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可同时使用 半叶法(遮盖法) 密封法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验证(探索)光合作用需 CO2并放O2、光强的影响 验证(探索)光合 作用中物质的转变 割主叶脉法
打孔法(抽气法) 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同位素标记法 分光法 2.14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2.14.1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水分 的 吸收
液泡尚未形成或消失 通过亲水物质的亲水性吸水 吸水原理 主要由成熟细胞的中央液泡构成渗透系统 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隔着半透膜的两种溶液构成的体系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溶液与纯水达平衡时,溶液一方所承受的外压差。 原生质层 两个系统 由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看作一层半透膜(本质是选择透过性) ①植物细胞与土壤溶液之间构成 ②每两个植物细胞之间构成
吸胀吸水 渗透系统 渗透吸水 发生条件 渗透压
植物细胞构 成渗透系统 2.14.2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扩散作用 渗透作用
物质由相对多(密度高)的地方向相对少(密度低)的地方运动的过程,叫扩散
联系 区别 物质由高到低的移动方式,利用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需要能量 特指溶剂分子(如水、酒精等)的扩散,需特定的条件
溶剂分子的扩散叫渗透,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发生
2.14.3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 性质 状态 材料 半透膜 小分子、离子能透过,大分子不能透过 半透性(存在微孔,取决于孔的大小) 活或死 合成材料或生物材料 选择透过性膜 水自由通过,被选择的离子和其它小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和颗粒不能通过 选择透过性(生物分子组成,取决于脂质、蛋白质和ATP) 活 生物膜(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 水和亲脂小分子:不由膜决定,取决于物质密度 离子和其它小分子:膜上载体(蛋白质)决定 渗透作用和其它更多的生命活动功能 水自由通过,大分子和颗粒都不能通过 物质运 不由膜决定,取决于物质密度 动方向 功能 共同点 渗透作用 2.14.4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方向 水分的运输 导管运输 动力 根压 导致吐水现象 向上:根—→茎—→叶 蒸腾作用 产生蒸腾拉力
2.14.5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和散失
利用 水分 散失 蒸腾作用 绝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①根持续吸水的动力 ②物质运输的载体 ③降低叶片温度
1-5%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生理意义 2.15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1)
水分(10-95%) C、H、O、N、S形成气体: CO、CO、N、NH、HO2232 和氮氧化物等。 少量硫形成HS、SO等。 22 植物体 有机物 90% 干物质(5-90%) 无机盐 10% 燃烧 小部分N 大部分S 挥发部分 灰分元素 全部P 全部金属元素 1.16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2) 载体的种类与数量 选择性吸收 吸收 主动运输 方式 大量 元必 素需 元素 微量 元 素植 物 体 非 必需 元 素 概念 除C、H、O外 由根系吸收的元素 (N放在矿质元素中讨论) 大量元素 N、P、S、K、 Ca、Mg(6种) Fe、Mn、B、Zn、 Cu、Mo、Cl、Ni N、P、K、Mg 能被再利用的元素 老叶先受损 缺乏症 幼叶先受损 不被再利用的元素 Ca、S、B、 必需矿质元素 微量元素 矿质元素 非必需矿质元素 Al、Si、Na、I等 非矿质元素C、H、O 2.17生物固氮
概念 将大 气 氮 还原 成 的 过程 (N2)NH3 固氮过程 固氮酶 N2+e+H++ATP————→NH3+ADP+Pi (选学) 生物固氮 种 固氮原因及条件 类 共生固氮类 自生固氮类 代谢类型 同 化 异 化 常见类型 在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 意义①为绿色植物提供氮素营养 ②对自然界氮循环有重要作用固氮微生物的种类固氮基因( 固氮酶)与豆科植物共生时 异养 需氧 根瘤菌(6种) 消费者 (大豆、菜豆、(取食于活的豌豆、苜蓿、羽生物体) 扇豆、三叶草) 固氮蓝藻 (念珠藻) 圆褐固氮菌 黄色分支杆菌 生产者 分解者 (腐生生活) 2.18氮循环
大气固氮
NO3-
工业固氮 脲酶 尿素 氮盐 2.19三类微生物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
酶
NH3——→NO2-、NO3-
固氮酶
N2————→NH3 固氮微生物 (N2循环) 硝化细菌 酶
反硝化细菌 NO2-、NO3- ——→N2
自养 独立生活 异养 氮素化肥 注意:不同的根瘤菌具有共生专一性。如蚕豆根瘤菌与蚕豆、
豌豆、豇豆共生;大豆根瘤菌只能与大豆共生。
硝化细菌 NO2-、NO3- 生物固氮 NH3- 大气氮库(N2) N2 反硝化细菌 尿素 脲酶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