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李爱娟 下载本文

一、百分等级常模的意义与应用 二、百分等级常模的建立方法

第三节 标准分数常模及建立方法

一、标准分数的基本定义 二、标准分数常模的建立方法 三、正确理解与使用标准分数

第四节 标准分数在高考中的应用

一、建立标准分数制度是高考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二、在高考中使用原始分数的局限性 三、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的内容 四、高考标准分数转换方法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选择某班的某科测验成绩,建立该测验的百分等级常模。 [参考书目]

[1]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漆书青、戴海崎、丁树良,《现代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百分等级常模反映了测验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位置之间的关系,试问:百分等级量尺是否具有相等的单位?换句话说,每一个等级差异是否意味着成就与能力的相等差异呢?

[2]比较年级常模与年龄常模的异同点。 [3]在高考中为什么不用线性标准分转换方案?

[4]假如物理和化学测验分数的总体呈正态分布,试用Z分数和CEEB分数比较下列A、B两生两门学科的平均分数。

科目 物理 化学 总和 标准化样本 平均数 63 69 标准差 6 8 A生 70 82 152 原始分数 B生 65 87 152 第七章 教育测验的“标准”及其建立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定义标准参照测验,进一步认识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区别及联系,进一步了解教育测验“标准”一词的内涵,认识与标准参照测验相关的测验名称,懂得如何参照标准对测验分数做出解释、如何为一个测验确定合格分数、如何为一个测验建立内容领域规范。

[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测验标准的含义、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难点: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标准参照测验的含义

一、对标准参照测验及其“标准”的再认识 二、认识几个与标准参照测验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

一、正确百分数 二、掌握分数 三、内容等级分数

第三节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 一、汉布莱顿模式 二、美国IOX模式 三、英国GCSE模式

四、我国高中毕业会考标准的建立模式 五、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标准的建立模式

第四节 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

一、基于题目分类下的经验判断方法 二、基于题目双基度指标下的经验评判法 三、基于题目“目标-难度”层次评估法

四、基于已知“掌握-未掌握”效标组的统计分析法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如果要把“内容等级分数”应用于高中毕业会考过程,请制定一个建立会考标准的计划纲要。 [参考书目]

[1]许建钺、赵世诚等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刘本固主编,《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有哪些主要区别?

[2]内容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以及掌握知识测验通常各指的是什么? [3]利用教育试验来诊断和评价学生时,怎样建立一套个别化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4]采用“内容等级分数”来反映学生的成就有什么优点?

[5]在描述测验的内容领域规范方面,汉布莱顿模式与美国IOX模式有何异同?

[6]某次测验,属于第一类的有25个题目,占50分;属于第二类的有10个题目,占30分;属于第三类的有2个题目,占20分。二位课任教师认为最低能力限度下可接受的学生至少应答对多少如下,试求该测验的最低合格线。

教师甲 教师乙 第一类 75% 80% 第二类 50% 46% 第三类 20% 18% 第八章 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课业考评的定义、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国内外课业考评改革趋势,认识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知道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参照体系,掌握评价学生课业发展的各种测量方法与非测量方法,初步了解档案袋评价和动态评价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学习能力平面图”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认识等级制原理在学生课业评价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课业考评改革的基本认识与目标、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难点: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 [教学时数]讲授3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3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课业考评改革的基本认识与目标

一、课业考评的主要作用 二、课业考评存在着的主要问题 三、国外课业考评改革的主要经验 四、课业考评改革的主要目标

第二节 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参照点体系

一、学生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二、评价学生课业发展的参照点体系

第三节 评价学生课业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

一、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 二、表现性测验评价法 三、评定量表评价法

四、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 五、档案袋评价法 六、动态评价法

七、学习能力平面图在学生课业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第四节 成绩评定等级制的原理及应用

一、绝对评价等级制及应用 二、相对评价等级制及应用 [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选择一门课程,分析出课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素,设计一个评价表,并给出关于每个目标要素的评价方法的建议。 [参考书目]

[1][美]N·E·格朗澜德,《教育测量与评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2]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合理的课业考评对促进学生发展起哪些积极作用? [2]实质性内容机制的课业考评方法有哪些特点? [3]课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4]说说结构性强的学习档案袋应当如何制作。 [5]动态评价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6]说说怎样利用“学习能力平面分析图”来分析与研究学生不同学科的相对发展?

[7]采用等级制来评定和评价学生的课业发展,其方法通常有哪几种?发展趋势如何?

第九章 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够评价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四种基本能力,认识心理学界对智力的几种主要定义和智力结构的几种典型观点,了解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了解测量智力(智商)的几种典型方法及特点,掌握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一些评价方法,认识几种典型的创造能力测验及特点,了解若干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与应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认知过程基本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学生智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测量与评价。难点:学生智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时数]讲授3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3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学生认知过程基本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一、观察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二、记忆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三、思维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四、想象能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学生智力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一、关于智力的经典定义 二、智力结构的理论与发展 三、经典智力发展的评价方法 四、智力测验历史及我们的态度

第三节 学生创新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创新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二、创新能力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