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山育林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下载本文

种子播下。播种时间宜早不宜迟,适当早播的幼苗抗性强,生长期长,病虫害少;松类、海棠等尤应早播。春播要注意防止晚霜危害,对晚霜比较敏感的树种如刺槐、臭椿等不宜过早播种,应使幼苗在晚霜完全结束后才出土,以避过晚霜危害。

春播具有从播种到出苗时间短,减少管理用工,减轻鸟、兽、虫等对种子的伤害等优点。春播还具有气温适宜,土壤不板结,利于种子萌发、出苗、生长等好处。春播幼苗出土后,气温逐渐增高,可避免低温和霜冻的危害。

春播的时间,因各地的气候条件而异,应根据树种和土壤条件进行适当安排播种顺序。一般针叶树种或未经催芽处理的种子应先播,阔叶树种或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后播;地势高燥的地方、干旱的地区先播,低湿的地方后播。

2.夏播 适用于易丧失发芽力,不易贮藏的夏熟种子,如杨树、榆树、桑树、檫木等。随采随播,种子发芽率高。夏播应尽量提早,当种子成熟后,便立即进行采种、催芽和播种,以延长苗木生长期,提高苗木质量,使其能安全越冬。

夏季气温高,土壤水分易蒸发,表土干燥,不利于种子发芽,尤其在夏季干旱地区更为严重,应在雨后进行播种或播前充分灌水,浇透底水有利于种子发芽,播后要加强管理,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表温度,以利于苗木生长。

3.秋播 秋播是次于春播的重要季节。一些大、 中粒

31

种子或种皮坚硬的、有生理休眠特性的种子都可以在秋季播种。一般种粒很小或含水量大而易受冻害的种子不宜秋播。

秋播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播种期,种子在土壤中完成了休眠、催芽过程,来春幼苗出土早、整齐,扎根深,能增强抵抗力。秋播节省了种子贮藏和催芽工作费用,可降低育苗成本。但秋播也具有种子留土时间长,易受鸟、兽危害,播种量较春播大等缺点。

秋播的时间,因树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异。自然休眠的种子播期应适当提早,可随采随播;被迫休眠的种子,应在晚秋播种,以防当年发芽受冻。为减轻各种危害,秋播应掌握“宁晚勿早”的原则。

4.冬播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冬天土壤不冻结,而且雨水充沛,可以进行冬播。冬播实际上是春播的提早,也是秋播的延续。部分树种(如杉木、马尾松等)初冬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可早发芽,扎根深,能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和成活率,幼苗的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均较强。

二、苗木密度和播种量的计算 (一)苗木密度

1.苗木密度概念 苗木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上苗木的数量。实际上是合理安排苗木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保证在每株苗木生长发育健壮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

32

单位面积上的产苗量。这也正是苗木产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苗木过密,每株苗木的营养面积过小,通风不良,光照不足,降低了苗木的光合作用,使光合作用的产物减少;表现为苗木细弱,叶量少,根系不发达,侧根少,干物质重量小,顶芽不饱满,易受病虫危害,移植成活率不高等。当苗木过稀时,不仅不能保证单位面积的苗木产量,而且苗木空间过大,土地利用率低,易滋生杂草,增加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合理的密度可以克服由于过密或过稀而产生的缺点,保证每株苗木在生长发育健壮的基础上获得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上最大限度的产苗量,从而获得苗木的优质高产。

2.确定密度的原则 合理密度是相对的,它因树种、苗木、环境条件不同而异。育苗技术水平不同,育苗密度也不一样。在确定某一树种的苗木密度时,应考虑以下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快,冠幅大的密度应稀,反之应密些。

(2)苗龄及苗木种类 苗木年龄不同,其密度也不同。一般培育两年生苗的密度要比一年生苗的小,年龄越大密度越小。

(3)苗圃地的环境条件 土壤、气候和水肥条件好的宜

33

密,条件差的宜稀。

(4)育苗方式及耕作机具 苗床育苗的密度比垄作育苗的密度大,所以产量比垄作高。另外,确定密度还必须考虑苗期管理所使用的机器、机具,以便确定合适的行(带)距。

(5)育苗技术水平 育苗技术水平高、管理精细的密度可高些;反之,育苗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条件较差的,密度宜稍低。

苗木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株行距,尤其是行距的大小。播种苗床一般行距为8~25cm,大田育苗一般为50~80cm,行距过小不利于通风透光,也不利于管理。

C值因树种、圃地的环境条件及育苗的技术水平而异,同一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的具体数值可能不同。各地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参考值如下:

(1)大粒种子(千粒重在700g以上),C=1; (2)中、小粒种子(千粒重在3~700g之间),1<C≤5; (3)极小粒种子(千粒重在3g以下),C=10~20; 三、播种方法

目前常用的播种方法有条播、点播和撒播。播种方法因树种特性、育苗技术和自然条件等不同而异。

1.条播 按一定的行距,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沟中的播种方法。条播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由于条播苗木集中成条

34

或成带,便于抚育管理,因此工作效益高。条播比撒播省种子,苗木通风良好。但由于条播苗木集中成条,发育欠均匀,单位面积产苗量也较低。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常采用宽幅条播,在较宽的播种面积上均匀撒播种子,这样既便于抚育管理,又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和产量,克服了撒播和条播的缺点。

条播一般播幅(播种沟宽度)为2~5cm,行距10~25cm;宽幅条播播幅宽度为10~15cm。为了适应机械化作业,可把若干播种行组成一个带,缩小行间距离,加大带间距离。由于组成的行数不同,可分为2~5行的带播。行距一般为10~20cm,带距30~50cm;距离的大小因苗木生长快慢和播种机、中耕机的构造而异。

播种行的设置方法,可采用纵行条播(与床的长边平行),便于机械作业;也可横向条播(与床的长边垂直),便于手工作业。

3.撒播 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或垄上。撒播主要适用于一般小粒种子,如杨、泡桐、桑、马尾松等。撒播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单位面积产苗量较条播高,苗木分布均匀,生长整齐。但撒播用种量大,一般是条播的两倍;另外撒播苗木抚育不便,同时由于苗木密度大,光照不足,通风条件不好,使苗木生长细弱,抗性差,易染病虫害。

四、播种技术要点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