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搭石》教案 下载本文

画一般的美感

师导: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

师引: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引: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3、师导: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预设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评: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4、师导: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引: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生:fúfúfú

师导: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引: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预设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评: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预设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引: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3:是“弯”的意思。

师引: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引:(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小结: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

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导: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引: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引:(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预设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预设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评: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预设生:不会 师引:为什么?

预设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小结: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引: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引: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引: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引: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预设生:尊老爱幼

师引: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导: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预设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评: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导: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师引: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预设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引: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生发挥想像想)

师导:咱们来交流交流。

预设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评: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预设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评: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预设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评: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总结: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 (生齐说——心头) 五、巩固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搭石上还有哪些美? 2、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21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刘章爷爷的家乡,领略了那里的风景。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它们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作者为什么觉得家乡最美的就是这平凡而普通的搭石?搭石有什么魔力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搭石》去感受那里淳朴的民风,体验那里美好的民情。(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发现美

1、师导:一排排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处?人又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一找吧。同学们可以把找到的相关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再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三、品读体验,感受美

师导: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不但能自己认真读课文,画句子,而且能够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现在,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1)预设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预设生: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引:从哪可以看出来呢?

预设生:因为句子中说“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就是说老人无论自己有什么着急的事,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把搭石摆好。所以我说这是一位很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师评:有理有据,说的不错。从这个场景中,你还看出了什么? 预设生:我感觉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板书:善良) 师引:理由呢?

预设生:因为这位老人宁可自己先不赶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摆好。从这我能看出这位老人非常善良。

师引:那请同学们看这两句话。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谁能读一读这两句话?(指名读) 师引:能说一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哪句话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场面更适合? 预设生:第一句话更合适。 师引:为什么?

预设生:因为第一句话中,有无论,只要,一定,这些关联词语,而且后面还说“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师引:“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预设生:这是因为老人怕搭石不稳,从这也可以看出老人很为别人着想。

师评:从你的发言中老师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读书认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谁能再读一读描写老人认真搭石的句子?(指名读) 师引: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预设生评:我觉得他读得一般。我觉得在读的时候,应该把那几个关联词语读得重一些。

师引:哦?那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生读) 师评:读得确实不错。

师小结:透过句子,我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吧!师引读:上了点年岁的人,生齐读。 (2)师导: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并感受到了美? 预设生:我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发现了美。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这句话中的“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说明人们走搭石时都想着后面的人,我觉得这也是家乡人的一种美。

师评:对,心中有他人也是一种美。谁还愿意说一说你找到的美?

(3)预设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

声音,象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预设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一种协调有序的美。因为这是一行人一起过搭石,所以他们在走的时候必须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就是说谁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错,这样才能配合默契。 师评:对,这是一种和谐的美。(板书:和谐)从这句话中,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预设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声音美。 师引:声音美?声音美在哪?

预设生:踏踏的声音,象轻快的音乐。

师引:你能模仿一下过搭石的声音吗?(学生模仿,师评价)

师小结:踏踏的声音,真象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谱出了家乡一首首动听的歌谣。 师引:你还能感受到这句话中蕴涵的其他美吗?

预设生:还有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引: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师范读句子)

师引:谁愿意把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预设生1: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搭石上协调有序的依次而过的情景。他们走得很整齐。

预设生2:我的脑海中想象的是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微波荡漾,人影绰绰的那副很美的画面。

师引:谁愿意把大家带到那美好的画面中?(指名读) 师评:你读得太美了。谁还愿意试一试?生读

(4)同学们仿佛已经陶醉其中了。你还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发现了美?

预设生:我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发现了美。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句话是说两人同时过桥的时候,谁也不会抢着过,而是让对方先走。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美。 师评:对,美还体现在互相谦让中。(板书“谦让”)

预设生:“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我感到家乡的人彼此都非常友善。

(5)师评:有道理。或许,乡亲们的友情就在这彼此相遇时的拉家常中形成了。谁还找到了课文中的美?

预设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引:这句话中有一个成语,谁找到了? 预设生:理所当然

师:理所当然?说一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理所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理应如此的意思。

师引: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中的“这”指什么呢? 预设生: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 师导:那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预设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我的家乡只要年轻人遇见老人过搭石,就一定会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