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以区域图表为载体,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地理环境差异性,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体系构建】
1.影响植被的最重要因素——气候
(1)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3)降水。
①同一纬度,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2.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1)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植被出现了垂直地域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水分条件相近情况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坡度越缓、相对高度越大,植被种类越多,垂直分异越明显。
(3)受坡向的影响,同一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高于阴坡,但由于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的生长状况有可能不如阴坡。
(4)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这体现非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岸,天山南北坡。 3.水文
(1)水文对植被的影响: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 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
(2)植被对水文的影响: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4.土壤
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 考点一 植被的形成与分布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创新思维P34落实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带谱、雪线高度的判读方法)
对点训练:瓦罕走廊(图)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质时期,冰川广布,谷地宽度可达数公里,谷底平坦,河流蜿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牧民每年到瓦罕走廊放牧的最佳时段是 A. 1-2月 B. 3-5 C. 6-8月 D. 9-10月
2.瓦罕河谷地区
A. 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气候干热 B. 冷湿气候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C. 河谷为流水侵蚀的V型谷地 D. 清晨的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 3.图中M地的自然带可能是 A. 高寒荒漠带 B. 高山针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落叶阔叶林带 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作演替。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 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 5.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量 C、光照 D、土壤 6.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图12);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3)分析草本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4分) (4)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4分) 考点二.非地带性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8示意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南部,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是世界25个最具生态价值的地方之一。这块干旱的土地上生长有近3000种植物,绝大多数从未在其他地方发现。其中有1000多种多肉植物,这种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旱季依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近年,多肉植物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大量引进。图9示意多肉植物景观。 (1) 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10分) (1)判定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与坡度角小20°的部位相比,说明坡度角大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原因。(2分)
2
(2)说明我国从外国大量进口多肉植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8.甲山坡在海拔约2200—28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气温高 B.坡度较小C.气温低 D.靠近河流 9.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A.常绿林 B.高山草甸 C.针叶林 D.干旱灌木 考点二、植被的影响.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雪岭云杉为多年生常绿乔木,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国新疆天山北坡、 昆仑山西部、准噶尔西部山地均有分主要在海拔 1400 米到 3800 米的山区与 河谷。 材料二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 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对云杉 林进行持续长达 20 年跟踪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杉的生产能力有所 提高,年轮在变宽,生长速度在加快。 材料三 下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其中甲 地雪岭云杉成活率高,分布面积最大,很多树木在 500 年以上,当地人把云杉林 奉为“神圣树林”。 我布,11.(2017新课标Ⅱ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图8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1)从生态功能和当地生产活动的角度分析当地人把云杉林奉为“神圣树林”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3)野外调查时,为能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真实性,需要对 采样地点进行挑选。请你设计一个比较恰当的采样点挑选标准。
3
跟踪训练: 下图为塞罕坝不同植被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