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课堂观察报告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课堂观察报告

作者:王珂珂 任山章

来源:《中学生物学》2017年第11期

摘 要 选取浙江省杭州市某高中的一名优秀特级教师F老师作为课堂观察的对象,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个案教师在“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这节课中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生命伦理教育的渗透以及学生情感反馈情况等。研究结果:① 课堂互动中教师行为占绝对主导地位;② 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的意识强,多以开放性生命伦理问题展开;③ 学生在有限的表现机会中积极性相对较高,多集中在回答开放性的生命伦理问题;④ 课堂互动行为情感沟通良好。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生命伦理教育 师生互动行为 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A 1 问题提出

生命伦理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核心议题,而且生物学对于生命伦理教育的渗透具有独特的课程优势,教师可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伦理教育。高中阶段无疑是每个人伦理意识逐渐成熟的最重要时期,那么,生命伦理教育是否在高中阶段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本研究试图从课堂层面来了解高中生命伦理教育的渗透现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促进生命伦理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建议。 2 研究方法与工具

选取浙江省杭州市某高中的一名优秀特级教师F老师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授课内容为“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对个案教师进行参与式观察。根据高中生命伦理教育内容及高中生物课堂互动实际情况,改进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形成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课堂互动分析编码系统,利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个案教师在“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这节课中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生命伦理教育的渗透以及学生情感反馈情况等。 2.1 研究方法

2.1.1 课堂实录量化分析

课堂实录量化分析方法即编码分析方法,如编码矩阵表、比率统计分析法等,主要分析的指标有教师言语比率、学生言语比率、教师提问封闭性与开放性问题的比率学生主动回答、被动回答的比率等。进行二次细化矩阵图可以分析教师提问生命伦理问题与非生命伦理问题的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率、学生主动回答生命伦理问题与非生命伦理问题的比率以及学生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生命伦理教育三大维度中情感的反馈比率。 2.1.2 课堂实录质性分析

课堂实录质性分析方法即课堂实录文字转换分析法,对个案教师执教“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课堂实录转换为文字稿,以文字描述师生在教学情境中的互动过程,辅以分析课堂中学生情感反馈等情况。 2.2 研究工具

2.2.1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的课堂互动行为采集量表

本论文研究所用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课堂互动行为编码观察量表依旧沿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量表框架,在编码总体保留了教师言语(表1)、学生言语(表2)、安静或混乱(表3)三个原有编码,同时结合高中生命伦理教育内容增添细化编码,采用二分法将其相关内容划分为生命伦理教育和非生命伦理教育,并且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高中生命伦理教育划分为生活伦理、生态伦理、生物技术伦理教育三大维度。为了更好地通过师生互动情况看学生对情感的反馈,在量表的学生言语部分对生命伦理教育的三大维度分别包涵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编码:① 编码9A、10A、11A、12A、13A、14A、15A代表获得健康生活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态度、认识和行为习惯,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生观,理性、客观地面对相关的社会议题。② 编码9B、10B、11B、12B、13B、14B、15B代表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树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养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生态环境道德行为习惯,珍视和热爱自然生态环境,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生活方式。③ 编码9C、10C、11C、12C、13C、14C、15C代表正确、客观地认识生物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当面对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话题中与生物技术与工程有关的话题时,能基于证据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安全与伦理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案例研究的信度需要“三角互证”作支撑。本研究采用“研究者三角形”互证对个案教师“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一课编码,结果显示相同编码达到90%,说明不同研究者对其编码达成的一致性较高,案例研究信度良好。

2.2.2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的课堂互动行为编码及统计方法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要求观察者每3 s记录一次师生言语互动行为。但是在编码中发现教师一句完整的陈述性语句也要5 s以上,结合实际改为每5 s取样一次,对每个5 s的课堂语言活动都按编码系统规定的意义赋予一个编码,依次记录。关于复杂情况下课堂互动行为编码的采集原则如下:

① 一次取样过程中,如果出现多种活动,则记录发生时间最长的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② 出现次级编码活动时,则使用次级编码。

以“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为例,时长46 min的课堂实录,共采集编码552个,最后统计得到“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一课课堂互动行为编码矩阵表(表4)。矩阵的形成是根据观察记录表,按照时间的顺序,将每一个代码分别与前一代码和后一代码组合成一个坐标即序列对。其中前面的数对应的是矩阵中的行数,后面的数对应的是矩阵的列数,将全部的系列对出现的频数填入对应的矩阵单元格中,就构成弗兰德斯矩阵表。

3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的课堂互动行为观察报告 3.1 课堂互动教师行为占绝对主导地位

为了研究师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特点,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每1 min教师或学生的行为比率,得到F教师-学生行为比率动态曲线图(图1)。图中显示:教师行为比率在第12~14 min为零。研究视频发现,这个时段是在教师提出三个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后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的过程。学生行为比率曲线图没有显现出清晰的环节,过程中互动不是很频繁,相对于教师有较少时间的行为。总体来看,课堂互动教师行为占绝对主导地位。 3.2 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生命伦理教育意识强,且多以开放性问题展开 3.2.1 教师提问的量化分析

提问是教师常常借助的手段,也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方式。弗兰德斯认为教师的提问比率在26%时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本案例的教师提问比率为14.28%,说明教师没有真正的利用好问题来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2.1.1 教师提问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比率

美国学者加里·D·鲍里奇的研究结论是“当课堂内容所强调的复杂性层次较高时,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的最佳比例是6∶4”。分析发现:提问中的封闭性问题比率与开放性问题比率分别为49%、51%,接近1∶1,此举是课程改革观念得以落实的一个重要举措,教师的提问有了更多的先前设计,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简单的记忆与背诵。 3.2.1.2 教师提问生命伦理问题与非生命伦理问题的比率

对于教师提问行为细化指标发现,教师提问开放性问题中关于生命伦理问题(编码4.1.1)23次,提问非生命伦理问题(编码4.2)2次。教师提问关于生命伦理的封闭性问题(编码5.1.1)17次提及非生命伦理问题(5.2)9次。可能由于该节课内容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原因,教师提问生命伦理问题的频率较高,并且多以开放性问题呈现。 3.2.2 教师提问的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