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柱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doc 83页)(智能推荐版) 下载本文

混凝土前,测量观测点的原始标高,并作详细记录。每半个小时观测一次,若沉陷超过2mm,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并校正、加固。

8.4影响施工控制的因素 (1)结构参数

不论何种桥梁的施工控制,结构参数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参数是施工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结构参数主要包括:

1)结构构件截面尺寸。 2)结构材料弹性模量。 3)材料容重。 4)材料热膨胀系数。 5)施工荷载。 6)预加应力。 (2)施工工艺

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构件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控制之中。

8.5施工监测

监测包括结构温度监测、应力监测、变形监测等,是桥梁施工控制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因测量仪器、仪器安装、测量方法、数据采集、环境情况等存在误差,因此结构监测总是存在误差。该误差一方面可能造成结构实际参数、状态与设计或控制值吻合较好的假象,也可能造成将本来较好的状态调整得更差的情况,所以,保证测量的可靠性

对施工控制极为重要。在控制过程中,除要从测量设备、方法上尽量设法减小测量误差外,在进行控制分析时必须将其计入。

8.6施工变形监测

8.6.1施工变形安全监测的原则:

(1)根据桥墩地址的实际情况,要做到“目的清楚、合理建网、方案可行、安全经济”;

(2)对桥墩基础承台和墩身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明确主要控稳因素的基础上,对重点部位、重要因素进行重点监测;

(3)采取“以人工监测为基础,必要时实行联机实时监测”的原则;

(4)监测过程中以外部监测为主,如有必要可进行地基基础内部监测,以便对出现的异常做出具体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

8.6.2施工变形安全监测系统的主要组成 (1)施工监测网和监测点的布设

为了保证外部变形监测的精度,根据控制测量学理论和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特征,将施工测点进行合理的布置,以构成能满足观测精度要求的观测网。测定点位平面坐标及其变化的监测网称为平面监测网;测定点位高程及其沉降量的监测网称为沉降监测网。

根据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精度要求及仪器埋设位置和方式不同,拟将测点分为三类:

基准点: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的稳定岩体上,为外部变形监测提供起算成果的测量点。基准点的选取应与桥梁控制网结合使用。

工作基点:观测期间应保证工作基点点位的稳定性。并通过监测

网复测进行检验校正。

观测点:直接埋设在被监测构件的合理部位上的观测点,其点位选在能反映被监测变形变位特征的典型部位上。并确保其便于观测、稳固、耐久,以使观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被监测部位的变形变位特征。

(2)测量频度的选择

根据桥墩基础、承台以及墩身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点,拟定变形观测的时间应在桩基开挖过程到主墩施工完成之前。测量频度一般根据施工进度决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变形监测范围:承台边坡和墩身。 (4)监测仪器设备 1)全站仪一台; 2)棱镜2个; (5)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监测内容和桥梁所在的地形特征以及视线要求,建立桥梁施工和变形控制网,其各控制点由施工单位根据视线要求和地形特征自行拟定。

1)监测作业要求

所有上述操作均要在温度相对稳定环境下进行,通过大气温度昼夜变化规律观测,在天气正常的条件下,在一昼夜内,晚7点到次日凌晨太阳出来时的大气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因此监测时间在夜间9点到次日凌晨6点前完成。

2)监测频度要求

根据施工要求,监测时间选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和结束后,对每一监测点进行监测。测量频度根据施工方案具体确定,根据实际情况调

整。

3)监测精度要求

根据本桥制定的监控网测量精度见下表 监测控制网测量精度一览表

监测控制网名称 平面监测网 沉降监测网 监测点 点位精度(mm) 3.0 2.0 3.0 高程精度(mm) 1.0 1.0 2.0 角度精度(") 1.0 相对点 相对基准点 相对基准点 相对于工作基点 8.6.3资料管理

资料管理系统主要由资料的收集、处理、存储、解释和反馈分析、安全计算等部分组成。

首先对采集的原始数据有必要进行可靠性检查,但要注意对任一发生偏离的实测原始数据要经过审查、分析后才能放弃。因为实测值的偏离有可能预示着险情。资料处理后要按规定的格式分监测部位、监测物理量将原始测值、转换数据有经处理的数据资料登载记录、逐次归档,并建立数据库存储。

8.7高墩施工监测与控制

对桥梁实行施工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控制整个施工过程中墩的应力、应变;预报墩的应力状态,确保墩的施工安全性。

(1)桥墩应力监测

对桥墩进行应变观测,总共观测2个断面,每个断面分为2个测点。

(2)桥墩变位监测 1)桥墩中心位置监测

为确保桥墩施工与设计位置、高程吻合良好,在施工过程中应监测桥墩中心的平面位置与高程,施工至该截面处施工单位应测量桥墩

中心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

2)桥墩变位监测

为控制桥墩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应监测桥墩在顺桥向、横桥向的变位。测点采用棱镜,基座伸出桥墩外侧面约10厘米。 九、特殊季节施工措施

9.1冬期施工措施

根据冬期施工部位和进度要求,提前制定具体的冬期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混凝土部位施工严格执行冬期施工方案中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和有关规定,做到组织保证,措施得力。

(1)冬期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

冬期进行的结构施工,在生产计划中统一安排,并提前具体落实。不宜进行冬期施工的项目,尽可能安排在其他季节施工。入冬期的施工项目本着选取先室内后室外,先地下后地上,易冻工程先做的原则进行安排。做到合理搭接,尽量减少冬期施工的施作业面。冬期施工明挖基坑和围护桩探坑土方开挖,需进行周密计划,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连续施工。主要技术措施有:

①提前收集冬期气象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关注未来天气变化,并加强冬期施工期间温度监测,做到有备无患。

②对于施工机械和施工降水排水管道,采用加防冻液或包裹保温等措施,防止其冻结,影响降水效果。

③对于冬期敞开基坑开挖,采取覆盖、加温等措施进行保温,创造合适的施工环境,防止下步工序前土体冻结,保证施工质量。

④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签定供应合同,明确混凝土供应商的混凝土生产到运输过程中的保温责任,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