将膜外多余的K+

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时离子分布的浓度。

8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协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它分为载体易化扩散和通道易化扩散两类。

载体易化扩散有以下特点:①载体蛋白质较高的结构特异性: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地与某种物质作特异性结合;②饱和现象:膜上有关的载体数量或载体上能与该物质结合的位点数目有限,如超过限度,即使再增加待转运物质的浓度,也不能使转运量增加;③竞争性抑制:即结构近似的物质可争夺占有同一种载体,一种物质可抑制结构相似的另一种物质的转运。

通道易化扩散是转运离子的一种形式,对于不同的离子的转运,膜上都有结构特异的通道蛋白质参与。通道易化扩散的特点:①相对特异性。即某一通道对特定的离子通过,但特异性不如载体蛋白质那样严格。②无饱和现象。③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以及备用等不同的功能状态。当它们处于开放状态时,有关的离子可以顺其电化学梯度跨膜移动。而当通道关闭时,则不允许该离子通过。

9Na+-K+泵,又称Na+、K+

依赖性ATP酶。它的基本作用

是:当细胞内Na+浓度增高或细胞外K+

浓度增高都会激活此酶,分解ATP,从中取得能量用以逆浓度差将细胞内

的Na+泵出细胞外、把细胞外的K+

泵入细胞内,从而恢

复细胞内外Na+、K+浓度的正常分布。Na+-K+

泵的生理

意义在于:①维持细胞内高K+

状态,这为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②阻止Na+及相伴随的水进入细胞,防止细胞肿胀,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③最重要的是建立胞内

高K+

、胞外高Na+储备势能。此势能储备用于其他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