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试题 下载本文

E.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35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 ( )

A.心肌收缩力增强,促进静脉回流? B.心输出量加大,可促进静脉回流? C.呼气时,静脉回流加快?

D.下肢骨骼肌的交替收缩、舒张可促进静脉回流? E.站立时,促进静脉回流

36 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心血管活动的改变包括 ( )

A.心率减慢 B.下肢静脉被动扩张? C.回心血量增加 D.动脉血压降低? E.心输出量减少

37 以下因素可使组织发生水肿 ( ) A.静脉回流障碍 B.心肌收缩无力?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淋巴回流受阻?

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38 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是 ( )

A.促进醛固酮的释放 B.促进糖皮质激素的释放? C.使全身微动脉收缩 D.加强缩血管中枢的活动? E.促进近球细胞释放肾素

39 下列因素可使冠脉流量增加 ( ) A.心肌活动增强 B.心肌中腺苷增加? C.心肌缺氧 D.心率加快? E.心室舒张期延长 40 脑循环的特点有 ( ) A.耗氧量大?

B.因容积固定,血管舒缩受限制? C.二氧化碳可使脑血管舒张? D.颅内压增高时脑血流量增加?

E. 脑血流量恒定的调节是平均动脉压在8.0~18.6 kPa(60~140 mmHg)范围时

二、名词解释

1.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2. 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 3.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4. 心指数(cardiac index)

5.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6. 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 7. 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8. 血压(blood pressure) 9.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10.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11.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12.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13. 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 14.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

15.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16. 房-室延搁 (atrio-ventricular delay)

三、填空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_______自律性最高。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期自动_______速度快,被称为正常心脏。

5.主要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_______期去极机制的不同,把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6.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 7._______和_______是慢反应心肌细胞。

8.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_____内流所致,2期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和_______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9.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所致,3期是由_______外流所致。

10.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1.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2.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3.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______。 15.成人正常心率为_______~_______次/min。

1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保持相对不变的时期是_______和_______。

17.用心音图描记心脏有四个心音。第一个心发生于_______;第二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三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四心音发生于_______。

18.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输出量为_______。 19.正常成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为_______,心指数约为_______。

20.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主要动力来源于_______的舒缩活动。

2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主要缩短的是_______。

2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后负荷,会同时增加_______,使心室收缩张力_______。

23.剧烈运动可使心舒末期容积从140 ml增加到160 ml,此称_______储备。

24.典型心电图包括五个基本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QRS波群出现在_______开始收缩之前,其波幅与T波相比通常较_______。

26.心电图上的_______间期是冲动从窦房结传到房室束所需要的时间。

27.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在_______期末;最低在_______期末。

28.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百分比称_______。

29.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0.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_______。

31.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阻力与_______ 和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4次方成反比。 32.在体循环中,平均血流速度在_______最快,在_______最慢。血压以_______最高,_______最低。 33.平均动脉压等于_______。

34.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_______,舒张压为_______,脉压为_______。

3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6.增加每搏输出量将导致收缩压_______,脉搏压_______。

37.每搏输出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动脉顺应性减小,脉压则_______。

38.伴有高血压和外周阻力增高的动脉硬化患者,通常收缩压_______,舒张压_______。

39.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约为_______,它是指_______和_______的压力。

40.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血液与组织之间物质交换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微循环的灌流量与总闸门的开放程度呈_______比;微循环内血流分配则取决于_______的开放比例。

43.动脉血压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44.外周阻力增加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其主要表现为_______压升高,脉压_______。

45.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_______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末期至最低称为_______压。

46.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是_______。

47.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心肌兴奋性_______,心肌收缩力_______。

48.颈动脉窦、主动脉弓感受器是_______感受器,它们的传入神经大部分包含在_______和_______对脑神经内。 49.血压升高时,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心率_______,血管紧张度_______。

50.血液中CO2分压高,通过对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_______感受器作用,反射性地使外周血管_______。

51.失血后,出现最快的反应是_______系统兴奋,_______传出冲动增多,使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_______。

52.与去甲肾上腺素相比,肾上腺素增加外周阻力的效应较_______。

53.心舒期长短和_______压是决定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改变_______口径是机体调节冠脉血流量的主要方式。 54.由于脑组织代谢水平_______,而且对缺氧的耐受性_______,因此必须有充足的供应,才能保证脑的正常功能。

55.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它与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使心率_______,心肌收缩力_______,房室传导_______,故心输出量_______。

56.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它与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使心率_______,心肌收缩力_______,房室传导_______。

57.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它与血管平滑肌上_______受体结合能力较强,而与_______受体结合能力较弱,故以_______效应为主。

58.夹闭兔两则的颈总动脉,可引起动脉血压_______,其产生原因是_______。

59.压力感受器反射是一种_______调节机制,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

60.引起冠脉血管舒张的最重要的心肌代谢产物是_______。

四、问答题

1.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心肌细胞有哪些生理特性? 3.简述房-室延搁及其生理意义。

4.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哪几个时期? 5.何谓心脏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 6.简述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7.微循环有哪几条流通路及各通路的作用如何? 8.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9.何谓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多少?它的高低取决于哪些因素?

10.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 11.心肌收缩有哪些特点?

12.一个心动周期有几个心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怎样产生的?

13.简述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14.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局部体液因素有哪些? 15.简述冠脉循环的特点。

16.何谓平均充盈压?其意义是什么? 17.什么是等长自身调节? 18.什么是异长自身调节?

19.以左心为例,试述心脏泵血的全过程。

20.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周期变化、特点及生理意义如何? 21.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及机制。 2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3.试述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24.试述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对心血管的作用。

25.试比较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26.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动脉血压的调节。

27.试述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全过程及生理意义。

28.试述心脏内兴奋的传播途径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答案:

一、选则题 A型题

1 C 2 E 3 B 4 C 5 B 6 D 7 A 8 D 9 C 10 A

11 A 12 C 13 C 14 D 15 D 16 C 17 D 18 A 19 C 20 B 21 D 22 A 23 B 24 D 25 D 26 E 27 B 28 E 29 A 30 D 31 B 32 A 33 A 34 E 35 B 36 A 37 E 38 B 39 C 40 D 41 D 42 D 43 C 44 E 45 E 46 C 47 D 48 E 49 B 50 C 51 E 52 B 53 E 54 B 55 E 56 B 57 E 58 C 59 B 60 B 61 E 62 C 63 B 64 D 65 B 66 E 67 D 68 B 69 C B型题

1 A 2 B 3 C 4 C 5 A 6 C 7 D 8 A 9 B 10 C

11 A 12 E 13 B 14 A 15 B 16 C 17 D 17 B 19 C X型题

1 ABC 2 ABD 3 ABCDE 4 ABCDE 5 ABCDE 6 ABCDE 7 ABCDE 8 ABC 9 ABCDE 10 ACDE 11 ABDE 12 ABCDE 13 ABCD 14 ABCDE 15 ABC 16 ABCE 17 ABDE 18 ABCD 19 ACDE 20 BCD

21 BC 22 CDE 23 ADE 24 ABC 25 ACD 26 ABCE 27 AD 28 BE 29 AD 30 BCDE 31 ABCD 32 ADE 33 ABC 34 ADE 35 ABD 36 BDE 37 ABCD 38 ACD 39 ABCE 40 ABCE

二、名词解释

1 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2 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3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 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5 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6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7窦性心律指在窦房结所控制下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8 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9 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0 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1 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12 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13 心室肌被一次额外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因该次兴奋和收缩是在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到达之前,故又称早搏或期前收缩。

14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15 有效滤过压等于(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16 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四、填空题 1.K+

2.Na+

3.自律性 传导性 兴奋性 收缩性 4.窦房结 舒张(或4) 去极化 起搏点 5.0

6.浦肯野纤维

7.窦房结 房室交界

8.Na+ Ca2+? K+

9.Ca2+? K+

10.4期自动去极速度 11.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

12.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13.静息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Na+(Ca2+

)通道的状态 14.有效不应期 15.60 100

16.等容收缩期 等容舒张期

17.心缩期开始 心舒期开始 快速充盈期末 心房收缩期 18.4.5~6 L

19.60~80 ml 3.2 L/(min?m2) 20.心室 21.舒张期

22.前负荷 增强 23.舒张期 24.P Q R S T 25.心室 大 26.P-R

27.快速射血 等容舒张 28.射血分数

29.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 30.心指数

31.血管长度 血液粘度 血管半径 32.主动脉 毛细血管 主动脉 静脉 33.舒张压+1/3脉压

34.12~18.6 kPa(90~140mmHg) 8~12 kPa(60~90mmHg) 4~5.3 kPa(30~40mmHg)

35.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 大动脉管壁弹性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相互关系 36.升高 加大 37.加大

38.升高 升高

39.0.39~1.18 kPa(4~12 cmH2O) 胸腔大静脉 右心房内 40.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

41.扩散 胞饮 滤过与重吸收

42.正 分闸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43.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 44.舒张 减小 45.收缩 舒张 46.心迷走神经 47.升高 增强 48.压力 Ⅸ Ⅹ 49.减慢 降低 50.化学 收缩

51.交感神经 缩血管神经 收缩 52.弱

53.舒张 冠状小动脉 54.高 小 脑血流

55.去甲肾上腺素 β1 加快 加强 加速 增加 56.乙酰胆碱 M 减慢 减弱 减慢 57.去甲肾上腺素 α β2 缩血管 58.升高 减压反射减弱

59.负反馈 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60.腺苷

五、简述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和复极过程分为5个时期:

①0期:去极过程,其形成机制是由于Na+

快速内流所致。

②复极1期:由K+

为主要成分的一过性外向离子流所致。

③复极2期:由Ca2+?负载的内向离子流和K+

携带的外

向离子流所致。④复极3期:K+

外向离子流进一步增强所致。⑤4期:又称静息期,此期膜的离子主动转运作用

增强,排出Na+和Ca2+?,摄回K+

,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时的状态。

2.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属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收缩性则属机械特性。

3.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较慢,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延搁的时间较长,称为房-室延搁。其生理意义是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从而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

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

4.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包括: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其中,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 5.由于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节律性冲动按一定顺序传播,引起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和心房肌、心室肌细胞兴奋,产生与窦房结一致的节律性活动,因此,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其他自律组织的自律性较低,通常处于窦房结的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并不表现出来,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故称为潜在起搏点。

6.健康成人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为12.0~18.6 kPa(90~140mmHg);舒张压为8.0~12.0 kPa(60~90mmHg);脉搏压为4.0~5.3 kPa(30~40mmHg);平均动脉压为9.3~13.7 kPa(70~102mmHg)。

7.微循环的通路有:①直捷通路,其作用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经静脉回流心脏。②迂回通路,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③动-静脉短路,对体温调节有一定作用。 8.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是指滤过力量与回流力量之差。它与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有关。

9.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39~1.18 kPa(4~12cmH2O)。其高低取决于①心脏射血能力;②静脉回流速度。

10.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①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②心肌收缩力量;③体位改变;④骨骼肌的挤压作用;⑤呼吸运动。

11.①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②不发生强直收缩;③对

细胞外液Ca2+

的依赖性。

12.一个心动周期中有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一心音发生于心缩初期,标志心室收缩开始,是由于心室肌收缩,房室瓣突然关闭及随后射血入动脉等引起的振动而形成。第二心音发生于心舒期开始,由于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而形成。

13.当机体血中O+

2分压降低,CO2分压增高和H浓度升高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多,以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到延髓,兴奋交感缩血管中枢,经缩血管神经使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血压升高,此反射只能使血压升高,故称加压反射。

14.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局部体液因素有:①激肽类物质,包括缓激肽和血管舒张素;②组胺;③组织代谢产物,如

腺苷、CO+

2、H、乳酸等。另外O2分压降低时,也能引起血管舒张。

15.冠脉循环特点有:①冠脉血流丰富,流速快,血流量大。②冠脉血流随心肌节律性舒缩呈现相应波动,冠脉血流量主要取决于主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 16.在暂时停止心脏射血时血流中断,心血管腔内压力迅速处于平衡状态,被扩张的血管壁对血液所施加的压力为平均充盈压。它反映了血液量对血管腔的充盈程度,为血管内的基础压力(约为7 mmHg)。

17.是指通过心肌细胞本身收缩活动强度和速度的改变以增加心肌收缩能力,从而增加每搏输出量的调节方式与心肌初长的改变无关,故称为等长自身调节。如交感神经活

动增加,血中儿茶酚胺及Ca2+

浓度增加,某些强心药物等都能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18.通过心肌细胞本身长度的改变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改变,称为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静脉回流血量使心舒末期容积加大(前负荷加大),心肌初长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加。

19.心脏泵血包括射血和充盈过程。一个心动周期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之前,处于全心舒张期,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心房收缩,使心室得到进一步充盈,充盈血量增多。

(2)心室收缩期:分为①等容收缩期:此期特点是心室肌强烈收缩使室内压急剧升高,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在等容收缩期两瓣膜均处关闭状态,心室容积不变。②快速射血期:等容收缩期后,心室肌继续收缩,室内压进一步升高,超过主动脉内压,半月瓣打开,血液快速射入主动脉。此期特点是心室容积迅速减小,此期末室内压升至最高,射血速度很快,主动脉内压也随之升高。③减慢射血期:在快速射血期后,由于大量血液从心室射入主动脉,心室内血液减少,心室肌收缩减弱,心室容积的缩小相应变得缓慢,射血速度逐渐减慢,射血量减少。在其后段,心室内压已低于主动脉压,但由于受到心室肌收缩的挤压作用,血液仍具有较大的动能和惯性,使心室内血液还在继续射入主动脉。

(3)心室舒张期:分为①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急剧下降,当其低于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关闭。随着心室的进一步舒张,室内压进一步下降,当其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此期特点是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急剧下降。②快速充盈期: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继续下降,一旦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血液由心房迅速进入心室,即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使心室充盈。③减慢充盈期:心室快速充盈后,随着心房内血液不断流入心室,使房室和大静脉之间的压力梯度逐渐减少,血液继续以较慢的速度充盈心室,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④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心室充盈量进一步增多。 心脏泵血过程概括如下: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升高大于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继续升高超过主(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室内容积减小。

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降低小于主(肺)动脉压→主(肺)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继续降低小于房内压→房室瓣开放→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室内容积增大。随后心房收缩→心室充盈量进一步增多。

20.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其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期:①有效不应期:由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复极3期膜电位达-60 mV。这段时间里,无论再给它一个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再次兴奋。在有效不应期的前一时期,即从动作电位0期开始到膜电位复极到-55 mV,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膜的任何去极化,此期称为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在膜电位由-55 mV恢复到-60 mV这段时间里,足够强的刺激可引起很小局部去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全面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此期称为局部反应期。绝对不应期细胞兴奋性为零。局部反应期时细胞兴奋性较绝对不应期稍有提高。②相对不应期:在有效不应期之后,膜电位由-60 mV复极到-80 mV这段时间内,若给予心肌细胞一个高于阈值的刺激,可以引起动作电位,此期兴奋性有所恢复,但低于正常。③超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膜电位由-80 mV 恢复到-90 mV这段时间里,一个低于阈值刺激就可引起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可见,这一时期内心肌的兴奋性

超过正常,故称为超常期。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其生理意义是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保持心脏收缩和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

21.心输出量取决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所以能影响两者的因素均可影响心输出量。(1)每搏输出量: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主要有心肌初长(前负荷)、动脉血压(后负荷)及心肌收缩能力。①心肌初长―异长自身调节:正常引起心肌初长改变主要是静脉回心血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则每搏输出量增多;反之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受心室充盈持续时间及回流速度的影响。

②动脉血压―后负荷影响:当动脉血压升高即后负荷加大时,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射血期可由等容收缩期延长而缩短,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由于心室内剩余血量增加,静脉回流若不变,心肌初长由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加而加长,进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③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与心肌初长改变无关,仅以心肌细胞本身收缩活动的强度和速度改变而增加收缩力的调节。如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均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增加;而乙酰胆碱、缺O2、酸中毒等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2)心率:心率在40~180次/min范围内,若搏出量不变,则心输出量随心率加快而增多。心率超过180次/min时,由于心舒期过短,心室充盈量不足,搏出量减少,使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在40次/min以下时,由于心室充盈近于极限,延长心舒期也不能提高充盈量,也使心输出量减少。

22.①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增多时,射入动脉的血量增多,收缩压升高。由于收缩压升高,使血流加速,使舒张期末大动脉内存留血量增加不多,故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而脉压加大。②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则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升高。由于心率加快心舒期缩短,心舒末期主动脉内存留血液增多,故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减小。③外周阻力:若心输出量不变而外阻力增大时,主要以舒张压升高为主。因在心舒期血液流向外周速度主要决定于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向外周流速减慢,心舒期动脉内存留血液增多,故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外周阻力主要与小动脉口径和血液粘度有关。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可使脉压减小。当大动脉弹性减弱时,其可扩张性减小,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弱,使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⑤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是相适应的,由于失血使循环血量减少时,可致血压下降;如果循环血量不变,血管容积增大时,血压亦下降。

23.组织液生成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其中,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是促进滤过,生成组织液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是阻止滤过,促进组织液回流的力量。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1.33 kPa(10mmHg),生成组织液。毛细血管静脉端有效滤过压约为-1.00 kPa(7.5mmHg),故组织液回流入毛细血管。此外,有部分组织液可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影响因素有:①毛细血管血压:微动脉扩张时,毛细血管前阻力减小,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血浆蛋白合成减少或丧失过多的情况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导致水肿。③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如果其通透性增加,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中,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故组织液生成增多。④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在受阻部位远端的组织间隙中组织液积聚可致水肿。

24.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与心

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对Ca2

1通透性增加,Ca2+

内流增多,引起窦房结自律性增高;房室传导加速;心肌不应期缩短;心肌收缩力增强等,表现为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最终使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可与心肌细胞膜

上M胆碱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膜对K+

通透性增加,K+

外流增多,引起窦房结自律降低;房室传导延缓;心肌收缩力减弱,表现为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最终使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

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与血管平滑肌上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维持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使血管收缩。

25.肾上腺素能与α、β1和β2受体结合,特别是对β受体的作用远远大于去甲肾上腺素,因此,对心脏兴奋β1受体可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对外周血管的作用,表现在小剂量肾上腺素作用于骨骼肌、肝脏、冠状血管β2受体,使血管舒张(常以此效应为主)。作用于皮肤及内脏血管α受体,使血管收缩。肾上腺素收缩、舒张血管的作用,使总外周阻力增加不明显。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小,故对体内大多数血管有明显收缩作用,使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有兴奋作用,但作用弱,通常还表现心率变慢,这是由于血压升高激发压力感受器反射而致。 26.当肾脏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肾缺血;致密斑小管液

中Na+

浓度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时,近球细胞分泌肾素。肾素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变成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经血浆中转换酶的作用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它再分解为血管紧张素Ⅲ。血管紧张素Ⅱ有很强的缩血管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和Ⅲ,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醛固酮可促使肾脏保钠、保水、排钾,循环血量增多。故当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后,使血管收缩,循环血量恢复,升高血压。

27.试述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全过程及生理意义。

当动脉血压在8.0~24.0 kPa(60~180 mmHg)范围内波动时,可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和主动脉壁被进一步扩张,压力感受器兴奋增强,经窦神经(吞咽神经)及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心血管中枢冲动增多,从而使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降低,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升高,于是心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减少,心迷走神经传出的冲动增多,结果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另一方面,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传出冲动减少,使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外周阻力降低,导致动脉血压降低。因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使血压降低,故称为减压反射(降压反射)。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所受刺激减弱,通过减压反射减弱,使血压回升。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