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的整个过程是了解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该评价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上,试图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4.实质教育论主张学科课程和分科教学,形式教育论主张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参考答案要点:

观点错误。形式教育论主张开设的对训练人各种官能具有重要作用的课程(如希腊语、拉丁语和数学等)都属于学科课程,并分科教学;实质教育论主张教给学生丰富而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的传授也主要是用学科课程和分科教学来进行。所以,实质教育论和形式教育论都主张学科课程和分科教学。

四、简答题

1.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要点: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上,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2.简述核心课程的优缺点并分析在何种情形下最适宜采用核心课程。 参考答案要点:

核心课程的主要优点包括:①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②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内在动机。③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

会。

核心课程的缺陷:①课程的范围和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学习的内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或肤浅的。②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③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内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

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主要针对某个社会问题,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组织教学内容。社会问题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社会问题课程的内容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种课程比较受学生欢迎。

3.简述校本课程的利弊并分析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

由教师直接参加的校本课程则具有以下优势:①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②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③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④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地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

校本课程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负面效应:①课程编制的权力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②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③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额外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④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

4.世界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要点:

⑴“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

超越。“评价即研究”、“评价即合作性意义建构”等理念已深入人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被认为是基本的评价方略。

⑵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价成为课程变革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国家主张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多角度评价。其中,把本国的课程推向世界、纳入国际组织、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展开合作性评价被认为是有效的课程评价方略。

⑶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5.我国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方面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要点:

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现在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论述题

1.试分析经济发展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论述要点:

⑴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 ⑵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 ⑶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 六、尝试实践

1.通过网络对几所高师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查,比较其课程设臵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你自己的认识。(略)

第七章 课堂教学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2.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3.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概念界定的不同,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和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5.系统分析模式:系统分析模式是在借鉴工程管理科学的某些原理基础上形成的.它将教学过程看作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强调以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系统的输入--产出过程及系统的组成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组合,借此获得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

6.目标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是由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瑞提出的.基本程序有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列出操作目标.确定测验项目的参照标准.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材料.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正教学等九点,呈直线型。

7.过程模式:过程模式是由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提出的。这一模式与目标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设计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从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代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灵活、实用,教学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有侧重地设计教学方案。

8.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9.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

10.教学设施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设计,一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二是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11.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都有着积极作用。

二、选择题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起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美德”的传统,其基本主张是( ABC )

A.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B.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C.科目本位的教学过程 D.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基本主张有 ( ABD )

A.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B.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C. 师生关系的品质 D.程序教学的方法 3. 认知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 ( ABC )

A.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B.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 C.学科知识结构 D.并轨制

4.强调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A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昆体良 D.亚里士多德 5.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E)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措施设计 D.教学时间设计 E.教学评价设计

6.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 ABC )

A.系统分析模式 B.目标模式 C.过程模式 D.结果模式 7.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 ACD ) A.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B.操作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C.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D.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8.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以下四个因素: ( ABCD )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情境或条件 D.表现水平或标准 三、判断题

1.教育性教学是夸美纽斯教育学的核心,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论,即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错误。提出这些观点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2.陈述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指示,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它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指示。

错误。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指示,它与陈述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它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指示。

3.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