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下载本文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张少辉副教授和李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的每一部分研究工作都凝聚着恩师的心血。恩师的关心、指导和教诲使学生终生难忘,恩师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对科学研究的深邃的洞察力对学生产生极深的影响,将使学生受益终生。谨此表示由衷的谢忱和敬意!

衷心感谢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本校材料学院吴建锋老师,李方文博士等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以及刘长利工程师在论文试验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在此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衷心感谢课题组全体同学和老师以及山东铝业公司在课题期间给予的帮助。我的家人在我求学的数年中始终给予我物质、精神方面的无私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求学的艰难是不可想象的。对他们的感谢之情非一句话所能表达。

最后,向所有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张小艳

2007年11月于武汉理工大学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1] 李孟,张小艳. 油田含油废水多级精细过滤装置的实验研究. 给水排水,2007,33(5):168~169

参考文献

[1] 韩长锦等. 水中石油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分析中若干问题,环境科学与技术,

1998(3)。

[2] 美国环保局编,许宗仁译,水质评价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 Edwars J Calabrese, Paul T Kostecki.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contaminated soils. London: LEWIS PULISHERS, 1993。

[4] 金志刚等编著,污染物生物降解,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5] 俞建峰. 含油污水处理,过滤与分离. 1999(4):20~23

[6] 刘兴国. 油气田采出水的回注. 天然气化工.1995,15(5):72~76

[7] Garbutt C. F. Innovative treating processes allow steam flooding with poor quality oilfield water,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San Antonio,Texas,USA.1997:38799

[8] Madian E. S. et al. Treating of produced water for surface discharge at the Arun

Gas Condensate Field. SPE Intemation Symposium on Oilfield Chemistry,San Antonio Texas, USA.1995:28946

[9] 陈进富. 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与进展. 环境工程. 2000,18(l):18~20 [10] 何桂华,张生. 膜分离技术在油田应用前景. 膜在石油领域应用研讨会. 南

京. 1997:37

[11] 奚祥福. 炼油厂污水处理油份在线分析. 炼油化工自动化.1994,(3):41~44 [12] 尹先清,蔡世启. 炼油厂废水处理回注的研究. 工业水处理. 1998,

18(2):22~24

[13] 王义刚. 陶瓷膜处理含丁苯胶乳废水的实验研究. 研究生论文. 2001 [14] 韩伟,卢鑫. 油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处理. 1998,23(6):20~21 [15] 张立伟,段国聪. 精练油厂含油废水的处理工艺及效果. 中国油脂. 2001,

26(3):6~8

[16] 贾立敏. 食用植物油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1998,24(6):29~32 [17] 周刚. 乳化液废水处理浅议. 有色金属加工. 2001,163(1):16~19 [18] 哈罗德R.琼斯. 石油工业中的污染控制.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1 [19] 国家环境保护局. 膜法分离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1

[20] 崔志澄,何为庆. 工业废水处理.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1989:67

[21] Thew M. T. et al.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of oil-water hydro cyclone

separators,The Institution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1998:77~83

[22] 宋振东. 水力旋流器用于含油废水处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999,

9(3):610~614

[23] 贺杰. 膜在石油领域应用研讨会. 南京. 1997:150

[24] Seureau J.J. et al. A three-phase Separator for the removal of oil solid from produced water,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New Orleans LA USA 1994:25~28

[25] 袁惠民. 含油废水处理方法. 化工环保.1998, 18(3):146~149

[26] 陈淑云. 泥炭处理含油废水的初步研究. 吉林石油化工.1982, (3):23~26 [27] 周锐久. 焦碳处理含油废水效果研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9,

17(2):47~19

[28] 高效吸油材料开发成功. 化工环保. 20(1):63

[29] 刘刚,梅教宗. 超声波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化工科技.2000, 8(5):55~59 [30] FittPaldi F. Particle coagulation by means of ultrasonies,Acoustica.1979,

41(3):263~266

[31] 孙宝江,颜大椿等. 乳化原油的超声波脱水研究. 声学学报. 1999,

24(3):327~331

[32] 陈洪斌,庞小东. 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炼油废水. 中国给水排水.

2002, 18(9):42~44

[33] 邹克华,隋峰. 高温优势菌生物膜处理采油废水.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

15(5):32~34

[34] 王志强等 .胜利油田采油废水污染现状及达标处理技术探讨. 油气田环境

保护. 2002, 12(12):26~31

[35] 肖昌胜,李晓东等. 桩西联采油废水氧化塘的逗留时间分布研究. 油田化学.

2002, 19(3):279~281

[36] 唐述虞等. 炼油厂微型生态塘有机物生物降解模型及净化机理研究. 污染

防治技术. 1997, 10(l):13!18

[37] 陈繁忠. 废水净化的电化学技术进展. 重庆环境科学. 1997, 19(6):19~32 [38] Tennakoon C. L. K.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human wastes in a packed bed

reactor. J. Appl. Electrochem.1996, (26)2:99~104

[39] 韩洪军. 含油废水电解气浮理论与实践. 环境工程. 1993, 11(3):7~10 [40] 丁传伟 译. 环境污染治理文集. 1981(3):61

[41] 王蓉沙,邓皓. 电絮凝法处理油田污水. 环境科学研究. 1999,12(4):30~32 [42] 熊英健. 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絮凝床现状与展望. 工业水处理. 1996,

16(3):4~7

[43] 董声雄. 超滤膜技术处理含油废水. 福建环境. 1996,13(1):l1~12 [44] 王春梅,谷和平. 含油废水处理方法. 化工时刊. 2000(11): l~4

[45] 严应政.粗粒化操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4:37-41

[46] 刘蓉,张大年. 粗粒化法处理乳化食用油脂废水的研究.环境科学,2002,20(7):331-334

[47] 顾大明,王吟,宋中健. 粗粒化聚并法油水分离技术.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5,35(2):65-67

[48] 李孟,陈义春.油田废水改性陶瓷滤球粗粒化装置的试验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6,5

[49] 谢振国,刘真让.含油废水处理技.污染防治技术,1999,12(1):29-31 [50] 张鹏飞,杨连成,汪九山,朱慧铭,王树楹. 高效复合聚结板式油水分离器数学模型. 化学工程.2004,32(1):37-42

[51]王艺,陈雷.聚结除油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分析.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1):59-63

[52] 李雪斌,袁惠新.旋流器内液滴聚结机理的研究.矿山机械,2006,34(7) [53] 张敏,袁惠新. 聚结分离过程的机理、方法及应用. 过滤与分离. 2003,13(1):44-46

[54] 袁惠新,张新周. 旋流场中聚结过程研究. 化学工程. 2005,33(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