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辅导员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最新教育文档 下载本文

浅谈辅导员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技巧

每个家长对子女的期待都是极强的,不管他们的学识如何、经历如何、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如何,这种期待会贯穿在子女成长的全过程。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存阶层的不同,家长表现出来的与人沟通的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与子女的沟通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给辅导员和家长的沟通带来不同的障碍。辅导员如何让家长认同自身的教育方式,使家长与自身达成共识,一起配合教育好孩子、管理好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辅导员的沟通艺术。 不管何种类型的家长,辅导员都要让他们清晰地了解,把学生送到学校并不是把教育的责任外移,而是寻找一个更为专业的合作伙伴,共同教育和管理孩子。很多家长对这样的理念开始是不认同的,我们经常在家长们的谈话中感受到这一点,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学校来承担,家长只负责支付相应的费用,学校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全方位地照顾和管理学生。一旦家长有这样的理解,在今后的管理中与辅导员的配合度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在日常与家长沟通的工作中,除了要达到辅导员工作的要求外,还应该有一些创新性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工作要求的部分包括日常与人沟通的多方面,如客气地谈话,、热情周到地接待,多方位、多层次地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这些常规性工作

的开展是每个辅导员都能做到的事情,但是要让沟通达到良好的效果,还必须加入一些创新性的工作。

创新性工作开展的前提是要区分家长的类型。总结之前结识的一些家长,根据其对子女的管理方式和态度,笔者把家长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知识型家长、脾气暴躁型家长、溺爱子女型家长、放任不管型家长和束手无策型家长。不同类型的家长在子女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基于这一点,我们要采用差别的沟通方式,意味趋同的沟通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知识型家长而言,他们绝大部分能够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子女,能够有较为独特和适合子女的沟通教育方式,并且他们都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对于子女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关注度都比较高,能和教师有良好的配合。因此对于这部分家长,辅导员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后,可以请家长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脾气暴躁型家长应该是所有家长类型当中最“易燃”的类型,在交流过程中稍微不注意方式方法甚至是语气上的小差错都可能引发矛盾。轻者不配合辅导员工作,拂袖而去;重则大声争吵,甚至会有肢体上的冲突。所以在与这一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时,必须非常注意自身的言行。可语气平和地把学生的情况如实陈述给家长,最好有可信度较高的证据,并且要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而感到焦虑甚至无所适从,只是想和家长共同商讨如何使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一旦在沟通

过程中感受到家长有过激行为的前兆,一定要及时停下来,倾听家长的意见,安抚家长情绪,尽量避免这种不安成为矛盾事件的导火线。对待这一类型的家长要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证据服人。

溺爱子女型家长典型的特点在于看不到子女的缺点,即使子女犯错也觉得没有多大不了的事情,不愿接受教师对孩子的批评,更多希望教师在子女身上采取表扬教育,不要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这部分家长,辅导员在与他们沟通时一定要采取“欲抑先扬”的沟通技巧,对这部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在沟通中逐一呈现给家长,并且要认同父母对子女的爱,让家长从心理上接受教师,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沟通中一定要用委婉、旁敲侧击的方式来提出学生的问题,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的方法。

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激起他们对子女的关心和期望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他们对子女的事情不会太上心,觉得都会按要求或者按计划发展,属于典型的将教育责任完全转移给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对这类家长,辅导员要采取“比较的方式”,让他们看到有家长参与的教育和没有家长参与的教育,子女的发展情况有明显的不同,让他们从思想上意识到放任不管可能给子女的成长带来的危害,主动配合辅导员的工作。

束手无策型家长属于教育子女“心有余而力不足型”,他们很关心子女的成长,事事亲力亲为,却收效不佳。孩子排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