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税收征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下载本文

如何解决税收征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税收征管工作中,普遍存在以填写信息资料为主,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科技含量不高,在整体上,落后于实际需求,电子政务建设和人力资源运行的社会程度较低,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的现象相当严重:导致不同信息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实现信息共享,产生了征管数据和信息重复采集录入的现象,不但增加了额外的数据和信息登录工作量,而且容易产生数据不一致,还严重地制约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税务人员征收力量。信息资料设计复杂、费时耗财、标准和征管样式不一致、浩如烟海似的多项统计、内容重复、查阅不便、移动困难、难以保管等问题大量存在:从形式来看,往往以填写资料为目的,以资料不缺项为原则,各基层分局将主要精力用在填写信息资料和档案管理上,征管资料的实际利用率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往往为了应付考核和检查,加重了基层税务机关征管工作额外负担,严重影响了征管质效的提高,为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税收征管资料的运行现状

税收征管资料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活动中,获得的反映纳税人生产经营的重要信息和税务机关便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基本材料,实行专业化管理后,虽然对征收、管理、稽查的职责范围作了明显界定,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内外勤人员工作量失调,外勤每年在元月份把内勤人员填写好的定税资料一次性送出后,基本上无事可做,每月仅有的工作只是10%的未申报户的催缴,而这些10%的催款也是依靠内勤人员电话通知和填写限期入库通知书等等一系列税务文书来完成的,目前各基层征收机关内勤少于外勤,大量的资料必须逐项填写。再加上征管时想查找星瀚浩海的信息极为不便,造成了征管信息资源流程和征收流程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削落了征、管、查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上级税务机关要求基层征管人员自身填写的项目有每天的征管日志、学习笔记、学习心得等等日常辅助工作,不包括定期报送的报表以及临时性工作材料,有时相同的几个数据资料,这个部门要求报,那个部门接着又要求报,造成重复劳动。 二、人力资源配置存在浪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业户的增加,任务量和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加之税务部门人员长期以来缺编,力量参差不齐。尽管广大税务人员不辞劳苦,一人多岗,加班加点干,但仍然不能完全解决人手少、工作量多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管户工作在广度上的拓展和深度上的挖掘,从而使一些城镇中心地段的地处偏僻和场所隐蔽的业户漏逸于税收监管之外。由此而来的征管业务的处理过程,不能全面反映,不利于对征管业务进行全过程控制。软件只记录结果,不反映过程,各个岗位人员的税收执法责任难以进行检查考核,工作成绩、工作量、工作的难易程度不能进行检查分析,损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的岗位设计的人员纯属虚设。容易出现做多错多,被追究责任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对文书在税收征管管理信息应用中的设计规则缺乏足够认识;二是对文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导致文书的使用和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软件应用的复杂性、不配套。鉴于此,对文书的设计和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三、对策及建议

1.明确设计原则。精表归类,建立征管资料一表式的管理模式,合并简化资料设计格式,建立分组填写分股室归类的管理原则。2.依法制定科学简便能为基层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减负的法律资料文书。3.科学完整原则。文书的设计内容、填写项目、代码分类要便于征收、便于操作结合起来,依据国家责任体系管理的标准,涵盖的税收征管业务要有实用性,注重“度”的把握,寻找最佳结合点。第四,精减过杂过繁的表面化资料,规范内部管理规定和考核办

法,建立必要的纳税评估机制和审批手续,严禁随意出台办法、制度、规定、规程等。同时,对基层上报的各种报批文书实行加速处理,尽量减少在途中时间和批转环节,避免上面一句话,下面10天工的局面,多鼓励、少责备,注重听取吸收基层的意见和建议,掌握新型市场经济和税源变化实情,尽量减少开展“无所谓”的形式化活动。如各种月、季、年检、评比、抽查、竞赛等达标活动,上级税务机关要一改抓工作“离不开资料一大堆、抽查路边花、检查走马灯、评比一连串、发文一大堆、落实效益低”的模式,转变到“分行业、分税种,一鼓作气,一查到底、突出重点、着力点放在难征难管和办事效果不放松”的思路上,真正为基层办实事,让一线征管人员有更多的充足时间去抓好税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