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下载本文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高中起点升专、本科) 高中语文复习备考题库

2010年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计18题)

1.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现在马上去你们学校,____是否应聘去当老师,我还没有考虑呢。

②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你____敢擅自打开我的抽屉。

③____离开家的那一天,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学个样子出来。 A. 关于 居然 从 B. 至于 居然 在 C. 关于 果然 从 D. 至于 果然 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妇孺皆知 气势 磋商 阴谋 B. 诩诩如生 招幕 震撼 烦琐 C. 出奇制胜 帐篷 教唆 污蔑 D. 出类拔萃 抉择 报销 道歉

3.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辨识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②各人说着各人的闲语,各人打着各人的瞌睡,各人嗑着各人的瓜子,各人抽着各人的香烟。

③呵,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

④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宛如一张粉红色的地毯。 A. 反问 排比 设问 比喻 B. 排比 反问 比喻 设问 C. 设问 排比 反问 比喻 D. 比喻 反设 问问 排比

4.下列名句中,出自于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是( )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班只有一半学生能遵守课堂纪律。 B.寄来的稿件不能超过一千字左右。

C.因为老师一直对自己很照顾,所以我要永远铭住老师对我的关爱。

D.教室里有两位老师和许多同学等等。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尽相同的一项是( ) A. 螳臂当车 庇护 凋敝 荜路蓝缕 B. 水波荡漾 恰当 档案 安步当车 C. 间谍 间断 间或 间歇 D. 便宜 方便 轻便 大腹便便

7.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我。 C. 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宛如一张粉红色的地毯。 D. 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8.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总复习进展得十分顺利,____考试前3个月,她已经做完了全部的习题。

②为了提高该小组的施工质量,他决定,____那个刚刚分配来的小刘当小组长。

③我去找校长,想和他谈谈自己的想法,可是校长的____却很冷淡。 ④通过几天的____,我们摸清了敌情,明确了战术,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A. 截至 起用 反应 侦查 B. 截止 起用 反应 侦察 C. 截止 启用 反映 侦查 D. 截至 启用 反映 侦察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诚信是决定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因素。

B. 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人都将来希望自己能够事业有成。 C. 规范管理,领导和工人的共同努力。

D. 这里有他曾经戴过的一面呢帽和穿过的一双长筒皮靴。

10.以下语句都选自曹冲《神奇的极光》中,对它们的说法符合课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黄帝的母亲见极光感而受孕的故事,是世界上关于极光的最古老的神话传说。

B.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C. 在极光区内差不多每天都会发生极光活动。

D. 在极盖区内,极光出现的机会反而要比纬度较高的极光区来得少。

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勾消 反应 怀疑 怙恶不俊 B. 瞻养 篡改 绿茵茵 如火如荼 C. 隐蔽 玷污 火辣辣 真知着见 D. 妆束 泻漏 林阴道 与时俱进

12.下列各句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B. 呵,那里喷出的仅仅是钢花吗?不,那是伟大的思想的火花。呵,那里闪耀的仅仅是火花吗?不,那是豪情壮志所织成的彩霞。 C.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D. 肚子里一点油水也没有,馋的,连跑过去的猪都想啃一口。 13. .以下语句都选自曹冲《神奇的极光》中,对它们的说法符合课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黄帝的母亲见极光感而受孕的故事,是世界上关于极光的最古老的神话传说。

B.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C. 在极光区内差不多每天都会发生极光活动。

D. 在极盖区内,极光出现的机会反而要比纬度较高的极光区来得少。

1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空挡 空洞 半空 空白 ....B. 喝彩 吆喝 喝醉 吃喝 ....C. 爱好 癖好 好歹 修好 ....D. 伯乐 康乐 乐和 安乐 ....

15.以下语句选自《神奇的极光》,依次填在下列横线上相应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____有生花妙笔

__________难述说出极光的神采、气质、秉性、脾气于万一。 ②在中低纬地区,__________是近赤道区域,很少出现极光,但并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

③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__________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 ④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__________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A. 即使 也 尤其 甚至 以及 B. 虽然 但 甚至 尤其 以及 C. 虽然 但 尤其 甚至 甚至 D. 即使 也 甚至 尤其 甚至

16.下列作品中,属于李白所作的是( )

A. 《过故人庄》 B. 《蜀道难》 C.《山居秋暝》 D. 《登高》

17.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各人说着各人的闲语,各人打着各人的瞌睡,各人嗑着各人的瓜子,各人抽着各人的香烟。

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 这些精心制作的花圈,是亿万人民的心意,是亿万人民的怀

念,是亿万人民的决心,是亿万人民的誓言。

D.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

18.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有地放矢 虚无缥缈 怨天尤人 B.陈言务去 责无旁代 弱不禁风 C.明察秋毫 急功近利 好高骛远 D.怙恶不悛 如丧考妣 扰攘纷争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计7大题28小题)

(一).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开头和结尾两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请回答: 1、与“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相对应的语句是( ) A.轻轻地推门进去 B.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C.月亮渐渐地升高了 D.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2、与“妻在屋里拍着闰儿”相对应的语句是( ) A.什么声息也没有 B.月亮渐渐地升高了 C.妻已睡熟好久了 D.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3、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相对应的语句是( )

A.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 B.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D.今晚若有采莲人 4、联系全文看,本文的写作背景是( )

A.1911年的辛亥革命 B.1917年的张勋复辟

C.1919年五四运动 D.1927年的“四?一二”时 5、“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是全篇的文眼

B.夜深欣赏月色是想平息“不宁静”的心情 C.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D.通过荷塘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6、下列语句不属于夜深的一句是( ) A.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 B.月亮渐渐地升高了

C. 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D.妻子已睡

7、最后一段中抒发作者淡淡的忧愁的语句是( )

A.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 B.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

C.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二).阅读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中文段,回答问题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荔枝的成熟,广东是四月下旬到七月,福建是六月下旬到八月,都以七月为盛期,\南州六月荔枝丹\指的是阴历六月,正当阳历七月。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又有黄荔,淡黄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 请回答:

8、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荔枝的成熟期和色彩 B.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B.广东、福建以七月为盛期 D.荔枝的品种和产地 9、这段文字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 下定义 图表 B. 比较 引用 定义 C. 数字 比较 分类 D.比喻 举例 比较 10、“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修辞手法是( ) A. 借代 夸张 B. 比喻 夸张 C. 比喻 对偶 D. 对偶 借代

(三). 阅读王力《请客》中文段,回答问题

其实,中国人这种应酬是利用人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不花钱可以白坐车,白吃饭,白看戏,等等,受惠的人应该是高兴的。一高兴,再高兴,三高兴,高兴的次数越多,被请的人对于请客的人就越有好印象。如果被请的人比我的地位高,他可以“有求必应”,助我升官发财;如果被请的人比我的地位低,他也可以到处吹嘘,逢人说项,增加我的声誉,间接地于我有益。中国人向来主张“受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不花钱而可以白坐车,白吃饭,白看戏,也就等于受人钱财,若不与人消灾,就该为人造福。由此看来,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请客的钱不是白花的。知道了这一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对于亲弟兄计较镏铢,甚至对于结发夫妻不肯“共产”的人,为请客而挥霍千金,毫无吝啬;又明白为什么家无儋石,对泣牛衣的人偏有请客的闲钱。原来大多数人的请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权谋! 请回答:

11、对本段的论点的理解最正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这种应酬是利用人们喜欢占便宜的心理 B.被请的人对于请客的人有好印象 C.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

D.大多数人的请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权谋 12、下列各项不属于请客者的心态的一项是( ) A.給人好印象,助我升官发财;

B.给人好印象,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C.给人好印象,替人消灾

D.給人好印象,表现中国人礼仪之教 13、中国人请客实际上是( )

A.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感情的途径 B.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

C.給人好印象;助我升官發財 D.增进社会的和谐的必要措施

14、本段的论证方法是( )

A.归纳法 B.比喻论证法 C.引证法 D.演绎法

(四).阅读王力《请客》中文段,回答问题

由此看来,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请客的钱不是白花的。知道了这一个道理,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对于亲弟兄计较镏铢,甚至对于结发夫妻不肯“共产”的人,为请客而挥霍千金,毫无吝啬;又明白为什么家无儋石,对泣牛衣的人偏有请客的闲钱。原来大多数人的请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权谋! 请回答:

15、十分吝啬的人、家境不好的人可“为请客而挥霍千金,毫无吝色”的原因是( )

A.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好客之民风 B.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

C.请客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D.请客可以化解亲人之间的矛盾

16、本段论证运用的论据是( )

A.理论论据 B.事实论据 C.事理论据 D.类比论据

17、本段论证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多数人的请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慷慨,而是权谋

B.十分吝啬的人可“为请客而挥霍千金,毫无吝色” C.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 D.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好客之民风

18、各小题括号里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客乃是一种“小往大来”的政策(小往大来:指付出小小

的代价,换回很大的利益)

B.对于亲弟兄计较镏铢(镏铢:极小的珠玉) C.为什么家无儋石(儋石:形容家里存粮不多)

D.对泣牛衣的人偏有请客的闲钱(对泣牛衣:比喻夫妻共同守穷)

(五). 阅读连锦添《相思正是吐黄时》中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即简单有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暄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农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扭过头去, 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防着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去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目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的浓密的长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弥漫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出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么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 请回答:

19、对这部分文字描写的景物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介绍故事的缘起、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 B.借美景烘托美人

C.有利于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矛盾心理

D.增添文章的抒情性,使文章富于诗情画意文章 20、景物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抒发情感来说是( )

A.正面描写 B.直接叙述 C.侧面烘托 D.直抒胸臆

21、文中简短的对话,表现出的“我”的性格特点是( ) A.憨直 真诚 B.大胆 直率 C.性急 粗鲁 D.细心 憨厚

(六). 阅读周慎先《简笔与繁笔》中文段,回答问题

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22、本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

A.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B.写文章运用繁笔有繁的妙处

C.繁笔、简笔的标准 D.繁笔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23、衡量繁笔、简笔是否恰当的标准是( )

A.字数的多少 B.情节的曲折与否

C.思想内容的需要 D.“无可削”、“不得减”

24、文中引用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要证明的观点是( ) A.繁简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

B.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 C.繁简的运用并不需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 D.提炼的功夫,应该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 25、本段文字的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法 B.引证法 C.比喻论证法 D.归纳法

(七). 阅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按要求作答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请回答:

26.这段文字的文体是( )

A.诗 B.词 C.曲 D赋 27、写出这段文字的创作时间是( )

A.1915年 B.1925年 C.1935年 D.1945年

28、对“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一句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苍茫大地, 帝王主沉浮 B.苍茫大地,精英主沉浮

C.苍茫大地,“我”主沉浮 D.苍茫大地,人民主沉浮

三、文言诗文阅读(本大题计8大题16小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请回答:

1、烛之武的话中表现外交词令中婉曲表达方式的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鄙远:鄙视边远地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共.其乏困 共:供应 D.若不阙.

秦 阙:缺少 3、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句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宴客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宴客的主人 使者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请回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和文中“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C.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5、“王之蔽甚矣”的正确意思是( )

A.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B.大王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C.大王的私心太重了。 D.大王您隐蔽得太深了。 6、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

也 C.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