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下载本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分析:

本书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力图实现四大指定领域的有机融合,使每部分内容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的内容包括“方法与指导”和“活动与探究”两部分,每部分均采用主题的形式呈现。“活动与探究”部分又按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领域及相对集中编排,又保持相对独立。每个领域的内容力求通过活动或案例的形式呈现,部分环节还增加了知识窗、小资料等作为拓展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对话录的内容,明白这几种观察方法的具体做法。并能将所学方法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中整体归纳能力。

2.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措施: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剪刀、尺子、胶水等 课时安排: 每周2课时。

.

.

课题: 1.观察的学问 累计课时:2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的文章。文中不仅介绍了观察的一些方法,还强调要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由于是以对话的形式介绍的,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易于被儿童接受。

课文以对话的形式分别写出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不同方法”“观察方法的总结”。对话的开始即以从生活中提问的方式引出了观察的无时不在,并用举例的方法说明了学会观察的重要性。在介绍观察方法时,不仅有老师介绍的例子,如:放大树叶的脉络、细菌来观察,制作地球仪来观察;还有丁丁在听了老师的讲话后,进行的举一反三。如:用模型来观察楼房的设计。在不同的观察方法中,丁丁的语言还起到了过渡作用――由放大观察引入缩小观察,由横向比较引向纵向比较等。

在对话的最后,又通过丁丁的总结与老师的提醒,对所介绍的观察方法进行了总结,做到了由分述到总结。这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也利于培养学生在讲话时善于总结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中观察过很多生物,如蜗牛、鱼、昆虫、种子、花等,所以对花的结构有所了解,对观察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对科学观察的内涵以及科学观察的方法可能了解的少一些。另外学生没有使用过显微镜,也没有做过临时装片,这方面能力是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加强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技能性目标 :尝试观察的基本方法。

情课感性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本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对话录的内容,明白这几种观察方法的具体做法。并能将所学方法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 难点:1.培养学生阅读中整体归纳能力。

2.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

教法:教师演示和学生读图解、练习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观察欲望。

学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各种示范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正方形彩纸、剪刀、彩笔等。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同学们,观察过校园花园中的花朵没有?知道花园里有几种花?花有几种颜色,组成了什么图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