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厂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管理办法
1. 目的
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对风险的范围进行区 别,尤其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确定,确定风险等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2. 适用范围
XX厂厂区作业场所的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人为因素, 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等。 3. 术语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辩识识别重大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可容许风险根据本企业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职业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相关方与本企业的职业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过去时态: 以往遗留的职业安全问题和过去发生的职业安全事故。 现在时态: 现在正在发生,并持续到未来的职业安全问题。 将来时态: 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安全问题,如新项目带来的、法规变化带来的和不可预见的职业安全风险。
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的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职业安全问题。
异常状态:虽在计划之中,但不是例行性的活动。 紧急状态:突发性的灾害情况。
第一类危害即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和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害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
4.2 安环科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进行风险评价和重大风险的管理。
4.3 各单位积极配合安环科对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5.作业程序
5.1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时机和步骤
5.1.1 厂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之初或每年年底进行识别和评价; 5.1.2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下,可适时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评价。
5.1.3 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划分作业活动→识别危害→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5.2 重大危险源识别辨识范围
5.2.1 本厂安全标准化体系覆盖的单位,均为危险源辨识的范围。5.2.2 辨识范围要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建筑物、材料、运输线路、员工、作业环境、相关方、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2.3 重大危险源辨识时要全面考虑到辨识对象的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5.3 辨识方法
5.3.1 区域划分:将厂区的危险源辨识范围按管理职能进行区域划分,分解到各单位,确定出厂区基本的危险源辨识单元,记录于《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识别表》。
5.3.2 确定基本的辨识单元:危险源辨识采用“工序(活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