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8,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修订最新) 下载本文

教育学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3.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活动形式新变化:①高等教育的层次出现了多样化②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4.1998.8.29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2.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简答)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①政治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我国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教育服务与这两个方面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法律专门人才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善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②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③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①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持文化的功能②高等教育具有创新的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

1.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高等学校的出现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学校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840年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建立新式高等学校:1895年的天津中西学堂,后改为北洋学堂,现为天津大学;1897年建立的南洋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现为北京大学;1903年建立的山西大学堂,现为山西大学。

2.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其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3.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的赠地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作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①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②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③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的途径。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效果的评价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的性质:①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②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单选)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①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②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③高等教育具有评价作用④高等教育具有激励作用(多选)

16

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①德与才的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①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出发点②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所处的群体③在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同时,马克思还从人的发展条件角度,论证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德育是全面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①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②高校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单选)③高校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传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④高校美育是通过有关的艺术课程和课外各种艺术活动,或者是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及利用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活动 3.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①教学工作②科研工作③社会实践

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①个人本位价值观: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的理念②社会本位价值观: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孔子主张社会本位价值,老子主张个人本位价值

2.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①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②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③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1.我国殷商、西周时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博雅教育。特点:①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③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点: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点:①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直接的针对性,侧重于应用③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①当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善人格形成需要通才和专才教育相结合③通才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要求

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指称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 2.高等教育由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是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转变的两种模式:①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②以私立高等教育系统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①在可能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②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③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④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人类教育史上,教育平等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有教无类”和柏拉图的“对所以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分为①保守主义阶段②自由主义阶段③激进主义阶段

高等教育的涵义:①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高等教育平等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a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平等b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c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②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的效率: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

17

.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①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②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统一的范畴

我国目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的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①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③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学制的概念及其演变: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高等学校的学制即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如下:①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②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③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①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②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③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④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美日) 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特征:①初等学院和短期大学②大学和专门学院③研究生院 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①高等专科学校②大学和专门学院③研究生院

5.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类型:①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②广播电视大学③函授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④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⑤其他

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哲学博士学位 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国现代的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

我国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我国学位的级别是①学士②硕士③博士

各国招生制度类型:①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英、法、德)②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美)③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日)④推荐入学

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①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1998年决定试行3+X②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我国逐步推行定向生制度、保送生制度、委培生和自费生制度(多选)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①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②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③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务设置与聘任: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的原则:①系统原则②整体效应原则③最低岗位数量原则④动态性原则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①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②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③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④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是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是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是德国,日本,英国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简答)(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3)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

18

校管理模式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经济因素②文化、传统因素③科学、技术因素④教育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 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论述)98页

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 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如下几点:

(1)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3.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众性 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与结构调整职务结构②学历结构③年龄结构④专业结构 如何形成高校教师的合理结构?你的建议是什么?(论述)

职务结构(指校内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各级职务的比例状况),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分别论述下,另外一,完善教师聘任制。二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 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 2.高校学生的记忆已发展到以逻辑记忆为主

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简答)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按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简答)(1)遵循机警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半学条件 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简答)(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体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 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它除了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特殊属性有哪些?(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6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学习特点?(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高校教学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认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简答)

(1)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2)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何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3)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

19

大学教学原则?(简答)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发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这一原则的贯彻要求:(1)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论述)要做到知识积累与促进能力发展两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2)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 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论述)(1)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2)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3)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1)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2)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3)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4)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习的视野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恰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时间活动(2)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组合

⒈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3.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4.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5.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将课程划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7.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1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年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2.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启迪性、教学适用性 4.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的要求(简答)

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教材要合适;教学资料要完整;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2、结合你教学实践,谈课程建设的意见(论述)

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设施(包括实验室)的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教学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的要求:教学大纲要有特色,教材要合适,教学资料完整,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3、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织和表现出来,即在教学中如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