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重庆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题目及解析 【题目】 对于以前我们普遍砍树,现在呼吁大家种树,保护树。发展旅游生态平衡,你怎么看? 以前砍树、伐树,现在是栽树、种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代表着我们对待自然的两种不同态度,反映出我们的发展理念正从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模式。 之所以我们要转变发展思路,由破坏自然变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虽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是开发不合理,浪费现象严重。伴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渐减少,我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使我国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第二,各处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缺失,地面沙化形成荒原;水资源浪费导致湖泊干涸、河水断流;急剧增加的私家车导致尾气污染,雾霾不断,空气质量极差。各类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现代人民的生活质量,长此以往,甚至会威胁着人民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保护自然的关系,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真正实现生态平衡。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遵守环保法规,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以多种手段发动群众,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其次,健全和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对于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要做到科学、合理,要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再次,加大资金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另外,要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为环境监管及污染综合整治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最后,完善法律体系,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对有法不依,造成重大生态环境破坏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并向社会公示,坚决打击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题目】 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乘客可以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提高打车效率。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虽然很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扰,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随着打车软件的横空出世,一种方便、快捷的打车形式受到乘客们的青睐。“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之间的“补贴大战”不断升级,“打车免费”让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和市民选择使用打车软件,甚至出现为了多赚补贴,一个司机在开车过程中使用多个打车软件的情况。然而在打车软件“风生水起”的同时,困扰也慢慢产生了。 首先,给司机带来了困扰。由于打车软件是以移动应用程序的形态出现,广大出租车司机在行驶中难免会频繁出现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这不仅违反相关法律,而且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从打车软件出现,出租车司机在行车过程中因为“分心”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严重危害司乘人员人身安全。一边握着方向盘,一边还要关注手机里的不停播报的下单信息,怎么能保证行车安全呢。 其次,车辆调配不协调和司机拒载让乘客更难打车。由于软件自动向司机端推送订单,其推送范围取决于在一定召车区域内装载客户端的司机数量,而并非该区域所有出租车,实际上难以实现车辆资源的最有效调配。同时,司机挑客拒载等现象增多,除非乘客叫车时明确表示愿意个人加价,否则相当数量的的哥都拒绝接单。 最后,打车软件需要乘客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包括公开自己的电话号码、打车地点、路途轨迹、目的地等一系列个人信息,这对乘客的隐私安全也是一种潜在威胁。 目前,打车软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供求信息不对等的状况,提高了用车效率。但由于其飞速走红且仍在迅猛发展中,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跟不上,存在着诸多漏洞和监管盲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一,加强对打车软件使用的相关研究,跟踪事态发展,软件开发人员要研究对策积极应对,不能让软件影响到市民利益和其他司机利益。第二,要针对打车软件的收费、使用等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使用打车软件的司机以及乘客,监管软件的使用。第三,适当考虑增加出租车数量,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要有应对措施。第四,积极拓展公共交通,从公交车、地铁、小区班车考虑为老百姓解决出行问题。 【题目】 今年世界环境保护日,中国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请以此为主题说一段话。 【参考答案】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将治理污染提高到和反贫困战役同样的高度。毫不夸张的讲,坚决向污染宣战,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的迫切需要。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当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就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出了详细和具体的部署。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也越来越难以为继。地方政府唯GDP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已经让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础的公共服务,是最能够普惠民生的福祉。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 向污染宣战,不需要口号,而是要真抓实干。要敢于担当,牢记责任使命。政府官员在做决策时应以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全面统筹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要以政府为主导,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始终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工作原则。此外,也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生态管理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释放生态中国的改革红利。 【题目】 有人说,“中国人情消费严重,人情消费加大了中国人生活的负担”,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又有哪些解决的办法? 【参考答案】 所谓人情消费,看似是在人际交往中因变味的“礼尚往来”而带来的经济上的负担,实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异化。当消费主义加诸于人情往来时,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交往就会被利益交换的“人情债”所绑架,而这才是人情消费给国人生活带来的真正负担。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尚往来,本无可厚非。古语云:君子之交淡如水,然而,一些人却对于“搅混水”乐此不疲。送礼者以高昂的代价消费人情,为了某个“用得上”的时候做长期投资;受礼者以消费的多寡辨别人情远近,以彰显自己的“能量”和别人的“尊重”;还礼者以人情为债,疲于奔命,多寡算计之间早已不知人情本身的意义何在。 中国以35年的飞速发展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实现了世界新经济体的快速崛起,这是13亿中国人的成就;但与之相对的,是快速迭代的文化冲击下,传统核心价值理念的迷失,而这也是举国13亿人不得不共同承担的代价。破除人情消费的魔咒,需要举国上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