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下载本文

小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是一个有强烈交往意识,信息万变的社会。社会越发展,社会联系就越广泛,对人交往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市场经济和信息传播的高速发展,国内国际竞争合作的频密纷繁,无不预示着需要千百万具有良好交往素质的人才。这一切必须反映到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来。小学时期是儿童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第一个阶段。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多的是面对电视机、电话、电脑网络等,而缺少与人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少年儿童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比学习问题还要严重,据青少年服务咨询服务中心对6万多人次的调查表明,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占42%,而学习方面的问题占27%。[1]在对三到六年级学生抽样调查中发现,有50%以上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来自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和问题[2],因此,对小学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心理分析及引导是时代的需要,是个性发展的需要,应当成为教育的内容。

二、概念的界定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基本社会活动。

人际交往就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为了达到彼此传递思想、交换信息、表达情感、满足需要等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心理上的沟通和行为上的相互作用。

人际交往心理是指人们关于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动机、态度和处置技巧。

小学生人际交往主要是与同伴的交往、与父母的交往、与教师的交往。 小学生人际交往适应不良,一般指小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的不完善,不适的状态,如自卑,狭隘,逃避,焦虑,行为对抗等,并难以和他人相协调。[3]

三、人际交往适应不良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班集体生活中,学生间的人际交往总会出现紧张、冲突、矛盾的现象,而这些小学生交往的不良行为现在已经日趋严重。学期初,我针对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心理,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问卷情况,表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

1.心胸狭隘型

心胸狭隘是指心胸不够开阔,心眼狭小,缺少一定的度量,过于在意别人的说法,容易受到伤害,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小心眼”。即使是与自己本来无关的事情,也会觉得是指向自己的,产生心理冲突。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则过多的表现为容不得别人,自尊心很强,特别敏感,喜好猜疑,常常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或小事变大,甚至有的学生还因此而引发出一些攻击性行为。这在小学生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中居首要位置。我班有个叫李丹的女孩,她聪明、勤奋,但课间总是一人独处,显得有些不太合群。她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尊心太强了,特别的敏感,特别容易受伤害,所以同学们都对她敬而远之。由于下午临时有活动需要提早集中,老师要求中午回家吃饭的同学抓紧时间,尽量早点回校,注意路上不要贪玩,注意交通安全。老师中午回家吃饭回校,正碰上路边有人争吵,班上的小仪正在人群里看热闹,老师并没有叫他,看他自己能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准时返校。结果他真的耽误了时间,回来迟到了。于是老师不点名地批评了他,“没有时间观念,不能约束自己,不准时返校……”。李丹由于在家找下午活动需要的材料,也回来迟了,她听到老师的批评后,总觉得老师是在说她,越想越委屈,竟然在座位上呜呜地哭了起来。同学们知道真相后,都说“李丹什么地方都好,就是太小心眼了!”

2.嫉妒型

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怨恨的情绪体验。嫉妒是人性的弱点,常常发生在两者年龄、文化、社会地位与条件相当并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对竞争对象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辈、同学和同事间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些条件相当的人之间有可比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去年我给学生上一堂美术课,临近下课时,一位女学生半哭半叫道:“要你赔,要你赔!”我走过去一看,只见她已经完成的水墨画作业纸上有一个墨色的大圆点,这对于一幅完工的画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败笔。经询问下来,才知道这是她同桌的“杰作”,并告诉老师说,她的同桌见她的画画得很好,而自己的却很差,于是心理很不好舒服,故意将一滴墨汁倒到了她的画上。我在听了这位女同学的诉说之后,竟然一时间不知道怎样去安慰这位急得想哭的同学和批评那无礼的同桌。我当时真的很惊讶,就因为别人比自己画得好,而故意将别人的画毁坏,这种损人不利

己的行为竟然会出现在这么小的学生身上。

3.自我中心型

自我中心的人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只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固执已见,不容易改变自己的态度,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小学生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在和同学的交往中,他们常常任性、霸道。在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唯我独尊,唯我最好,唯我做得对,唯我最行、最聪明,在与别人谈话时,总是谈“自己”,以“我”打头。这使得他们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无法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老师,牛宏踩了我的脚!”上课时,一个响亮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的讲话。告状孩子是王博,今年11岁,性格泼辣,是我们班的“告状”大户。王博“告状”有个特点,就是从来不论场合。他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冷不丁地冒两句话出来,每次都是小不点的事情。王博的表现很明显的是以自我中心,这类孩子往往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上,不能采纳不同意见。通常,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和同学无法和平相处,较为严重的还表现为行为攻击。

4.自卑型

自卑感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常常表现为抑郁、胆怯、失望、忧伤、害羞、不安和内疚的心理,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一系列日益显著的影响,如智力水平逐渐下降,思维与应变能力的减退,形成孤僻、懦弱、虚伪的性格,甚至走向危险道路。我以前教过一个叫许婷的孩子,她很内向,从一年级开始就不敢举手发言,与同学、教师交往时总是怯生生的,参加活动也不积极。我问她为什么,她想了半天,终于小声地说:“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别人都比我好。”

许婷的症状是典型的自卑表现,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心做不好,怕被人耻笑;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则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易自卑的孩子常常沉默内向,情绪低落,自幼少受鼓励和表扬,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里,父母、教师等外部评价性质消极,致使孩子内心的自我评价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扩大化,没有必要的自信。

5.自我封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