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练习题全集(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1 邓稼先

01 积累运用 【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勋(xūn) 选pìn(聘) 挚友(zhì) yáo(谣)言 ..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 妇rú(孺)皆知 ...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奠定 奠基)人和开拓者。 (2)佩服他、仰慕(仰慕 羡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3)在北京,见到阔别(阔别 离别)了22年的稼先。

(4)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提议 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1)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1924-1986),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基础提升】

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奠基(diàn) 背颂 马革裹尸(ɡuǒ) 死而后己 ..B.难堪(kān) 爆炸 驰骋万里(chěnɡ) 截然不同 ..C.殷红(yīn) 昆仑 锋芒毕露(lù) 引人注目 ..D.署名(shǔ) 宰割 热泪满眶(kuānɡ) 鞠躬尽瘁 ..

(解析:A.“颂”应写为“诵”,“己”应写为“已”;C.“殷”应读为“yān”;D.“眶”应读为“kuànɡ”。)

5.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C )

A.小明做事认真负责,熟悉业务,这次我们当之无愧地推荐小明负责此项工作。 ....B.《成语词典》那么厚,叫人惨不忍睹,我一看见它就头晕。 ....

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销声匿迹了。 ....

第 1 页 共 109 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D.日军在二战中干了许多坏事,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

(解析:A.“当之无愧”指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需感到惭愧。句中用错了对象,应是小明“当之无愧”;B.“惨不忍睹”指悲惨得让人不忍心看下去,用在句中与语境不符;D.“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形容广为流传,一般用于褒义语境中,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雾霾天气使中国不少城市的居民频发呼吸道疾病,各大医院呼吸科的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七、八倍。

D.刘同才书记的宣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可操作性,为企业、工会、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指明了方向。

(解析:A.第二个逗号应改为破折号;B.双引号中的双引号应改为单引号;C.删去顿号。)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因为”;B.搭配不当,将“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改为“铭记邓稼先的事迹并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D.语序不当,将“支持”和“关注”调换位置。)

02 课内精读

阅读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回答下列问题。

8.“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句话中的“要”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要”字说明邓稼先的不引人注目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突出了他忠厚平实、从不骄人的性格特点。如果去掉,就变成他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人了,人物性格的可贵之处就体现不出来了。

9.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把两人放在一起写的目的是什么?

第 2 页 共 109 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题

相同点:他们都是各自国家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各自国家的功臣。不同点: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常令人难堪;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通过对比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03 拓展阅读 (原创)

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

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

“咱们也建一个吧”

“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

“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

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进程。

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宏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形。

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南仁东更拼命了。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岳友岭说。

第 3 页 共 10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