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王社林

来源:《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年第16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在于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打破上述僵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们试想一下: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遵循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进行“平移和旋转”这一节教学中,一开始上课,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我们来玩玩具好不好?”学生顿时兴趣盎然,纷纷拿出玩具玩一玩。接着我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玩具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玩具的运动情况分一分类。学生通过玩玩具,结合生活实际体验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通过分类,体会到了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就这样,由学生熟悉的活动引入新课的学习,唤起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因此课堂气氛高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数学学习,感到既轻松有趣,又特别难忘。

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08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觉到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一课时,我首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竞猜”活动:依次由学生任意列举一些整数,大家来判断它们能否被2、3或5整除,看谁答得快,结果每次都是老师取胜。老师的“神速”判断使学生大惑不解,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知道老师的“妙法”。教师顺势引入新课:“能被2、3、5整除的数都有一定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就会迅速而又准确。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学习这个内容。只要大家认真学,以后一定能胜过老师!”教学中,我还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一个数学故事,或介绍一位数学家,或出一道趣味数学题,或提出一个使学生感到疑惑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中,跟着老师进入新知识的探索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集中的注意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 (责任编辑 李 翔)