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1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程标准: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理解这个时期的政治特色,民族政权的并列与晋王室南迁。

教材分析: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首先介绍了西晋的统一,但是蕴含着新的矛盾,统治集团内部日益腐朽,奢侈堕落风气盛行,隐藏着分裂的矛盾。其次引出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最后突出表现为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学情分析:学生们本课内容比较陌生,毕竟西晋的历史如昙花一现,而且其中夹杂着阶级、民族矛盾有着诸多矛盾,所以说,学生们对本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巧妙灵活的教学设计,去引导学生们在历史的线索中,剖析事件背后的因果律。

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西晋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顺利了历史的潮流,符合人民的希望,从而肯定西晋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大势所趋。

2、西晋统治者骄奢淫逸,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激化了原有的阶级、民族矛盾,最终导致了民族内迁与西晋的灭亡。从反面警示我们要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八王之乱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预习:

1、三国后期,司马懿夺取魏国军政大权,266年, 司马炎 称帝,建立 西晋 ,以洛阳为首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建国伊始,贵族腐化,奢靡成风,而 晋武帝 分封诸侯王,造成了地方势力增强。晋惠帝昏庸无能,诸侯王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展开激战,史称 八王之乱 。

3、东汉魏晋以来, 匈奴、鲜卑、羯、氐、羌 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趁西晋战乱时,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建立各个民族政权,史称 五胡十六国 。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漫画,说一说漫画中的故事?

乐不思蜀 石崇王凯斗富 何不食肉糜 狗尾续貂 刘禅亡国后,在洛阳不思故国,自谓乐不思蜀;西晋贵族石崇、王凯攀比斗富,挑动不良的社会风气;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不知民间疾苦,当百姓受灾,他只能以何不食肉糜对答。西晋八王之乱,司马伦大肆授予官职,由于封官太滥,百姓以狗尾续貂讽刺之。 师:听完这些故事,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生:腐朽、堕落、不堪,没有进取之心,充满了腐败的味道。

师:常言道,魏晋风度,既指两晋时期,人们追求个性,放荡形骸的洒脱,也从另一个方面暴露了当时赤裸裸的个性的私欲,人性的本恶、社会风气的堕落。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

就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出使历史图片,展示三国后期的政治斗争,让学生们看图说历史

司马懿装病 司马昭之心 司马炎称帝 魏灭蜀之战 西晋灭吴之战 师:三国后期,司马氏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把持曹魏政权;此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相继执曹魏之牛耳。最终司马炎废掉了曹魏君主,篡位称帝,建立西晋。司马氏崛起的过程中,灭掉了蜀汉,东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司马崛起的过程中,充满着政治谋略与刀光剑影,如何评价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呢?

生:统一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而且在三国末年,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远远超越了南方,所以蜀汉和东吴统一于北方是历史的必然。西晋统一促进了历史的发展,是指的肯定的历史事件。

西晋的统治 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鲁褒《钱神论》 材料一 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婢子百馀人,皆绫罗裤,以手擎饮食。烝豚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豚。——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 材料二 王君夫以饴糒澳釜,石季伦用蜡烛作炊。君夫作紫丝布步障碧绫里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石以椒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 材料三 师:阅读材料一、二、三,剖析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带了的社会影响。 生:人们追逐钱财,将钱财视作生生父母,社会上歪风邪气盛行,弥漫着腐朽的氛围。贵族之间穷奢极欲,陷于纸醉金迷之中,更是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为西晋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晋的隐患:分封诸侯王

晋武帝称帝后,错误的认为曹魏的灭亡是因为禁锢宗室,以至于权力落入世家大族之手,司马氏才有机会夺取曹魏政权,因此大封同姓诸侯王。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 纪》 材料四 材料五 材料六 师:阅读材料,分析分封制的弊端? 生:分封制给予地方诸侯王政治、经济、军事诸多特权,增强了地方割据势力,反过来自然削弱了中央集权制,所以说分封制相对于郡县制是倒退。 师:西汉的七国之乱就是最好的列子,如果西晋的皇帝也能够像汉武帝一样,拥有雄才大略,通过推恩令等政策,逐渐的剪除诸侯王的权力,政治又会回归正轨,如果皇帝昏庸,政局必然走向反面。西晋政治朝着哪一方向发展呢?

晋武帝驾崩后,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司马衷虽寒暑之变,无以辨也。逐渐成为傀儡皇帝,被后宫、权臣、诸侯玩弄于股掌之上。在位期间,外戚杨骏、皇后贾南凤、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相继发动政争,将国家引入战火之中。

生:政治策略的失败,导致了八王之乱,使得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国家也因此走向衰败。 师:八王之乱是由上层贵族政权夺利而引起的内乱,诸侯王相继兴兵内讧,完全破坏了原有的政治秩序,也使得国家陷入动荡之中,而少数民族问题也随之激化,又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永嘉之乱。

西晋的隐患:少数民族问题 从汉末三国时期开始,由于北方气候、战乱、民族等矛盾,大批的少数民族内迁至长城以南,进入黄河流域,以汉族人民为邻,长久以往,自然衍生出民族问题。 戎狄强犷,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 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裔不乱华,渐徙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晋书·四夷列传》 材料七 材料八 材料九 师:阅读材料七,观看材料八九的图片,分析民族问题是如何困扰西晋王朝的。

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汉末三国以来,由于塞北气候变化,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以及中原王朝的羁縻政策,少数民族不断向南迁徙,逐渐进驻西北诸地,关陇、河东地区呈现出戎狄居半的状况。

生:随着西晋王朝的战乱不止,八王之乱期间,诸侯王纷纷招募少数民族当兵从军,既壮大了少数民族的势力,又计划了原有的民族矛盾。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首领更是窥伺西晋虚实,萌发了他们裂土称王的野心。

师:少数民族纷纷起兵反叛,匈奴更是贡献了洛阳、长安,俘虏了晋怀帝、晋愍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后,在黄河流域,少数民族建立起那些政权呢?

生:五胡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等十六国政权。 课堂小结

三国末年,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司马炎建立西晋,完成统一。西晋王朝在诸侯王问题和民族问题的失策,造成了宗室争夺最高权力的八王之乱,而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少数民族起兵建立民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随堂练习

( C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 B )2、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