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教案第一章 绪论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并了解其分类情况;

2.初步了解应用文的一般特点,明确学好应用文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基本特点,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以此来指导写作实践。 德育目标:使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意义产生正确认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应用文写作的作用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特点并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体现出来。

教学方法:设问导疑、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应用文写作,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应用文作品。如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汉刘邦的《求贤诏》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等,都是其中的精彩篇章。应用文体的产生早于其它任何一种文体。何以如此?很简单,因为应用文体比其它任何一种文体都更直接地参与生活。生活需要它,它应运而生。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应用文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通过它传达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它沟通联系加强协作,通过它繁荣经济促进发展,通过它保障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等等,可见其介入现代生活之广、之深。因此,应用写作作为写作中一个独立的分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各类秘书人员因他们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性质和特殊地位与作用,促使他们更需要掌握应用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秘书人员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文写作讲究的是规范,代表是威严和信誉。学好应用文写作,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你所写的应用文是否规范,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评价、检验,代表你所在单位的公众形象,影响到企业的美誉度和信誉度。因此,我现在就与大家一起探讨公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应用文呢? [新授]

一、应用文的概念

关于应用文的概念, 1979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的解释是: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所应用的简易通俗文字,包括书信、公文、契约、启事、条据等。定义很简单,但没能概括出应用文的本质特征,仅仅指出应用文的“简易通俗”,这才只是应用文的一些方面,而不是全部特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对公文的定义,推广开来,应用文的定义应为:应用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中办理公务以及个人事务时,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惯用格式的一种书面交际工具。这个定义规定了应用文的本质特征,使它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又涵盖了应用文的基本特性。

简而言之,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在处理日常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实用性文体的统称 。

二、应用文的起源

我国的应用文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应用文的起源至迟可以追溯到殷商社会晚期,也就是距今 3000 多年前,可以说我国有初步定型文字的最初年代也就伴随着有了应用文的使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商周时期的钟鼎文,《周易》中的卦、爻辞等,都是应用文的原始形态。所以,如果说,神话是中国文学的“祖先”,那么甲骨文则是应用文的“祖先”了。

在夏、商、周时代,甲骨文、青铜铭文中就有大量的军事、礼仪、凭证和档案作用的应用文。最早的应用文总集是《尚书》。曹丕的《典论·论文》和刘勰的《文心雕龙》都有关于应用文写作理论的系统论述。

“应用文”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宋代苏轼的《答刘巨济书》中,清代学者刘熙载的《艺概》一书中明确指出“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其实也”。 三、应用文的作用

应用文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阶层、每个个人。比如,科研单位的人员,需要用学术论文;政府机关指导工作,需要用公文;工商企业经营,需要用合同;打官司,需要用诉状;即使个人今天生病了、不能上课,也需要用到请假条;……。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应用文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许多人可以一辈子不写小说、剧本、诗歌、散文,但他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却免不了要写应用文,小到写张请假条,大到计划、总结、论文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可以这么说,应用文使用的广泛,已经到了无所不在的程度。今天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文是任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具。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1.指导、规范作用 应用文的指导、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上级党政机关颁发的各类公文中。如法规性公文对下属部门或单位以及人民群众的工作或行为具有强有力的规范、约束作用;党和政府下发的各类文件,其中的方针政策对下级做好各项工作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有些反映工作情况、 通报典型事件、总结经验教训的公务类文书,能给下属单位及有关人员起到教育、借鉴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宣传、教育作用 应用文的宣传、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公文类和宣传类应用文中。如党和政府下发的各种文件、法规、制度等公文,其中的作用之一便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各级各类机关单位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推广先进经验,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和揭露丑恶行为,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交际、联系作用

应用文的交际、联系作用最广泛,可以说大部分应用文文体都具有这种作用。如公文是加强上下级联系的纽带,也是与平级单位或不相隶属的单位沟通联系的有效工具;还有各种专用书信、启事、海报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活动中起到公关交际、沟通联系的作用。

4.凭证、资料作用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经济活动中,应用文大多具有凭证、资料作用。如上级下达的文件、党和政府颁布的法规、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等,都可作为开展工作和检查工作的依据;而一些条据、合同等,是经济业务中的凭证,当事人一旦与对方产生经济纠纷,有了这些凭证便可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去追究对方的责任,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另外,有些应用文也是历史档案资料,如要了解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只要查阅当时存档的应用文便可得知;有些冤假错案在事后也能凭借存档的有关文书澄清事实,平反昭雪。

5.知照、协调等作用。有些应用文并非只有一种作用,而是兼具多种作用,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 四、应用文的分类

应用文的种类很多,各种版本的应用文写作书籍对其分类不完全相同,这是由划分的标准不同而形成的。一般来讲,有两种划分标准:一是按应用文的内容、性质和作用划分,二是按应用文的体式进行划分。本书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在兼顾这两种划分标准的基础上,将应用文分为七大类:公文类、宣传类、法律类、经济类、事务类、礼仪类、涉外类。 五、应用文的特点

每一大类甚至每一种文体的应用文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就总体而言,应用文同别的文体比较,有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要谋篇布局、用词造句、使用标点符号,讲究条理性、逻辑性,同样使用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使用价值的实用性

应用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实用应用文体的写作,那么它和其他文章体裁的写作有什么不同呢?注重实用,是应用写作不同于其他写作的主要标志。应用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际的,需要处理的事务是具体的,大到国际活动的备忘录,小到晚会的请柬,无不是为某一项或大或小的具体事件而准备的。文学作品的写作也注重社会效果,正如高尔基所说的那样:“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高尔基选集·文学论文选》第133页)。当然,这种“现实”,并非自然形成的现实,而是经过作者提炼加工的现实。文学作品的实用,毕竟是间接的,并不靠它传达情况、承办事情或直接解决问题。而应用文则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我们写一篇市场调查报告是为了了解市场行情、寻求对策;写一份通知,是为了告知有关事项;做一个广告,是为了宣传产品、开拓市场。所以应用写作有着明确的目的,真可谓“有的放矢”了。这种为解决实际问题、讲究实效的实用性,确实是应用文所特有的属性。

2. 内容的真实性

写一般文章或文学作品,作者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爱好,自由地选择材料和确定主题,写现实材料可以,写历史题材也可以,乃至发挥想象,写写神话科幻,反正有广泛的选择余地,而且为了发挥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的作用,要竭力避免真人真事,即所谓对生活加以艺术的概括提炼。应用写作却根本不同,要求的是绝对的真实,并不要求刻意描绘人物的形象及其内心世界,而是要求写人叙事客观准确,什么人做什么事,来不得半点虚假。众所周知,应用写作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写作,不管对谁行文,也不管是哪一类文种,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成文,绝不能不顾事实和有关背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一点在公文中最为突出,因为公文是代表某个部门、集体的意见,不是个人在任意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例如,当本部门出现重大事件时,就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写出报告或请示。在行文中必须依照事实真相如实汇报,不能夸大缩小,更不能凭主观猜测、臆断,又比如市场调查报告,是对市场营销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而写成的反映市场客观规律的书面材料,试想如果闭门造车,缺乏真实可靠的依据,又如何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去占有开拓市场呢?即便是广告,也不能脱离真实而吹嘘得天花乱坠,不然肯定与做广告的初衷背道而驰,失信于广大消费者而自我毁灭。

3. 对象的明确性

应用写作的针对性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象明确。写文章是给人看的,即要有一定的阅读对象,但这阅读对象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是宽泛笼统的,并无明显的约束力。有人赞赏苏东坡的词豪放风流,令人荡气回肠;也有人更偏爱李清照、柳永的词婉约感伤,一咏三叹。换言之,读者接受了哪个作品,他即成为该作品的阅读对象了,如不愿意读也不必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