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图文 下载本文

三、名著阅读(共10分)

12.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1)-(3)题。(共7分)

关羽看完请柬,就对来人说:“既然是子敬相请,我明天过江赴宴就是。”使者告辞而去。 1.东吴使者到了荆州,拜见关羽。2.关平说:“鲁肃相邀,必无好意,3.关平劝说:“父亲不要以万金父亲为什么要答应?”关羽笑着说:之躯,亲赴虎狼之穴。这样做恐“这定是因我不肯还三郡,故令鲁肃邀我赴会,好索要荆州。我若不去,会说我胆小。明天我坐小船过江。” 怕也有违伯父的重托!”关羽大笑说:“我在千军万马中,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怎么会怕江东群鼠?” 4.次日,鲁肃见江面上划过来一字的红旗。关羽头戴青巾,身穿绿袍,坐在船上。周仓手持大刀,还站在关羽周围。 5.在临江亭里,鲁肃和关羽叙了人,频频劝酒,只见关羽谈笑风生,旁若无人。鲁肃心中有事,见关羽羽说:“ !” 6.酒过数巡,鲁肃鼓起勇气对关只小船。船上飘着一面绣有“关”礼,便分宾主入座。鲁肃是个老实有八九个关西大汉,都挎着腰刀,这样镇静,也十分惊讶。 不便在酒席上商谈!”鲁肃却一本只是将军不肯,这恐怕在道理上说不过去吧!” 7.关羽笑着说:“这是国家大事,8.关羽说:“两家同心破曹操的,9.关羽笑着说:“兄长的事,我我们又不是无功受禄。”鲁肃说:怎么能够管他呢?”鲁肃正要说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 下的土地,向来是归有德行的人,岂能是你东吴才能有?” 正经地说:“令兄已答应先还三郡,“令兄不还荆州,将军也有此意,话,忽然台阶下有人大声说:“天

(1)连环画讲的是关羽的故事。在鲁肃和关羽的交谈中,鲁肃一步步地追问,而关羽侃侃而谈,轻描淡写地化解了鲁肃的责问,也讲清楚了不归还荆州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关羽的特点。(2分)

(2)根据前后连环画的内容,补全第6幅中鲁肃的话。(3分) 答:

(3)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战略要地,曹操、刘备、孙权对荆州都是势在必得。他们围绕荆州发动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如。荆州因此闻名遐迩,随之产生了很多与荆州有关的成语、歇后语等,如。(2分)

13.下面是《论语》中的五则语录,其中都谈到了“学”,请你说说这五则语录是从哪些方面谈论学习的。(3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③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④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共9分) 【材料一】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正式称为年画。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历史悠久,产地众多。在中国历史上,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的年画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古老的年画折射出了民族心理,也反映出了时代的变迁。年画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品,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从早期神祗信仰、驱邪消灾,到后来的祈福纳祥、欢乐喜庆。随着时代发展,年画还成为了道德教育、文化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传统文化是年画的根和魂,只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在传承,年画就不会消失。年画也许会改头换面,但这种民俗艺术的根会永远存在。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传统制作年画工艺也受到了挑战。潍坊年画艺人张殿英发明了“年画工具百宝箱”。“百宝箱”里面有精美的杨家埠年画画册,还有刻刀、木版、

拓纸、颜料等整套年画制作工具。有了它,年轻人就可以自制贺年卡、生日卡、请柬、红包、名片等。这是古老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符合个性化时代文化消费趋向。

当地的一些年轻年画艺人以现代人思想要求和审美取向,探索创新表现现代生活内容的新年画。他们尝试用油画、水彩画等现代绘画艺术手法进行年画创作,给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作品既富有现代设计感,又能体现古老民间艺术之美。

13.下面是画展中展出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寓意的一组年画,请你阅读【材料一】,根据这组年画的内容配一段文字介绍。(3分)

答:

15.对【材料二】中年画艺人张殿英发明“年画工具百宝箱”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张殿英发明“年画工具百宝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制作年画工艺。 B.张殿英想借助“年画工具百宝箱”让传统制作年画工艺能够改头换面。

C.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制作年画工艺受到了挑战。

D.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制作年画工艺已满足不了个性化时代文化消费需求。 16.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从年画创作角度思考怎样才能让传统年画得以保护和传承,具有长久的生命力。(4分)

答:

(二)阅读《传承》,完成17-19题。(共11分)

传承

刘浪

老游和小方行走在王子山的石阶上。山顶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丛倾泻下来,白花花的灼人眼睛。两个人都背着分量不轻的摄影器材,衣服粘在身上,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

突然,小方大叫了一声,师傅,你看!

老游顺着小方的手指一看,立即呼吸加速,一下子透不过气来了。

眼前,山脉一侧的悬崖峭壁旁,两块隔涧对望的山岩之间,一棵不知名的树顽强地生长着。它舒展着一人多高的身体,虽有些倾斜,但始终向山顶投射下来的阳光的方向生长。让人揪心的是,它的根扎得并不深,只有一小撮根须死死地抠住岩石,而一大半的根系几乎是裸露在外,那种随时可能被连根拔起的危险状态和它的枝叶繁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老游端起相机,慢慢地走近小树,他自言自语道,这是一曲生命的颂歌啊!小方也啧啧称奇,长在岩石上,居然能活下来,真是不容易!

老游说,有了它,这次采风不虚此行。这棵树拍出来,刚才拍的那些花花草草、山山水水就全弱爆了!

老游连着转换了几个角度,只听得噼里啪啦一阵响,作品已经完成。他眯着眼睛,审视着相机里的连拍照片,颇为满意地向小方做了一个“OK”的手势。

小方正准备继续前行,老游却佝下身子,撅起屁股,向那棵树攀爬了过去。就在小方不解之时,老游身子向前一倾,抓住那棵树,猛地一扯,整棵树便被他连根拔了下来。老游随手将树往悬崖下一扔,回头对小方狡黠地一笑,说,这回,我拍的照片就是绝世珍品了。 下山的路上,小方说,师傅,我感觉这棵树太可惜了,它长在悬崖上好好的,风没有吹倒它,雨也不曾打落它,却被你一把扯下了。

老游一脸正色地说,它遇到了我,生命已经永生!你记住,艺术这东西不能重复,必须是独一无二,才有存在的价值。

小方“哦”了一声,若有所悟地说,我懂了。 在当年的“关爱生命”全国摄影艺术作品大赛中,老游拍的这棵树起名为《生命的颂歌》,一举夺得了特等奖。 获奖之后,老游外出采风的欲望越发强烈了。可是附近的地方他几乎都采了个遍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决定走出去,到远方去看看。 老游到了云南。运气不错的他很快在西双版纳的光芒山发现了一个摄影的绝好素材。光芒山的山脚下,有一个天然钟乳石形成的小小水池,当地叫“天浴池”。山顶的水喷薄而下,正好落到池里,飞起浪花无数,而池壁并没有完全封实,又造成水流四面喷射,天地氤氲一片的景象。

老游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天赐美景,于是他噼里啪啦一阵狂拍,然后习惯地打开相机里的照片,审视之下,他发现似乎少了点什么。对,既然叫“天浴池”,应该有人在里面洗浴才应景。

一名当地的村民告诉老游,每逢夏季,村里的少哆哩(女人)特别喜欢在这里面洗澡,当然也有孩子同浴,但冒哆哩(男人)只可远观,是不可以进入池中的。老游的画面感很强,那洗浴的场景立马浮现在脑海里。

听说老游渴望拍出好的摄影作品,那村民说,明年八月来吧,那时来“天浴池”洗澡的人会很多,你一定不会落空的。

终于等到了第二年的八月。老游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路辗转,千辛万苦又来到了天浴池。

远远地就听到女人的嬉闹声。老游找了个高一点的好位置,架起了相机。

一帘白水从天而降,投到池里。弥漫的水汽之间,几个衣裳单薄的少哆哩披着长发在泼水追逐。几个孩子光着屁股顽皮地在池边爬上爬下。多美的一幅天浴图啊!

突然,老游愣住了,他心痛得直用手捶打胸口,因为他发现四周高低起伏,浑然天成的钟乳石池不见了,替代的是一个用砖头砌得方方正正的水池。 老游万念俱灰地下了山。他很不甘心地问山脚下的一个村民,以前的那个池为什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