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教案 下载本文

情绪得以表达。

(3)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 区别:

(1)对象不同,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只有人特有。 (2)需要不同,情绪生物性需要相联系,情感是社会性需要。

(3)特征不同,情绪带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4)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情感一般较弱,较少冲动性,外部表现不明显。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适应功能 (二)动机功能 (三)组织功能 (四)信号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服务于改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

1.婴儿早期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需要,获得成人的关心。

2.成人生活中,通过情绪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生存状况和需要,如愉快表明生存状况良好,痛苦表示处境困难;同时根据对方情绪和情感了解对方的需要,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情绪、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作用。

(三)组织功能

情绪情感对活动: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 情绪情感对记忆存在影响。 情感情感对行为存在影响。

(四)信号功能

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通过表情来实现。

五、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

46

(二)康农—巴德的丘脑理论

康农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

康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怕”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生理状态观点: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是认知过程。

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

47

第十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personality(人格),起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 原意: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

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的外在特征。 面具后还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性

1.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 2.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了一个整体,否则就是“人格分裂”。 3.稳定性: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4.功能性: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48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 人格的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四、气质 (一)概念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类型

1.(古希腊希波克拉特)体液说:体液决定气质。(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 2.(德国克雷米奇尔) 体型说:体型决定气质。(高矮胖瘦) 3.(日本古川竹二) 血型说:血型决定气质。(A,B,AB,O)

4.(美国伯曼) 激素说:内分泌腺决定气质。(甲状腺、垂体腺、肾上腺、性腺) 5.(原苏联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49

(三)气质的特性

感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敏感)

耐受性:耐受性是指神经系统能够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反应的敏捷性: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外在表现。

可塑性: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可塑程度。也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情绪的兴奋性:情绪表现的强弱程度。

指向性:外向还是内向。外向的人,兴奋性高,兴奋占优势;内向的人,兴奋性低,抑制占优势。

五、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性格具有可塑性。

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