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五版)期末考试题库 下载本文

A:定量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定性决策 E:不确定型决策

3.2.15抉择决策最佳方案的方法主要有( )( )( )( )( ) A:经验判断法 B:回归分析法 C:量本利分析法 D:数学分析法 E:试验法

3.2.16定性决策方法主要有( )( )( )( )( ) A:头脑风暴法 B:认知冲突法 C:征询法 D:提喻法 E:方案前提分析法

3.2.17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有( )( )( )( )( ) A:体验法 B:乐观法 C:悲观法 D:平均法 E:后悔值法

3.2.18制定目标的原则主要有( )( )( )( )( ) A:明确性原则 B:动态性原则 C:先进合理原则 D:可行性原则 E:定量化原则

3.2.19就企业而言,计划通常划分为( )( )( )( )( )

A:市场计划 B:战略计划 C:成本计划 D:生产经营计划 E:作业计划 第3章 机构与人员

3.3.1部门划分的原则包括( )( )( )( )( ) A: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原则 B:专业化原则 C:分工化原则

D:满足社会心理需要原则 E:精简高效原则

3.3.2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 )( )( )( ) A:目标结构设计 B:横向结构设计 C:纵向结构设计 D:职责结构设计 E:职权结构设计

3.3.3按职能划分部门的优点是( )( )( )( )( ) A:管理人员职责分明 B:有利于强化各项职能

C:可以带来专业化分工的种种好处 D: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技能提高 E:下属人员积极性高涨

3.3.4按产品划分部门的优点是( )( )( )( )( ) A:有利于适应市场环境 B:有利于增强竞争力

C: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D: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E: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

3.3.5按区域划分部门的优点是( )( )( )( )( ) A:可以减少运费和运送时间 B:有利于改善地区内各种活动的协调 C:有利于培养综合管理者 D:更好地适应市场 E:有利于加强外部的适应性

3.3.6管理层次设计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 )( )( )( ) A:管理人员的能力 B:有效管理幅度 C:纵向职能分工 D:组织效率 E:管理问题的性质

3.3.7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 )( )( )( )( ) A:直线——职能制 B:事业部制 C:矩阵制 D:跨职能团队 E:网络组织

3.3.8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有( )( )( )( )( ) A:权力的性质 B:组织因素 C:问题的复杂程度 D:环境因素 E:管理者与下级因素

3.3.9组织的制度规范的类型主要包括( )( )( )( )( ) A:组织的基本制度 B:组织的激励制度 C:组织的管理制度

D:组织的技术与业务规范 E: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规范

3.3.10企业专项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 )( )( )( )( ) A:该项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与指导方针 B:开展该项管理工作的依据与信息渠道 C:该项管理做作的范围与内容

D:工作的程序、方法、完成时限、达到标准 E:该项工作主要负责人的实际绩效

3.3.11部门(岗位)责任制主要内容包括( )( )( )( )( ) A:工作范围、目标与任务 B:职责与职权 C:工作标准

D:工资差别与薪金标准 E:工作绩效与奖惩

3.3.12确定从内部还是从外部选聘管理者时,要考虑的因素有( )( )( )( )( )

A:管理者的个性 B:职位的高低 C:职务的性质 D:企业经营状况 E:内部人员的素质

3.3.13在工作设计中.使职工对工作满意,起激励作用的是其中若干核心工作要素。这些核心工作要素主要包括: A:技能多样化 B:工作完整性 C:工作的意义 D:工作的自主权 E:反馈

3.3.14奖酬的设计要领

A:加大薪酬的浮动比例 B:必须与绩效紧密挂钩 C:完善技能工资制度。 D:科学地确定岗位薪酬差别 E:注重奖酬激励的长期性

3.3.15各级、各类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不同,故其具体培训内容也不同。但培训的基本内容不外乎以下几部分( )( )( )( )( ) A:身体素质锻炼

B: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C:技术与业务理论知识 D:协调能力 E:技术与业务能力

3.3.16对员工进行考核,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主要的目的有( )( )( )( )( ) A:调动积极性 B:形成激励

C:发掘与有效利用员工的能力 D:进行奖惩

E:对员工给与公正的评价与待遇

3.3.17人员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 )( ) A:德 B:能 C:勤 D:绩 E:个性

3.3.18对人员考核的要求主要有( )( )( )( )( ) A: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B:坚持德才兼备

C:要建立由正确的考核标准、科学的考核方法和公正的考核主体组成的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