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陈情表》导学案(1) 下载本文

陈情表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 课 题 主备人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方 法 陈情表 课型 审核人 新授课 课时 时间 第1课时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通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3、把握段落大意,体味作者情感 掌握重要文言知识,体味情感 内容部分 教师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或学1、作者简介 生课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堂随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笔、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后记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等。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3)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

1

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4)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 1、注音 险衅( ) 闵凶( ) 祚薄( ) 期功( ) 强近之亲( ) 应门( ) 茕茕孑立( ) 床蓐( ) 拔擢( ) 优渥( ) 猥以微贱( ) 陨首( ) 希冀( ) 逋慢( ) 盘桓( ) 矜育( ) 2、给下列句子断句: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 朗读课文。 三、应用部分(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展示、评价) 1、结合注释,试译全文。 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整体感知文字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总结主旨。 3、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四、巩固部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阅、点评、追踪训练)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

2

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种伟大的情怀——感恩。 这则素材可以应用到“感恩”“孝心”“选择”“回报”“进与退”“孝与忠” “美德”等话题的作文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