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国学校本教材 下载本文

初中国学校本教材

初中国学校本教材 前言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利于养成教育,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精神,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根据中学生学的理解能力,我们有着对性的从《诗经》、《论语》、《孟子》、《庄子》、《晏子》等名篇中选取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精彩片段,利用国学课对学生进行讲解,赏析,是学生从思想道德方面受到启迪。 以校本课程为主要平台,结合其他课程的渗透、班会教育、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在全校学生中积极开展国学教育,希望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诗经。二首》 一。鹿鸣之什·常棣 常棣之华1,鄂不韡韡2.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3,兄弟孔怀4.原隰裒矣5,兄弟求矣。脊令在原6,兄弟急难。每有良朋7,况也永叹8.兄弟阋于墙9,外御其务10.每有良朋,烝也无戎11.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12傧尔笾豆13,饮酒之饫14.兄弟既具15,和乐且孺16.妻子好合17,如鼓瑟琴。兄弟既翕18,和乐且湛19.宜尔室家20,乐尔妻帑21.是究是图22,亶其然乎23? 译文: 常棣花开朵朵,花儿光灿鲜明。凡今天下之人,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兄弟最为关心。丧命埋葬荒野,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兄弟赶来救难。虽有良朋好友,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同心抗御外侮。每有良朋好友,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生活安定宁静。此时同胞兄弟,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宴饮意足心欢。兄弟今日团聚,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恰如琴瑟协奏。兄弟今日相会,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妻儿快乐欢喜。请你深思熟虑,此话是否在理。 【注释】诗经?雅?小雅? 1.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鄂:盛貌。不:语助词。韡韡:鲜明貌。 3.威:通”畏”. 4.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5.原隰:原野。裒:聚。 6.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 7.每:虽。 8.永:长。 9.阋:争吵。 10.御:抵抗。务:通”侮”. 11.烝:终久。戎:帮助。 12.友生:友人。 13.傧:陈列。笾、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14.之:犹是。饫:满足。 15.具:同”俱”,聚集。 16.孺:相亲。 17.好合:相亲相爱。 18.翕:聚合。 19.湛:深厚。 20.宜:和顺。 21.帑:通”孥”,儿女。 22.究:深思。图:考虑。 23.亶:信、确实。然:如此。 【简析】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 《常棣》是《诗经》中的名篇杰作,它不仅是中国诗史上最先歌唱兄弟友爱的诗作,也是情理相融富于理趣的明理典范 二。鹿鸣之什·伐木 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3,犹求友声。矧伊人矣4,不求友生?神之听之5,终和且平6. 伐木许许7,酾酒有藇8!既有肥羜9,以速诸父10. 宁适不来11,微我弗顾12.於粲洒扫13,陈馈八簋14.既有肥牡15,以速诸舅16.宁适不来,微我有咎17.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18.笾豆有践19,兄弟无远。民之失德20,乾餱以愆21.有酒湑我22,无酒酤我23.坎坎鼓我24,蹲蹲舞我25.迨我暇矣26,饮此湑矣。 译文:诗经·雅·小雅·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 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注释】 1.丁丁:砍树的声音。 2.嘤嘤:鸟叫的声音。 3.相:审视,端详。 4.矧:况且。伊:你。 5.听之:听到此事。 6.终……且……:既……又…… 7.许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8.酾:过滤。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 9.羜:小羊羔。 10.速:邀请。 11.宁:宁可。适:恰巧。 12.微:非。弗顾:不顾念。 13.於:叹词。粲:光明的样子。埽:同”扫”. 14.陈:陈列。馈:食物。簋: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15.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16.诸舅:异姓亲友。 17.咎:过错。 18.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19.笾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 20.民:人。 21.乾餱:干粮。愆:过错。 22.湑:滤酒。 23.酤:买酒。 24.坎坎:鼓声。 25.蹲蹲:舞姿。 26.迨:等待。 【简析】 《毛诗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历代学者一般也都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 综观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意境的营造为手段的构思方法。此诗对友情的歌颂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以致”嘤鸣”一词常被人用做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的比喻。 《论语。六则》 一 子贡曰:”如有博施①于民而能济众②,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③其犹病诸④。夫⑤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⑥,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施:,动词。 ②众:指众人。 ③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④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⑤夫:句首发语词。 ⑥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简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二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注释】 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②处:居住。③知:,同智。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简析】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①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③必于是。” 【注释】①恶乎:恶,;恶乎,何处,怎样。②造次:仓促匆忙。③颠沛:颠沛流离。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简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