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能与新制Cu(OH)2按物质的量比1:2发生氧化反应 (7)又知:—CH3)
为原料,合成
的路线流程图如下:
(R,R′为烃基),试写出以苯和丙烯(CH2=CH
步骤①的反应条件和试剂 ,步骤②的反应类型
P的结构简式
9.(18分)实验室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w(Na2CO3),称取此混合物5.0g,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方案一: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把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 (Na2CO3)。
(1)量取100 mL配制好的溶液于烧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填编号)。 A.CaCl2溶液 B.MgSO4溶液 C.NaCl溶液 D.Ba(OH)2溶液
(2) 简述证明HCO3
-
、CO32
-
已完全沉淀的实验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过滤,提取沉淀,则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将沉淀洗涤,并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由此可以计算
w(Na2CO3)。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测得w (Na2CO3)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无影响)。
方案二:量气法。量取10.00mL配制好的溶液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
常状况(约20℃,1.01×118Pa)的体积,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 (Na2CO3)。 (1) 装置中导管
a
的作用
是 。 (2) 反应结束后,为了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
量气管在读数时应注意:
① , ② , ③眼睛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3) 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 产生CO2的体积为 mL。
方案三:滴定法。量取25.00 m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摇匀,用0.2000 mol/L的盐酸进行滴定到终点(已知终
点时反应H++CO32- = HCO3-恰好完全)。重复此操作2次,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20.00 mL。
(1)量取25.00 mL配制好的溶液,应选择_______________仪器来完成。 (2)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法测得w(Na2CO3)= %
10.(14分) “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
Ⅰ 在25℃,101KPa条件下,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42.9kJ热量,则表示氢气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Ⅱ 氢气通常用生产水煤气的方法制得。其中CO(g)+ H2O(g) CO2(g)+H2(g) △H<0 在850℃时,平衡常数K=1。
(1)若升高温度至950℃,达到新平衡状态时K (填“>”、“<”或“=”)1。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CO、3.0mol H2O、 1.0 molCO2和x mol H2,则 :
①当x = 5.0时,上述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③若设x=5.0 mol和x=6.0 mol,其他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
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 (填“>”、“<”或“=”)b。
Ⅲ 海水淡化获得淡水的过程也可以产生氢气。下面是利用电渗析法处理海水获得淡水的原理图,已知海水中含Na+、Cl-、Ca2+、Mg2+、SO42-等离子,电极为惰性电极。请分析下列问题:
(1)阳离子交换膜是指______________ (填A或B)。
(2)写出通电后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在阴极区观察到的现象是:
2018年天津市十二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参考答案
Ⅰ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题号 答案 1 C 2 A 3 B 4 D 5 D 6 Bm] Ⅱ卷共4题,共64分。
7.(14分) (1)Na>S>O(1分)
(2) (1分)
(3) H2O H2S(各1分) (4) H2O2+SO2=H2SO4(2分)
(5)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分,不写稀扣1分)
- (6)NH4++HSO- NH3↑+SO32—+ 2H2O(2分,不写加热扣1分) 3+2OH+2-(5) c(HC2O-4)>c(H)>c(C2O4)(2分)
反应生成的MnSO4能催化该反应,加快反应速率。(2分) 8.(18分) (1) C3H4O(2分)
(2)酯基(1分) 取代反应/酯化反应(1分)
(3) CH2=CHCHO +2Ag(NH3)2OH CH2=CHCOONH4 +2Ag↓+ 3NH3 +H2O(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