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 下载本文

汉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分)

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 ,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西晋陆机的 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3、1932年陈望道 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语言包括 、 、 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 作用。 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 、 、 。 7、句子的格式简称 。

8、 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 ,结构 ,字数 ,词类相当,没有重字, ,协调。

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 、 、 。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 和 。

D.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

三、分析题(20分) 1、屈原《离骚》中有一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翻译。 (1)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雕零, 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郭沫若) (2)想到草木的零落,

就恐怕美人也到了晚景。(瞿悦园) (3)设想起草木在瞬息之间雕零飘落, 你——理想的美人哟!怕要老了吧, 我深深的忧虑。(文怀沙)

2、分析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使用效果。

评奖评奖,无人开腔;评奖评奖,越评越僵;评奖评奖,轮流坐庄,评功奖变成了平奖。(蒋子龙《人事厂长》) 3、分析下列诗歌的押韵方式。 山川壮丽欣重睹, 旧梦依稀认血痕。 千万险滩皆稳渡,

水头如箭破夔门。(陈毅《重过三峡》) 4、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三种以上)。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副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又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二、选择题(共20分) 1、“辞达而已矣。”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作者是(C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2、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语出自(D )。

A.《文心雕龙》 B.《文则》 C.《文选》 D.《文赋》 3、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B )。 A.孔子 B.刘勰 C.唐铖 D.陈望道

4、“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 B )。 A.明喻 B.借喻

C.暗喻(喻体-本体) D. 暗喻(本体-喻体)

5、 “孟蓓气得看瞪对面的辛小亮。谁让她天生一副笑模样呢,像生气,又像笑。”其中的“像……像……”属于(D )。 A.明喻 B.暗喻 C.表比较 D.表不确定

6、“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C )。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有生命事物人化 C.把人拟作物 D.反一物拟作另一物

7、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中的“道是睛无却有睛”属于( B )。 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 D.风景描写

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属于( )。 A.正对、严对 B.正对、宽对 C.反对、严对 D.反对、宽对

9、“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B )。 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10、“玲珑、苗条、星星、看看”这些词语分别属于( D )。 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 B.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

1

四、简答题(共20分) 1、有人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不少于三种) 3、举例说明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联系和区别。 4、怎样区分借代和借喻?

五、实践题(20分) 1、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

【原文】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超越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青凛凛的雪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这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的雪莲,根部扎入岩隙间,汲取着雪水,承受着雪光,柔静多姿,洁白晶莹。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海拔几千公尺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女良药,(碧野《天山景物记》,《人民文学》杂志) 【改文】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在那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在青凛凛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它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根部扎入岩隙,汲取着雪水,它承受着雪光,蓝洁晶莹,柔静多姿。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碧野《天山景物记》,高中语文课本) 2、修辞下列短文,并指出它的主要毛病。

西双版的气候是四季长春的。在那里你永远看不到植物凋敝的景象。但是,即使如此,春天在那里也仍然是最美的季节。就在这样

的季节里,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揽坝。

3、评析下列原文和改文词语的修辞效果。

【原文】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划行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泰牧《花城》,见同名散文集)

【改文一】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错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泰牧《花城》,见长河浪花集)

【改文二】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夹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泰牧《花城》,见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 汉语修辞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先秦两汉 2、《文赋》 3、《修辞学发凡》 4、语音、词汇、语法5、制约 6、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句式8、散句 9、相关。相同。相等。平仄 10、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11、更强烈的语气。感情色彩 二、选择题(20分) 1、A 2、A 3、C 4、C 5、D 6、C 7、B 8、A 9、D 10、C 三、分析题

1、(1)郭沫若的翻译比较切合原文意思,属于直译;(2)瞿悦园的翻译接近原意又稍有诗意,属于意译;(3)文怀沙的翻译颇具文采,在原诗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属于创译。应该说,他们的翻译各有特色。

2、其一,该句子中使用了同韵的词语,如“评奖”、“僵”、“坐庄”等,产生了较好的语音效果;其二,用同音词语“平奖”和“评奖”相照应,既有新鲜的趣味,又有对“评奖”失去鼓励作用的讽刺。

3、第一句“睹”和第三句“渡”都押u韵,第二句“痕”和第四句“门”都押“en”韵,这属于交韵的押韵方式。

4、该段落中所用的修辞格有:(1)反语(好个“友邦人士”);(2)排比兼反复(…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3)映衬(…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又一点纷扰,他们惊诧了!)(5)比拟(拟物)(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四、简答题

1、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适合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包括背景、场景和句境,广义的语言环境包括说话时的地理、人文、宗教、题旨等等因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词语句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看它的使用地方。普通的词语可以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这是因为这个词语适合那样的语言环境。 2、成语的活用方式由以下几种:(1)易字,指更换原形中的某个这,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2)谐音,指变体和原形中如:一往情深——一网情深;(3)拆用,指把成语原形拆开使用,如: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叶茂;(4)易色,指借用成语原形,但感

2

情色彩不同;(5)易序,改变成语原形成份的次序,如:心安理得——理得心安;(6)别指,成语原形指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

3、设问句和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设问句是指先提出问题,接着把答案说出来,自问自答的句子。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反问句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表现较强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例略)

4、借代和借喻都是不出现本体,以借体或喻体代替本体。其差别在于,借代在于“代”,借喻在于“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构成借喻的基础是相似;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像……),借代不能。 五、实践题

1、【修改】“超越……以上”搭配不当,故改为“在……以上”。【修改2】在短语“青凛凛的寒光中”前面加介词“在”突出这个短语的状语性质。【修改3】去掉定语“雪的”,文字简练。【修改4】“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后改为句号,因为语意已尽。【修改5】“这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的雪莲”改为“它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因为前面的宾语是“雪莲”,主语没有必要重复,因此改为“它”。把原来的定语改为谓语,既与下文的“这……的”的句式避免雷同,又使句子更顺畅。【修改6】“岩隙间”中删去“间”,表意更简练。【修改7】“汲取雪水”后改为句号,后面加“它”。因前面的文字说明性的,后面的文字是描写性的,分为两句表述更清楚。【修改8】“柔静多姿,洁白晶莹,”改为“蓝洁晶莹,柔静多姿”,“洁白”改为“蓝洁”更准确,改变次序先写颜色,再写姿态,更加合理。【修改9】删去“海拔几千公尺”,更简练。【修改10】“妇女良药”改为“妇科良药”表意更准确。

2、【修改】西双版纳(的气候)是四季长春的。(在那里)你永远看不到植物凋敝(的景象。但是即使如此),春天(在那里也)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就在这样的季节里,)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括号内为删除的词语。原文的毛病是词语重复,言语啰唆。 3、【原文】……划行着……,【改文一】……错杂着……,【改文二】……夹杂着……。“划行”重在描写船只的情态,和文章描述花城的繁丽主题稍有距离:“错杂”着重描述珠江上的景状,与主题较切合,然“错杂”有不太协调的意思:“夹杂”的作用和“错杂”相似,但比“错杂”更准确地描写了为装点花城,花市开始前珠江上的景象。

《汉语修辞学》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 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先秦两汉)

2、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 ”。(打比方) 3、反问句又叫 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 的意思。(反诘。确定)

M、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 ,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四字格”) 4、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 ,否定句的语气比较 。(直率明确。委婉灵活)

5、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 。(连珠) 6、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 。(《语法修辞讲话》)

7、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 。(仄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什么长句?长句有什么特点?

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词语的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2分)

长句的特点:1、信息丰富。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所以能负载较多的信息2、气势充畅。长句内容较多,常常蕴蓄丰富的情感,读来显得很有气势。3、脉络分明。运用长句可以使句子的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既突出句子的主要信息,又使其内部的关系表现得很明晰。(6分)

2、修辞和语言三要素关系怎样?

答:语言三要素指得是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来看是不同的,修辞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语言三要素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对不对、通不通、行不行的问题。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又是有联系的,有时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3、举例分析叠音的修辞作用。

答:(1)语意鲜明突出。(2)表情细致生动。(3)语音和谐流畅。举例略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每题2分,共36分) 1、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谚语) 答:借代。

2、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答:比喻(借喻)。

3、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答:借代

4、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 答:回环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答:双关

6、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答:回环。

7、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答:比喻(明喻)

8、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答:夸张

9、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答:比喻(明喻)

10、说是“咸与维新”了,我们是不打落水狗的……二次革命的时候,就突然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人。 答:比拟(拟物)

11、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了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

3

答:借代

12、后来这终于从浅闺传进深闺里去了。 答:仿词

13、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答:夸张

14、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答:拈连

15、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答:顶真

16、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答:双关

1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答:夸张

18、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答:比拟(拟人)

四、应用分析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日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作者曾经用过“到” “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选定了“绿”。你认为“绿”为什么比其他字好? 答:从春天的景色描写来看,“到” “过”“入”“满”等十几个字,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但是,诗人之所以要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就是艺术化描写的需要,也是修辞的需要。一个“绿”字,就把春风带来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看了,人们眼前立即就会出现垂柳飘丝、芳草如茵、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有颜色,有情态显示了景物的具体形象和变化的过程。一个“绿”字给人以无穷的联想,比之“到”“过”“入”“满”等字更具形象。联系全诗,特别是最后一

句“明月何日照我还?”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诗人面对春天的美好景色,产生了浓浓的思乡情怀;一年一度,江南岸枯了又绿的变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满美好的欢乐气氛,可是我在外地,又过了一年,现在离家不远了,“只隔数重山”,但不知何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呢?这个“绿”用得太妙了,生动异常,使全诗诗意盎然,境界全出,成为世代相传词语选择的典范。(视表达情况灵活掌握)

2、下面句子有没有毛病?请加以分析,并改正。“他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画的鸟只差不会飞,画的虫只差不会爬。”

分析:这是错误使用双重否定句的例子。否定句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实际表示肯定的意思。运用双重否定句如果不注意,就可能把意思弄反。在这句话中,“只差不会飞”意思就是会飞了,“只差不会爬”意思就是会爬了,句子错误地使用双重否定句,句子的意思和作者要表述的意思正好相反。改为:他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画的乌只差会飞,画的虫只差会爬。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 )、( )等句式。

2、同义词情味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的附加意义所带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