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概述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篮球运动概述

第一节 篮球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篮球运动是一项以篮球为竞赛工具,在特定条件(规则、场地、器材、设备等)下,比赛双方各出5名队员,参加比赛的个人和集体以一定的体能为基础,以掌握特定的专门技术和战术方法为手段,在比赛中争夺球权,力争在攻守交替和对抗中获得球和展开投篮得分,并以得分多少决定胜负的集体运动项目。突出地表现在速度快、对抗性强、准确性高,注重速度与高度的统一。 一、篮球运动的特点

㈠ 集体性特点 ㈡ 综合性特点 ㈢ 对抗性特点 ㈣ 健身性特点 ㈤ 增智性特点 ㈥ 商业性特点 二、篮球运动的作用

㈠ 具有培养团队精神的作用 ㈡ 具有提高国民体质的作用 ㈢ 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㈣ 具有促进国际交往和增进友谊的作用

第二节 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

近代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东部地区的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尔市(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是由该校教师美籍加拿大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于1891年发明的。

在当时的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里,户外体育运动已开展的比较普及,橄榄球、足球、曲棍球等深受学生喜爱。美国东部地区入冬较早,天气又较为寒冷,为了弥补冬季缺乏适当的室内集体运动项目之不足,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受到当地民间儿童摘桃投入桃筐的启发,几经尝试,于1891年12月发明了在室内进行的篮球游戏。篮球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历经百年,已成为风靡全球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之一。

最初的篮球运动,以足球为工具,队员将球投入挂在室内两侧离地面10英尺高的墙壁上的篮筐,参赛人数不限,只要求场上双方队员人数相等。新的运动项目一诞生就深受学生和大众喜爱,称之为“奈史密斯球”,奈史密斯根据“篮子”这一投掷目标,取名为“篮球”。最初,由于桃筐底部是封闭的,每次投球进桃筐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来才能继续比赛,开展起来十分不便。

随着篮球运动的开展,由室内转向室外,到1893年后,进一步充实了规则、简化了竞赛程序;取消了篮子的底部,使篮球能直接从篮筐中下落;在篮球场地上也增设了分区线、中圈及灯泡式的限制区,球场界限初步形成;逐渐形成了现代的篮板、篮圈、篮网的雏形;比赛从中圈跳球开始,场上队员也有锋、卫的分工,至此现代篮球运动基本形成。

第三节 中国的篮球运动

一、我国篮球运动的简况

1895年9月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来会理将篮球传入我国天津,自此,篮球运动在我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1974年,国际篮联和亚洲篮联先后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篮球运动的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恢复很快。1975年和1976年,中国男、女篮球队分别参加亚洲篮球锦标赛,双双获得冠军。

1983年我国女篮在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不畏强手获得第三名,从而跻身于世界强队行列。1984年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我国女篮又获得铜牌。

1986年我国男篮在第十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取得了第九名的好成绩,在1994年第十二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闯入八强,并在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上取得第八名的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1992年我国女篮在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获得亚军,1993年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女篮冠军,1994年在第十二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上,夺取第二名。中国女篮已经成为世界强队之一。

1995年中国篮球协会推出篮球职业篮赛,以赛制改革为先导,积极与国际接轨,走职业化道路。这是一条与国际通用的方式接轨之路。我国球员走出国门,请进国外优秀球员和教练员到我国CBA职业联赛参赛和执教,使我国优秀球员有机会进入国际最优秀的职业培养环境,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打法。一进一出,内外结合,共同提高,促进了我国的篮球竞技水平,使中国篮球充满了竞争与活力,蓬勃发展,健康向上。 二、我国篮球运动的差距与努力方向

㈠ 差距

⑴ 个人基本功和攻守能力不强,技术运用失误过多。 ⑵ 身体体能与素质和对抗力量差。 ⑶ 心理训练水平不高。 ⑷ 内线攻守能力差。

⑸ 抢夺篮板球的意识技能与能力差。 ⑹ 攻守转换速度慢,节奏控制不好。

⑺ 俱乐部组织管理体制与法规机制欠规范。 ⑻ 篮球市场的培育与开发欠力度。 ⑼ 高水平的教练员的数量小质量差。 ㈡ 努力方向

1.明确训练指导思想 2.必须苦练基本功 3.狠抓训练作风的培养

4.抓好后备队伍的科学化训练 5.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6.抓好裁判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7.抓好俱乐部的建设与发展 8.重视并强化体能训练

第二章 篮球技术理论与实践

篮球技术是在篮球比赛中所运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篮球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大部分(见图2-1)。

篮球技术 进攻技术 防守技术 传接球投 运 篮球持球突破移 动抢篮板球个人防守抢 打 断 球球球一、移动技术分类

移动技术作为攻防技术的基础,实用性强,其在篮球比赛中被广泛运用,移动技术动作分类如同2-1-1所示。

起跑 跑 图2-1 篮球技术分类

第一节 篮球技术。

移 动 跳 急停 转身 滑步 跨步 步法 侧身跑变向跑变速跑后退跑单脚跑双脚跑跳步急停跨步急停前转身后转身前滑步侧身步后滑步同侧步异侧步后撤步攻击步绕步碎步 二、移动技术分析

移动技术包括走、跑、跳、急停、转身、跨步和滑步等各种脚步动作。

图2-1-1 移动技术分类

三、移动技术的运用

⑴ 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与规律,充分发挥移动技术的基础功能作用,合理组合动作移动技术,善于处理移动技术和其他技术间的联系,提高移动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 控制重心、转移重心、保持身体平衡是运用移动技术的关键。运用时,要根据球场上复杂多变的情况,始终保持重心的稳定,身体的平衡,提高移动技术运用的灵活性、多变性和突然性。

⑶ 明确运用的目的,提高移动技术运用的实效性和应变性。移动技术运用的目的,就是要求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通过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多变的组合,为完成具体攻防任务争取时间优势和空间优势,力争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真假结合、快慢结合。 四、移动技术的动作方法

㈠ 起动

起动是队员在篮球场上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时的一种脚步移动的方法。 ㈡ 跑

跑是队员在球场上为改变位置、争取时间完成攻防任务的脚步移动方法,具有快速、灵活、突然、多变之特点。篮球场上常用的跑有侧身跑、变速跑、变向跑、后退跑等。

1.侧身跑 2.变速跑 3.变向跑 4.后退跑 ㈢ 跳

跳是队员争取高度控制空间优势的方法。 1.双脚跳 2.单脚跳 ㈣ 急停

急停是队员在跑动或移动时,突然制动的方法。 1.跨步急停 亦称两步急停 2.跳步急停 亦称一步急停 ㈤ 转身

转身是以一脚为中枢脚,另一脚向不同方向跨出后,使身体方向改变的一种转向方法。

1.前转身 移动脚向中枢脚前的方向跨出,使身体位置和方向改变,叫前转身。

2.单脚跳 移动脚向中枢脚脚后跟的方向撤步来改变身体位置和身体方向的转动叫后转身。

㈥ 跨步

跨步是以一脚为中枢脚,另一脚向前方或侧前方跨出,但不改变身体方向的步法。

1.同侧步(跨步)

2.异侧步(跨步) 异侧步亦称交叉步。移动脚向中枢脚的方向跨步叫异侧步。

㈦ 滑步

滑步是防守的主要移动步法。特点是移动速度快,重心转移快,易控制身体平衡,可向不同方向移动,堵截进攻或移动路线。根据滑步时移动的方向,滑步可分为侧(横)滑步、前滑步和后滑步三种。

1.侧(横)滑步 2.前滑步 3.后滑步 ㈧ 后撤步

后撤步是前脚变后脚的一种移动方法。 ㈨ 攻击步

攻击步是防守时队员突然向前跨步,伺机抢断球或阻挠进攻的一种移动步法。

㈩ 绕步

绕步时防守时常用的移动步法。 〔十一〕碎步(滑跳步)

碎步是防守移动步法,平步防守时运用较多。特点是步幅小、频率快、易控制防守面积。

第二节 运球

运球是指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手连续按拍使球借助地面反弹起来的动作。

一、运球技术分类

运球的方法较多,根据其动作结构和技术特点可按图2-2-1所示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高运球 原 地 运 球 低运球 高、低运球 运球急停急起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行进间 体前变向不换手运球 背后运球 转身运球 胯下变向运球

图2-2-1 运球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