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造与创造力) 下载本文

第一章创造与创造力

(1)我的兴趣总比别人的发生的慢。 (2)我有相当的审美能力。 (3)有时我对事物过于热心。 (4)我喜欢客观而又有理性的人。 (5)“天才”与成功无关。 (6)我喜欢有强烈个性的人。

(7)我很注重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议论。 (8)我很喜欢一个人独自深思熟虑。 (9)我从不害怕时间紧迫、困难重重。 (10)我很讲究自信。

(11)我认为既然提出问题,也就要彻底解决。

(12)对我来说,作家使用艳词只是为了自我表现。 (13)我尊重现实,不去想那些预言中的事情。 (14)我喜欢埋头苦干的人。 (15)我喜欢收藏家的性格。 (16)我的意见常常被别人厌恶。

(17)无聊之时正是我某个主意产生之时。 (18)我坚决反对无的放矢。 (19)我的工作不带任何私欲。

(20)我常常在生活中碰到一些不能单纯以是或否来判断的问题。 (21)挫折和不幸并不会使我对热衷的工作有所放弃。 (22)一旦任务在肩,我会排除困难完成。 (23)我知道保持内心镇静是关键的一步。 (24)幻想常给我提出许多新问题、新计划。

(25)我只是提出新建议而不是说服别人接受我的这种新建议。

以上25个问题是美国普林斯顿“人才开发”的测试题。要求被测试者必须以最忠实又最迅速的口气回答“是”或“否”,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用猜测的口气回答。如果打“是”的题目有20题,被测试者就被认为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一、感受创造的魅力

“创造”(create)是个多么富有魅力的字眼!在人类进步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事物,新的惊喜!从古老的洞穴中走出来,搬进奢华的别墅;从身上脱下仅能遮羞的树叶裙,穿上衣着光鲜的流行时装;从原始的茹毛饮血到精致美味的餐饮等。这所有的一切,没有一项成果不是得益于创造!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创造的历史,特别是近二、三百年来,人类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极快的推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人类也正是通过不断的创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比如近200年三次产业革命给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1781年,瓦特),1800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803年用于火车上,此后,在工业生产中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促使产业革命进一步深入,遍及化学、采掘、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

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电力的发现为代表,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以后,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厂,此后,电力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导致了“电气化”时代的到来;内燃机的出现,促进了石油的开采;电话、电车和无线电的发明,进一步便利

了交通。这一时期中,炼钢技术的改进,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不仅使原有的重工业部门(钢铁、采煤、机器制造等)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形成和发展起来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使世界工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以核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海洋的开发为其主要标志。科技革命波及各个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崭新的工业部门,如高分子合成工业、核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航天工业、生物工程、激光光导纤维等工业。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取代了部分人脑的工作,大大增强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这些国家的农业也实现了现代化。人类在向海洋索取资源和征服宇宙,以及探索新的能源、原料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此外,被称为第三产业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得到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采用,使人类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增加而提高生产率,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劳动、生活方式,微处理机正在进入家庭生活,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我们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式,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从根本上摆脱了人对自然力和对物的过分依赖,转为对知识、智力的运用和开发,知识和智力成了生产和财富的决定性条件和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产品和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大大缩短,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比尔·盖茨在新著《未来时速》的封底中说:数字信息速度的增加,使企业在未来的10年中的变化,将超过过去50年中变化的总和。所以,在这样的时代,知识、技术的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的创造性。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轰轰烈烈的到来使许多国家都敏锐的注意的创新所具有的强大的革命威力,意识到只有创造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才能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发达国家的学者们提出:创造是未来繁荣的发动机,革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我们国家也意识到创造、创新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案例:中国制造)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新年贺词中说:“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不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所以,我国希望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之路。

有人可能会说,创造离我们普通人很远,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创新。比如我们身边的发明创造:尼龙搭扣、双向手灯、充气式洗衣机。

除了具体的发明创造的物品之外,还有很多思想观念上的创造、创新。比如,在我国举办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就有非常多的令人耳目一新、大为惊叹的创意。张艺谋说,他们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付出了两年多的努力,其中就花了一两年时间在寻找好的创意。开幕式完美的把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开幕式既表现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又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如:

开幕式倒计时,采取击缶的形式。“鸟巢”东北侧上的一束火光,迅速盘旋了一个大圆,化为一片耀眼的白光。激活了“鸟巢”顶上的日晷。日晷将这一束强光反射到场地内,点燃了“缶阵”。缶阵以光波的律动,在滚雷的节奏声中,由发光的缶面连续闪出60、50、40、30、20、10字样。最后10秒,缶阵的击打节奏、加上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字样,配合着全场观众的激情呐喊将倒计时掀向最高潮。此时,焰火在高空中绽放。整个“鸟巢”宛若盛开的花朵。场内缶阵上的闪光,宛若花朵晶莹的花蕊。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缶上的LED灯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它们完美的把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很有新意。

紧接着,“飞天”把“奥运五环”从地面缓缓拎起,簇拥着五环升起,美丽而浪漫。 在鸟巢场地展开的晶莹剔透的画轴,给人梦幻般的感觉。从多媒体短片切进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开头的这一组镜头奠定了整台节目的风格。

活字印刷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带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这个节目看似机械,其实是897个训练有素的演员的表演,是过去我们常用的团体操的一种变异。对中文方块字的这种表现形式全世界都没有见过,很特别。实现了内容和形式创新的统一。 由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创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个人、国家及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知道创造的作用非常重要,可是我没有创造能力,那怎么办呢?

其实,创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除了低能或病患的人以外,每个人才孩提时代开始都有创造力,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创造力只有程度高低之分,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且研究表明,智商与创新思维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国外的一个调查显示:“高创造力组”的平均智商低于“高智力组”的平均智商。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需要平均智商即可。

有同学可能会问:既然人人可以发明创造,人人可以创新,那为什么我没有什么创造呢?这里的原因多种多样,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与我们的成长环境,与我们的性格爱好等都有关系。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把创造想得太神秘,太复杂,这反而会阻碍我们的创新思维。 下面我们看几个例子,看看大家的思维特点是什么,看看我们是否具有创造思维。 例1:看看,有多少人?(发散思维) 例2:选领导人

例3:招聘测试题(横向思维) 例4: 灯的启示

以上的例子使大家初步感受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等创新思维形式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从感性上初步懂得人人都可能创造、创新。 下面我们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二、创造及其相关概念 (一)创造

1.创造的定义

什么是创造?我国创造学者李嘉曾认为:“创造是人第一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义(基本特性):

第一,创造是人的思维与行为,人是创造的主体。人的创造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的思维活动,即通过大脑思考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另一种是人的行为,即在思维指导下具体的行动,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大多是情况下,作为创造活动的思维与行为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难以分割的。——主体性

第二,人通过思维和行为进行创造一定要产生成果。各种各样的创造成果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价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