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匝道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1.2地质条件 二.产生沉降原因分析 三.编制依据 四.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2 组织结构
4.3 主要物质及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4.4劳动力组织 4.5 施工进度计划 五.工程问题处理措施
5.1加固范围 5.2 工艺流程 5.3 钻孔 5.4 灌浆
5.5 灌浆质量控制与检验 六.处理后评价
一、 工程概述
E匝道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1、工程概况
E匝道为空港至人和方向的左转匝道,起点接柑悦大道,终点接辅助匝道。匝道全长231.625m。最小圆曲线半径为40m,最大纵坡为5.9%,最小竖曲线半径为370m,车行道宽度为6m,单向单车道。
本次沉降路段EK0+100~EK0+220。路面出现以1#人行地通为轴线,地通左右段路面出现1~18cm的不均匀沉降。
2、地质条件
E匝道原始地貌为上覆土层厚度为1.00m~3.0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及砂岩。岩体类型为Ⅲ类。该段为回填路基和绿化地块,最大回填深度14.54米,最小回填深度为6米,采用现场挖方区JS2及砂岩粒料填筑。
二、产生沉降的原因分析
E匝道K0+100~K0+220段处于高填方区,先进行E匝道路基及地块土石方回填。
E匝道路基沉降处理方案
回填至挡墙及在1#人行地通道实施标高后,实施1#人行人行地通。再实施的悬臂式挡土墙,在挡墙实施完成后,再实施挡墙路基回填。墙后填土时间为2013年1月初,由于施工时间短,在路基碾压时未能完全满足分层回填碾压的施工工序,压实时粒径控制欠佳,细料扫缝填充未能满足填充孔隙率控制要求。加之路基东侧为面积达6000平方米左右的绿化地块、挡墙前趾处为3000平方米的绿化地块。从本年4月28日至6月8日连续的强降雨,地表水大量下渗,带动了原填筑路基及地块填料工序沉降的加速。同时由于各处粒料透水性参差不齐,导致各工段工序沉降量不同。在1#人行地通处,原状基础密实性较好,沉降量较小,固表现出以1#人行地通轴线为沉降分界线,两侧及墙背沉降量大,外观表现出两边低中间高的突起。 三、 编制依据
《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1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 四、 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1.1组织各专业对沉降原因进行分析,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2 组织专家及参加单位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1.3 对沉降部位进行沉降观测,监测施工期间沉降观测变化。 1.4预先完成所有材料样品的性能检测实验及水泥浆的配合比实验。 4.2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殷云 技术负责人:黄兴旺 质检工程师:陈凯 安全工程师:彭立明 施工管理人员:张玖麟、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