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泸县潮河镇尚春学校 葛泽兰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网络、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科学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课前整理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来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
二、汇报交流,梳理知识
1、教师用大屏幕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和复习的表格。
师:接下来我们共同分项复习和整理这些知识。老师从这几个方面设计了两个表格,让同学们去做课前小整理,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交流。
2、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做出评价。(汇报前提出几点温馨小提示:(1)注意分工.(2)汇报时下面同学有疑问请指出.(3)汇报结束后其他同学要做出合理的评价)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肯定他们的努力,并由学生互相评价,以寻找优点为主,指出不足为辅,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质疑(1)为什么长方体棱长总和的公式是×4 ,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2)为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2,而正方体表面积公式是×6?(3)V=Sh中的S代表什么? “物体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吗?”(厚度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体积才相当于它的容积,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但通常情况计算容积的数据是从里面量的,容积的计量单位通常用体积计量单位,但容积单位还有升和毫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升)(4)每项计量单位中相邻两个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通过表格形式,把本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比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三、理解应用 走进生活
1、基本练习:用心思考认真说说 (5分钟)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鱼缸,鱼缸的棱是用角钢做的,四周是用玻璃做的,底面是用铁皮做的。
师:结合本单元整理的概念,说说下列问题实际要求什么?
(1)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分米的角钢,是求长方体的( 棱长总和 ); (2)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底面积 ); (3)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是求求长方体的 ( 侧面积 ); (4)这个鱼缸占多少空间,是求长方体的( 体积 )
(5)这个能装多少升水,是求长方体的(容积 )
师:告诉大家数据,大家能计算吗?计算时玻璃、铁皮等厚度忽略不计,只说出算式即可。
条件:长6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水深3分米。 角钢:棱长总和(6+3+4)×4 铁皮:底面积6×3 玻璃:侧面积(3×4+6×4)×2 体积:6×3×4 水的体积:6×3×3
2、专项练习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练习(见课件)(2分钟) (1)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填空。
(2)一个长5厘米,宽 3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要削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正方体棱长是多少厘米? 3、专项练习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练习:设计牛奶盒的包装。(见课件)(10分钟)
(1)把两盒牛奶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哪种最省包装材料? (2)把四盒牛奶拼在一起,哪种最省包装材料? 4、专项练习三:体积和容积(广告语)(1分钟) 5、专项练习四:体积、容积单位换算(1分钟) 2.3dm3=( ) L =( ) mL 6、提升练习:(5分钟) 选做(1):把一根长30厘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选做(2):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把它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适当延伸 (1-2)分钟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还有什么遗憾或有什么意见要向老师和同学们说吗?(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一节课复习完后,宜让学生谈谈收获与遗憾,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特征 表面积 体积(容积) 单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说课
尚春学校 葛泽兰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进一步认识长(正)方体的特征。2、牢固掌握长(正)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3、系统整理复习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对比练习,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科学运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学习能力。
这节课我分成两部分进行教学:一、整理知识,形成体系。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的掌握应该是“深入浅出”,刚学的时候是由简单到难,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衔接,一步步慢慢的深入,从而掌握知识的重点及难点,并且会把新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头脑沉淀,这一步是“深入”。那复习这一步就是“浅出”。学完一个阶段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其中的练习也很多,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概念之间错综复杂,这时学生很容易就会混淆不清。我想,怎样才能使学生不把知识混淆在一起呢?既然是复习课,关键就是要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的网络,使所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纵向、横向的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两大块内容,一块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有一块是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都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学生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棱长和的时候,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求长方体的棱长和要“×4”;而求正方体的棱长和要“×12”呢?学生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棱的特征,这是因为长方体12条棱分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而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学生又联系长方体正方体面的特征,明确了因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棱长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两块内容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帮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使学生不是单纯的记忆特征,也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