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理化学选择题完整版 下载本文

9. 通电于含有相同浓度的Fe2+, Ca2+, Zn2+, Cu2+的电解质溶液, 已知 θθ

φ(Fe2+/ Fe) = -0.440 V ,φ(Ca2+/ Ca) = -2.866 V, θθφ(Zn2+/ Zn) = -0.7628 V ,φ(Cu2+/ Cu) = 0.337 V ,当不考虑超电势时, 在电极上金属析出的次序是 : ( ) (A) Cu→Fe→Zn→Ca (B) Ca→Zn→Fe→Cu (C) Ca→Fe→Zn→Cu (D) Ca→Cu→Zn→Fe 10. 一贮水铁箱上被腐蚀了一个洞,今用一金属片焊接在洞外面以堵漏,为了延长铁 箱的寿命,选用哪种金属片为好? ( )

(A) 铜片 (B) 铁片 (C) 镀锡铁片 (D) 锌片 11. 在还原性酸性溶液中, Zn的腐蚀速度较Fe为小, 其原因是: ( )

(A) φ(Zn2+/Zn)(平) < φ(Fe2+/Fe)(平) (B) φ (Zn2+/Zn) < φ(Fe2+/Fe)

(C) φ (H+/H2)(平,Zn) < φ(H+/H2)(平, Fe) (D)φ (H+/H2)(Zn) < φ (H+/H2)(Fe)

12. 将铅蓄电池在 10.0 A 电流下充电 1.5 h,则 PbSO4分解的量为:(Mr(PbSO4)= 303) ( ) (A) 0.1696 kg (B) 0.0848 kg (C) 0.3392 kg (D) 0.3564 kg 13. 铅蓄电池负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比正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约小两个数量级, 这表明 : ( )

(A) 负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大, 容易出现极化 (B) 正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大, 容易出现极化 (C) 负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小, 容易出现极化 (D) 正极反应的恢复平衡的速率小, 容易出现极化 14. 298 K、0.1 mol·dm-3的 HCl 溶液中,氢电极的热力学电势为 -0.06 V,电解此溶液 时,氢在铜电极上的析出电势φ(H2) 为: ( )

(A) 大于 -0.06 V (B) 等于 -0.06 V (C) 小于 -0.06 V (D) 不能判定

15. j 代表电池的电流密度,j0代表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以下关系式中哪个反映了 常用参比电极的工作特性? ( )

(A) │j│>> j0 (B) │j│<< j0 (C) │j│= j0≠0 (D) │j│= j0= 0 16. Tafel公式 η =a+blgj 的适用范围是 : ( ) (A) 仅限于氢超电势

(B) 仅限于j ≈ 0, 电极电势稍有偏差的情况

(C) 仅限于阴极超电势, 可以是析出氢, 也可以是其他 (D) 可以是阴极超电势, 也可以是阳极超电势

17. 298K,101.325 kPa 下,以 1 A 的电流电解 CuSO4溶液,析出 0.1 mol 铜,需时间 大约是: ( )

(A) 20.2 h (B) 5.4 h (C) 2.7 h (D) 1.5 h 18. 电解时, 在阳极上首先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电的是:

16

(A) 标准还原电势最大者 (B) 标准还原电势最小者

(C)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大者 (D) 考虑极化后,实际上的不可逆还原电势最小者 19. 金属活性排在H2之前的金属离子, 如Na+ 能优先于H+在汞阴极上析出, 这是由于: ( )

θθ

(A) φ(Na+/Na) < φ(H+/H2) (B) η(Na) < η(H2)

(C) φ (Na+/Na) < φ(H+/H2)

(D) H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

φ(Na+/Na) >φ(H+/H2)

20. 下列对铁表面防腐方法中属于\电化保护\的是:( ) (A) 表面喷漆 (B) 电镀

(C) Fe表面上镶嵌Zn块 (D) 加缓蚀剂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物化试卷(一)

1. 气相反应 A + 2B ─→ 2C,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A)和 p(B),反应开始时 并无 C,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 ( ) (A) p(A)- p(B) (B) p - 2p(A)

(C) p - p(B) (D) 2(p - p(A)) - p(B) 2. 如果反应 2A + B = 2D 的速率可表示为: r = -1/2 dc(A)/dt = - dc(B)/dt = 1/2dc(D)/dt 则其反应分子数为: ( )

(A) 单分子 (B) 双分子 (C) 三分子 (D) 不能确定 3. 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 c0/k,则该反应是: ( )

(A) 一级反应 (B) 二级反应 (C) 零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4. 某反应 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 5 倍,此反应为: (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5. 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 65% 反应的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 为: ( )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3 级反应 6. 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mol-1, 当 T = 300 K 时,温度每增加 1K,反应速率常 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 ) (A) 4.5% (B) 90% (C) 11% (D) 50%

7. 已知某反应的级数为一级,则可确定该反应一定是: (A) 简单反应 (B) 单分子反应 (C) 复杂反应 (D) 上述都有可能

8. 1-1 级对峙反应 由纯 A 开始反应,当

[X]0 0.10 mol/dm 0.20 mol/dm 0.20 mol/dm -3-3-3[Y]0 0.10 mol/dm 0.10 mol/dm 0.05 mol/dm -3-3-3[Z]增加0.0050 -3mol/dm所需的时间/s 72 18 36 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1 ,k2) ( ) (A) t = ln(k1/k2)

(B) t =1/(k1-k2)×ln(k1/k2)

(C) t = 1/(k1+k2)×ln[2k1/(k1-k2)] (D) t= 1/(k1+k2)×ln[k1/(k1-k2)] 9. 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对于反应 X + 2Y → 3Z,[Z] 增加的初始速率为: ( ) (A) 对 X 和 Y 均为一级 (B) 对 X 一级,对 Y 零级 (C) 对 X 二级,对 Y 为一级 (D) 对 X 四级,对 Y 为二级 18. 平行反应 A

B (1); A

D (2),其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 E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反应温度

10.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 Arrhenius 关系式能成立的范围是: ( )

(A) 对任何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B) 对某些反应在任何温度范围内 (C) 对任何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D) 对某些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11. 饱和分子间反应活化能一般都是: ( ) (A) 比较小 (B) 167kJ/mol 以上 (C) 不需要活化能 (D) 400kJ/mol 以上 12. 在反应 A

B

C,A

D 中,活

反应 (1) 和(2) 的指前因子相同而活化能不同,E1为 120 kJ/mol,E2为 80 kJ/mol,则当在 1000 K 进行时,两个反应速率常数的比是: ( )

-3

(A)k1/k2=8.138×10 (B)k1/k2=122.8

-54

(C)k1/k2=1.55×10 (D)k1/k2v=6.47×10 19. 基元反应 A + B-C → A-B + C 的摩尔反应焓 ΔrHm< 0, B-C 键的键能 为 ε(BC),A 为自由基,则反应活化能等于: ( )

(A) 0.30ε(BC) (C) 0.05ε(BC) + ΔHm (B) 0.05ε(BC) (D) 0.05ε(BC) - ΔHm 20. 物质 A 发生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B,

化能 E1> E2> E3,C 是所需要的产物,从动力学角度考虑,为了提高 C 的产量,选择反应温度时,应选择:( ) (A) 较高反应温度 (B) 较低反应温度 (C) 适中反应温度 (D) 任意反应温度 13. 反应 2A → P 为二级反应,其半衰期: ( ) (A) 与[A]0无关 (B) 与[A]0成正比 (C) 与[A]0成反比

(D) 与[A]成反比[A]0为反应物 A 的起始浓度。

14. 当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为 0.04 mol·dm-3时,反应的半衰期为 360 s,初始浓度 为 0.024 mol·dm-3时,半衰期为 600 s,此反应为: ( )

(A) 0 级反应 (B) 1.5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 级反应

15. 半衰期为 10 d 的某放射性元素净重 8 g,40 d 后其净重为: ( )

(A) 4 g (B) 2 g (C) 1 g (D) 0.5 g 16. 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若再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 )

(A) 10 min (B) 20 min (C) 30 min (D) 40 min 17.

17

A C,设两反应的指前因子相近且与温度无关,若

E1> E2,则有: ( )

(A) k1> k2 (B) k2 > k1

(C) k2= k1 (D) 无法比较 k1, k2 的大小

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物化试卷(二)

1. 某反应,当反应物反应掉 5/9 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 1/3 所需时间的 2 倍,则该 反应是: ( ) (A) 一级反应 (B) 零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3/2 级反应 2. 已知二级反应半衰期 t(1/2) 为 1/(k2c0),则反应掉1/4所需时间 t(1/4) 应为: ( )

(A) 2/(k2c0) (B) 1/(3k2c0) (C) 3/(k2c0) (D) 4/(k2c0)

3. 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若再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 )

(A)10 min (B)20 min (C)30 min (D)40 min

-4

4. 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 = 7.7×10 s-1,又初始浓度为 0.1 mol·dm-3,则该反应 的半衰期为:( )

(A) 86580s (B) 900s (C) 1800s (D) 13000s

5. 反应在指定温度下,速率常数k为 0.0462 min-1,反应物初始浓度为 0.1 mol·dm-3 ,该反应的半衰期应是: (A) 150 min (B) 15 min

(C) 30 min (D) 条件不够,不能求算 6. 在温度 T 时,实验测得某化合物在溶液中分解的数据如下: ( ) 初浓度c0(mol/dm) 半衰期t(s) -1-30.50 4280 1.10 885 2.48 174 则该化合物分解反应的级数为:

(A) 零级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7. 2M → P 为二级反应,若 M 的起始浓度为1 mol·dm-3,反应1 h后 ,M 的浓 度减少 1/2,则反应 2 h后 ,M 的浓度是: ( )

(A)1/4 mol·dm-3 (B)1/3 mol·dm-3 (C)1/6 mol·dm-3 (D)缺少k值无法求 8. 某气相 1-1 级平行反应 M

R;M

S,

14. 如果臭氧 (O3) 分解反应 2O3→ 3O2的反应机理是:

O3→ O + O2 (1) O + O3→ 2O2 (2)

请你指出这个反应对 O3而言可能是: ( ) (A) 0 级反应 (B) 1 级反应 (C) 2 级反应 (D) 1.5 级反应

201201

15. 放射性Pb的半衰期为 8 h,1 g 放射性Pb在 24 h 后还剩下: ( )

(A) 1/8 g (B) 1/4 g (C) 1/3 g (D) 1/2 g 16. 一级反应完成 99.9% 所需时间是完成 50% 所需时间的: ( )

(A) 2 倍 (B) 5 倍 (C) 10 倍 (D) 20 倍 17. 在平行反应中要提高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的产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 )

(A)升高反应温度 (B)降低反应温度

(C)反应温度不变 (D)不能用改变温度的方法 18. 两个一级平行反应 A

B,A

C,下列

其指前因子 A1= A2,活化能 E1≠E2,但均与温度无关,现测得 298 K 时 ,k1/ k2= 100,则 754 K 时 k1/k2为: ( )

(A) 2500 (B) 2.5

(C) 6.2 (D) 缺活化能数据,无法解 9. 某反应速率常数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哪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 )

(A) k(总)=k1+ k2 (B)k1/k2= [B]/[C]

(C) E(总)= E1+ E2 (D) t(1/2) = 0.693/(k1+ k2) 19. 均相反应 A + B

C + D , A + B

E

k?k2(k11 则该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与各基元反)2,

2k4应活化能的关系为: ( )

(A) Ea= E2 + 1/2E1-E4 (B) Ea= E2+1/2(E1- E4)

1/2

(C) Ea= E2 + (E1-2E4) (D) Ea= E2+ E1- E4 10. 如果某反应的 △rHm= 100kJ/mol,那么活化能 Ea 将: ( )

(A)Ea≠ 100 kJ/mol (B)Ea? 100 kJ/mol (C)Ea? 100 kJ/mol (D)都可以

11. 反应 A + BC → AB + C 的焓变 △rHm> 0,A ,C 是自由基,ε(AB) ,ε(BC) 是分子 AB,BC 的摩尔键焓。以下哪个关系式可以近似估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Ea?( ) (A)0.055ε(AB) (B)0.055ε(AB)+△rHm (C)0.055ε(BC) (D)0.055ε(BC)-△rHm 12. 氢和氧的反应发展为爆炸是因为: ( )

(A) 大量的引发剂的引发 (B) 直链传递的速度增加 (C) 自由基被消除 (D) 生成双自由基形成支链 13. 对于一个一级反应,如其半衰期 t(1/2) 在 0.01 s 以下,即称为快速反应,此时它的 速率常数 k 值在: ( ) (A)69.32 s-1以上 (B)6.932 s-1以上 (C)0.06932 s-1以上 (D)6.932 s-1 以下

18

+ F 在反应过程中具有 △[C]/△[E] = k1/k2的关系,△[C],△[E] 为反应前后的浓差,k1,k2是反应 (1),(2)的速率常数。下述哪个是其充要条件?( ) (A) (1),(2) 都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B) 反应前 C,E 浓度为零

(C) (1),(2) 的反应物同是 A,B (D) (1),(2) 反应总级数相等 20. 连串反应 A

B

C 其中 k1= 0.1

min-1, k2= 0.2 min-1,假定反应开始时只有 A,且浓度为 1 mol·dm-3 ,则 B 浓度达最大的时间为: ( ) (A) 0.3 min (B) 5.0 min (C) 6.93 min (D) ∞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一) 1. 根据碰撞理论,温度增加反应速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活化能降低 (B) 碰撞频率提高 (C) 活化分子所占比例增加 (D) 碰撞数增加

2. 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 ) (A) 反应体系是非理想的 (B)空间的位阻效应 (C)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 (D)分子间的作用力 3. 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 ) (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c

(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c

(C) 互撞分子联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c (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c 4. 设某基元反应在500 K时实验活化能为83.14 kJ/mol,则此反应的临界能为: ( )

(A) 81.06 kJ/mol (B) 2.145 kJ/mol (C) 162.1 kJ/mol (D) 4.291 kJ/mol 5. 简单碰撞理论中临界能Ec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物分子应具有的最低能量

(B) 碰撞分子对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差

(C) 反应物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联心线方向上分量的最

低阈值

(D) Ec就是反应的活化能

6. 在过渡态理论的速率方程中,因数 RT /Lh或kBT/h对所有反应都是一样的。其值约为∶ ( )

-11313-1

(A) 1000s (B) 10s (C) 10s (D) 1000s 7. 某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k=Aexp(-Ea/RT),若指前因子的实验值很小。则说明:( ) (A) 表观活化能很大

(B) 活化熵有绝对值较大的负值 (C) 活化熵有较大的正值

(D) 活化焓有绝对值较大的负值

8. 对于气相基元反应,按过渡态理论,不正确的关系式是: ( )

??(A)Ea=??Um+RT (B)Ea=??Um+nRT

(A) 10-10dm·mol·s

2324-3-1

(B) 10-10dm·s

10113-1-1

(C) 10-10dm·mol·s

1011-3-1

(D) 10-10dm·s

14.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临界能为83.68 kJ/mol,在300 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 )

13-13

(A) 6.17×10% (B) 6.17×10%

13-13

(C) 2.68×10% (D) 2.68×10%

15. 简单碰撞理论属基元反应速率理论,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物分子是无相互作用的刚性硬球 (B) 反应速率与分子的有效碰撞频率成正比 (C) 从理论上完全解决了速率常数的计算问题

(D) 反应的判据之一是联线上的相对平动能大于某临界

16. 某反应具有一个有助于反应进行的活化熵,使反应速

??率常数比??Sm= 0时大1000倍,则反应的实际??Sm

-8-93-1-1

(C)Ea=E0+ RT (D)Ea=E0+mRT

9. 过渡态理论对活化络合物的假设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为 : ( )

(A) 是处在鞍点时的分子构型 (B) 正逆反应的过渡态不一定相同 (C) 存在着与反应物间化学平衡

(D) 生成的过渡态不能返回反应始态

10. 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 )

(A) 立即分解 (B) 有一时滞 (C) 发出辐射 (D) 引发链反应

11. 受激物的磷光光谱是由于下述哪种原因所致:( ) (A) 单重态到三重态的跃迁 (B) 三重态向基态的跃迁 (C) 振动模式不同 (D) 核自旋跃迁

12. 在光的作用下,O2可转变为O3,当1 mol O3生成时,

23

吸收了3.01×10个光子,则该反应之总量子效率φ为: (A) φ=1 (B)φ=1.5 (C) φ=2 (D) φ=3 13. 如果碰撞理论正确,则双分子气相反应的指前因子的数量级应当是: ( )

19

为: ( )

(A) 57.43 J/(K·mol) (B) 25.34 J/(K·mol) (C) 120.2 J/(K·mol) (D) 无法求解 17. 298 K时两个级数相同的反应Ⅰ、Ⅱ,活化能 E(Ⅰ)= E(Ⅱ),若速率常数k(Ⅰ)= 10k(Ⅱ),则两反应之活化熵相差: ( )

(A) 0.6 J/(K·mol) (B) 10 J/(K·mol) (C) 19 J/(K·mol) (D) 190 J/(K·mol)

18. 实验活化能Ea,临界能Ec,势垒Eb,零度活化能E0概念不同,数值也不完全相等,但在一定条件下,四者近似相等,其条件是: ( )

(A) E0很小 (B) Eb很小

(C) 温度很低 (D) 基态振动频率大

19. 稀溶液反应 CH2ICOOH + SCN- ---> CH2(SCN)COOH + I-属动力学控制反应, 按照原盐效应,反应速率k与离子强度I的关系为下述哪一种? ( )

(A) I 增大 k 变小 (B) I 增大 k 不变 (C) I 增大 k 变大 (D) 无法确定关系 20. 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具有速控步的反应历程中,达到稳态后,速控步后

的各个步骤的反应速 率都等于速控步的反应速率,速控步前的各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

(B)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在反应历程中不可能出现 2A

→ C + 3D 这样的基元反应 (C) 在光化学反应中,体系的Gibbs自由能总是在不断地

降低

(D) 在采用温度跃变的驰豫法来研究溶液中的快速反应

时,该反应必须是放热 或吸热反应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二)

323-1

1. 对于双分子反应 A + A --> A2,设ZAA=10dm·s。如果每次碰撞均能发生反应,则双分子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将是: ( )

-833

(A) 3.3×10dm/(mol·s) (B) 3.3 dm/(mol·s)

83323

(C) 3.3×10dm/(mol·s) (D) 10dm/(mol·s) 2. 在 T = 300 K,如果分子A和B要经过每一千万次碰撞才能发生一次反应,这个反应的临界能将是: ( ) (A) 170 kJ/mol (B) 10.5 kJ/mol (C) 40.2 kJ/mol (D) -15.7 kJ/mol

3. 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临界能为83.68 kJ/mol,在300 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 )

13-13

(A) 6.17×10% (B) 6.17×10%

13-13

(C) 2.68×10% (D) 2.68×10%

4. 根据活化络合物理论,液相分子重排反应之活化能Ea和活化焓??Hm之间的关系是:( )

(A) Ea=??Hm (B) Ea=??Hm- RT (C) Ea=??Hm + RT (D) Ea= ??Hm/ RT

5. 设气体A和B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发生化合A + B =

8

C,已知一维平动配分函数 ft =10 ,一维转动配分函数 fr= 10。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 T 时,反应的频率因子为: ( )

-22-21

(A)10kBT/h (B)10kBT/h

-2323

(C)10kBT/h (D)10kBT/h

6. 单原子分子A,B间发生反应,若忽略振动基态能量之差,则实验活化能Ea,临界能Ec, 势垒Eb间存在关系为: ( )

(A) Ea=Ec+ 1/2RT=Eb+1/2RT (B) Ea=Eb+1/2RT=Ec+RT (C) Ea=Ec- 1/2RT=Eb-1/2RT (D) Ea=Eb+RT=Ec+RT

7. 单原子分子A与双原子分子B生成非线性过渡态时,据A(TST)=(kBT/h)[q≠/(qAqB)] 计算A时,q≠为 ( ) (A)ft3fr2fv3 (B)ft3fr2fv4 (C)ft3fr3fv3 (D)ft3fr3fv2 8. 对于水溶液中的反应 [ Co(NH3)5Br]2+ + OH- ---> [Co(NH3)5OH]2+ + Br- 如果增加离子强度,此反应的速率将: ( )

(A) 不变 (B) 降低 (C) 达到爆炸极限 (D) 增大 9. 对Einstain光化当量定律的认识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初级,次级过程均适用

20

(B) 对任何光源均适用

(C) 对激光光源及长寿命激发态不适用 (D) 对大、小分子都适用

10. 同一个反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未加催化剂时平衡常数及活化能为k及Ea,加入正催化剂后则为k'、Ea' ,则存在下述关系: ( )

(A) k'=k, Ea=Ea' (B) k'≠k, Ea≠Ea' (C) k'=k, Ea>Ea' (D) k<k, Ea'<Ea 11. 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后,使反应活化能比未加催化剂时降低了8500 J/mol,则二者速率常数比(kcat/k0): ( ) (A) 31倍 (B) 61倍 (C) 92倍 (D) 4.5倍 12. 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

(D) 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 13. 下列双分子反应中: (1) Br + Br → Br2

(2) CH3CH2OH + CH3COOH → CH3CH2COOCH3+ H2O (3) CH4+ Br2 → CH3Br + HBr

碰撞理论中方位因子P的相对大小是∶ ( ) (A) P(1) > P(2) > P(3) (B) P(1) > P(3) > P(2) (C) P(1) < P(2) < P(3) (D) P(1) < P(3) < P(2)

14. 关于反应速率理论中概率因子P的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P与??Sm有关

(B) P体现空间位置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P与反应物分子间相对碰撞能有关 (D) P值大多数<1, 但也有>1的

15. 对于一个简单化学反应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中的哪一种是正确的? ( ) (A) ΔrS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B) ΔrH 越负,反应速率越快 (C)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16. 理想气体反应A + BC → [ABC]≠ 产物,若设 Ea为

?阿累尼乌斯活化能,??Hm表示活化络合物与反应物在

标准状态下的焓差,则 ( )

??(A) Ea= ??Hm+ RT (B) Ea= ??Hm+ 2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