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员试卷C 下载本文

质检员试题C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1. 质量检查员是施工现场重要的技术人员,应对现场质量管理( B ),其自身素质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进度有很大影响。

A. 部分负责B. 全权负责 C.主要负责 D.不负责

2. 技术复核目的一是在分项工程施工前提示、帮助施工人员正确掌握技术要求;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督促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 B )施工,避免发生重大差错。

A.初步设计 B.施工图纸、技术交底及技术操作规程 C.领导人指示 4. 技术交底及技术操作规程

3. 三全管理是来自于全面质量管理( C )的思想。

A. QMC B.TTC C. TQC D.TTT

4.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专职机构,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 B )的监督管理。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证技术性法规和标准贯彻执行,不代替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

A.严肃性 B. 强制性 C.压迫性 D.阶段性

5. 质量数据是用以描述工程(或产品)质量特性的数据,是质量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质量数据收集的目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 B )和验收性数据两种。

A. 计量值数据 B. 控制性数据 C. 计数值数据 D. 分析值数据

6. 水利工程项目按级划分为单位工程、( C )、单元(工序)工程等三级。 A.单项工程 B.单体工程 C. 分部工程 D. 单个工程

7.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的具体方法是,根据( B )的基本程序,结合项目特点,在制定项目总体质量计划后,列出各基本施工过程对局部和总体质量水平有影响的项目,作为具体实施的质量控制点。

A.项目划分 B.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C.工程施工 D.工程项目划分

8. 单元工程的质量控制手段主要是施工单位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三检制”( C ),建设、监理单位根据抽检资料,核定单元工程质量等级,发现不合格单元工程,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单元工程的施工。

A. 施工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质量监督站终检B. 施工班组初检、质检科复检、施工队终检 C. 施工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质检科终检 D. 质检科初检、施工班组复检、施工队终检

9. 对于突发性质量事故,事故单位要在( A )小时内电话向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报告。

A.4 B. 6 C. 8 D.12

10. 重大质量事故,由( B )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

A. 施工单位 B.项目法人 C.质量监督单位 D.政府

11. 水利工程质量检验由于检验手段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质量检验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化学检验和( B )。

A.仪器检验 B.感官检验 C.分析检验 D.取样检验

12. 单元(工序)工程施工质量合格标准应按照《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合格标准执行。当单元(工序)工程施工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时,应及时处理,处理后的( C )应按规定重新确定

A. 建筑等级B.工程等级 C. 质量等级 D.防洪等级

13. 分部工程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是:该分部工程的所有单元工程已经完建且( D )合格。

A. 70% B. 85% C. 90% D. 100%

14. 阶段验收的成果是“阶段验收鉴定书”,“阶段验收鉴定书”原件不少于( C )份,除验收主持单位留存1份外,其余暂由项目法人保存,待竣工验收后,分送有关单位。

A.3 B.4 C.5 D.6

15. 工程的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单位作为被验收单位( B )验收委员会。

A.参加 B.不参加 C.均可 D.必须参加

16. 分期围堰导流(简称分期导流)方式适用于( A )、河槽宽、覆盖层薄的坝址 A. 河流流量大 B. 河流流量小 C. 河流流量中 D. 河流流量大小均可

17. IV级导流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为( B )年。 A.1 B.1.5~3 C. 3.5 D.4

18. 水库施工期蓄水标准,应根据发电、灌溉、通航、供水等要求和大坝安全超高等因素分析确定,一般保证率为( B )。

A.70% B. 75%-80% C.80% D. 80%~85%

19. 混凝土纵向围堰与土石横向围堰的接头,一般采用( B )型式。 A.翼墙 B.刺墙 C.挡土墙 D.导流墙

20. 工程的首级控制基准点一般由( B )向承建单位提供。质量员要对上述基准点成果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向监理机构报告,

A. 测绘单位 B. 业主单位 C.设计单位 D.质量监督单位

21. 锚杆参数应根据施工条件,通过工程类比或试验确定。 一般可参照:系统锚杆锚

入深度1.5~3.5 m,其间距为锚入深度的二分之一,但不得大于l.5 m;单根锚杆锚固力不低于( D )t;局部布置的锚杆,须锚入稳定岩体,其深度和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A.1 B. 2 C. 3 D. 5

22. 砼喷射后至下一循环放炮时间,应通过实验确定,一般不少于( D ),放炮后应对砼进行检查,如出现裂纹,应调整放炮间隔时间或爆破参数。

A.1 h B. 2 h C. 3 h D. 4 h

23. 对于宽阔水域(如水库、湖泊、沿海港池)开挖、清淤工程的质量控制一般根据工程施工合同要求分为断面法和( B )进行质量控制。

A. 梯形法 B. 平均水深法 C.方格法 D. 综合分析法

24. 模板必须具有足够的( D ),能可靠地承受有关标准规定的各项施工荷载,并保证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A. 强度、弯度和稳定性 B. 强度、刚度和安全性 C. 挠度、刚度和稳定性 D.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5. 现浇结构>8M的梁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的( D )。 A. 75% B. 80% C. 90% D. 100%

26. 模板工序质量检测中,一般检查项目符合质量标准,检测总点数中有( C )及其以上符合质量标准,即评为优良。

A. 70% B. 80% C. 90% D. 100%

27.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不应超过其全长的( B ),否则需要进行调直。

A. 0.5% B. 1% C. 1.5% D. 2%

28. 对寒冷及严寒地区,当环境温度低于( D )时,不应对低合金钢筋进行冷弯加工,以避免在钢筋起弯点强化,造成脆断。

A. 0℃ B.-5℃ C. -10℃ D. -20℃

29. 先出厂的水泥应先用。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 C )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A. 1 B. 2 C. 3 D. 6

30. 使用单位对进场使用的掺合料应进行验收检验。粉煤灰等掺合料以连续供应( D )为一批(不足按一批计),硅粉以连续供应20t为一批(不足20t按一批计),氧化镁以60t为一批(不足60t按一批计)。掺合料的品质检验按现行国家和有关行业标准进行。

A. 20t B. 60t C. 100t D. 200t

31. 用各类皮带机运输混凝土时,当输送混凝土的最大骨料粒径大于( C )时,应进行适应性试验,满足混凝土质量要求。

A. 40mm B. 60mm C. 80mm D.100mm

32.混凝土浇筑坯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能力、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为( C )。

A. 10cm~30cm B. 20cm~40cm C. 30cm~50cm D. 40cm~60cm

33. 混凝土允许浇筑温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文件未规定允许浇筑温度时,可根据允许最高温度计算允许浇筑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大于( B )。

A. 18 0C B. 28 0C C. 38 0C D. 60 0C

34. 对岩基深度超过( C )的坑、槽回填混凝土,应采用分层浇筑或通水冷却等温控措施,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将回填混凝土温度降低到设计要求的温度后,再继续浇筑上部混凝土。

A. 1m B. 2m C. 3m D. 4m

35. 拌和用水加热超过( B )时,应改变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先拌和,再加入水泥,以免假凝。

A. 400C B. 600C C, 800C D. 1000C

36. 混凝土设计龄期抗冻检验的合格率不应低于( C ),混凝土设计龄期的抗渗检验应满足设计要求。

A. 50% B. 70% C. 80% D. 100%

37. 对先张法施工,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1%,且不少于( B )根;对后张法施工,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束。

A. 2 B. 3 C. 4 D. 5

38.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 D ),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50m3 必

3

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A. 0.2m B. 0.3m C. 0.4m D. 0.5m

39. 砂砾石地基灌浆结束条件有两种,第一种是灌浆直至不吸浆或最终吸浆量小于一定值时即结束灌浆。一般最终吸浆量控制在1~2L/min,然后继续灌注( B )即可结束。此条件适用于渗透性较好和多排孔内的中排孔灌浆。第二种是不论压力大小,只要灌入孔段内的干料量已累计达到规定的限量时,即结束灌浆。

A. 50min B. 30min C. 20min D. 10min

40. 油压启闭机机架的纵、横向中心线与从门槽实际位置测得的起吊中心线的距离偏差不应超过( B ),高程偏差不应超过±5.0mm。双吊点液压启闭机,支承面的高差不超过±0.5mm。

A. ±1.0mm B. ±2.0mm C. ±3.0mm D. ±4.0mm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